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9)
2023(12192)
2022(9759)
2021(9241)
2020(7206)
2019(16337)
2018(15295)
2017(29575)
2016(15431)
2015(17244)
2014(16637)
2013(16349)
2012(15411)
2011(13965)
2010(14120)
2009(13453)
2008(12515)
2007(11023)
2006(9998)
2005(9297)
作者
(40972)
(34167)
(33876)
(32754)
(21757)
(16191)
(15238)
(13192)
(13096)
(12249)
(11671)
(11170)
(11057)
(10902)
(10724)
(10609)
(10066)
(9822)
(9806)
(9404)
(8467)
(8199)
(8158)
(7871)
(7796)
(7705)
(7416)
(7194)
(6758)
(6739)
学科
(65872)
经济(65810)
管理(42822)
(41842)
(32433)
企业(32433)
中国(28739)
(27043)
金融(27042)
方法(25447)
(25198)
银行(25194)
(24519)
数学(23167)
数学方法(22964)
(19984)
(18683)
(16751)
(16464)
贸易(16449)
(16205)
业经(14975)
地方(13850)
农业(13424)
中国金融(11510)
(11406)
(10703)
财务(10677)
财务管理(10659)
(10615)
机构
学院(216607)
大学(213995)
(105526)
经济(103711)
管理(80335)
研究(78594)
中国(68804)
理学(68385)
理学院(67714)
管理学(66917)
管理学院(66521)
(49903)
(44344)
科学(40952)
财经(39267)
(37606)
中心(37275)
(36055)
经济学(35676)
研究所(33901)
经济学院(32339)
(30823)
(29551)
财经大学(29442)
北京(28915)
(28349)
(27109)
师范(26937)
(26379)
金融(25920)
基金
项目(140218)
科学(113050)
研究(109051)
基金(104761)
(89626)
国家(88884)
科学基金(76755)
社会(73734)
社会科(70279)
社会科学(70268)
基金项目(53114)
(51297)
教育(49291)
自然(44830)
自然科(43840)
自然科学(43832)
(43702)
资助(43451)
自然科学基金(43101)
编号(43091)
成果(35778)
(33108)
(32231)
国家社会(32140)
重点(31751)
课题(30503)
(30130)
中国(29525)
教育部(29398)
(28990)
期刊
(114082)
经济(114082)
研究(74105)
中国(43863)
(39919)
金融(39919)
(36018)
管理(30457)
(28594)
科学(27288)
学报(26333)
教育(22466)
大学(21569)
经济研究(20898)
学学(20410)
财经(20167)
农业(19075)
(17540)
业经(17138)
技术(16953)
(15438)
问题(14904)
国际(14273)
世界(12937)
技术经济(10275)
理论(10086)
(9926)
现代(9732)
统计(9568)
经济问题(9060)
共检索到340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天添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增长动能新旧转换的结构换挡期。受“三期叠加”效应影响,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激励正在减退,货币资金的“脱实向虚”正在酝酿资产泡沫。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枢纽,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融实践将货币资金引回实体经济,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顺应了中国经济分化的大趋势,已成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国的产融实践在现有金融制度下形成了以银企合作为基础的产融合作和以金融控股为基础的产融结合两种不同路径。两种路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逐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国家经济治理结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政策目标一直在调整与变化,其演进方向基本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相一致。2017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制定依然延续这一思路,在着重强调"稳增长"的同时,对"防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旨在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目标的关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政策目标一直在调整与变化,其演进方向基本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相一致。2017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制定依然延续这一思路,在着重强调"稳增长"的同时,对"防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旨在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目标的关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宏观杠杆率是考察稳增长(GDP)和防风险(总债务)的重要指标。通过推导中国宏观杠杆率(债务/GDP)的演进路径,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演进路径遵循logistic曲线的形态,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增速逐渐减缓、最终收敛于一个增长上限的变化过程。根据2008年以来数据拟合的演进路径方程,推算了“十四五”时期为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所需要的杠杆率水平和债务规模增速,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杠杆率水平的风险,并考察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调控杠杆率中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宏涛  曹志鹏  
本文通过构建带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分析了资产价格和信贷约束下货币政策对投资、消费、产出和价格的冲击,同时比较了不同金融加速器效应下货币政策冲击的强度。本文认为,资产价格和信贷约束所形成的金融加速器具有放大外生冲击的顺周期性;约束越强或资产价格波动越剧烈,金融加速器效应就越强,放大效果也越明显。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应作出适度反应,以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研究发现:资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基于逆周期调控的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监管框架是可行的政策选择。这对于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资产价格稳定、"去杠杆化"以及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王宇  
在采用SVAR模型识别货币政策冲击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数量型与价格型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实证研究发现,(1)货币供给水平政策的实施较为随意,宏观调控效果较差;(2)货币增长率政策具有盯住通胀的规则性,对产出的效应显著而持续;(3)利率政策同时盯住通胀和产出,虽然总体调控效果较好,但是对通胀的影响正负交错。基于中国货币新凯恩斯模型的量化评估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相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更能有效的调控产出和通胀,且不易引发经济波动;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政策应更多盯住通胀。据此,我们给出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国有效货币政策的规则设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俞建荣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以及非正规金融与政府管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的变迁过程及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的演进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和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严奇春  和金生  
三网融合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的重要一步,而政府的有效管制对其发展影响甚大,所以针对我国目前已经开始试点的三网融合,如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管制政策,有效地推进和促进三网融合,就值得研究。为此,本文结合相关产业融合理论,并借鉴国外三网融合成功的管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分业监管、分段监管和融合监管三阶段演进的管制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广俊  
国家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至今已3年有余,对企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露一些问题,譬如税收抵免激励政策在认定企业投入上重“硬”轻“软”,在激励导向上重企业资源投入轻办学产出效果,相关政策难以形成合力等,对企业的激励作用还有待加强。对此,需要尽快从完善现有的税收抵免激励政策,研制出台组合激励举措、强化校企合作效果导向等方面,优化激励政策供给。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型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为激励政策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中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与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巴曙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运行的日趋市场化,中国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储蓄主体由政府变为居民,居民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其中主要是国有银行的存款)。这一特定金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显示了我国整体金融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邓敏  
该文主要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开放效应的机制和渠道。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和实施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中国而言,政府债务负担较高、通货膨胀波动压力较大、汇率制度弹性不够是金融开放面临的重要风险,要收获金融开放的增长效应,减少开放的风险,该文建议要加强财政支出约束、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控制通胀波动水平,调整优化国际储备规模和结构、优化国防储备运用,加快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制度弹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和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调整的相互叠加,使我国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当前,应把遏制经济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宏观金融政策的理性选择刘乃全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JeanTirole)说:“正如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也同样使宏观经济学产生革命,而这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及政策制定等产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大,对实际GDP、实际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更大,并且更容易引发通胀;相对于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低杠杆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小、更年轻、现金持有更少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强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