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3)
- 2023(7683)
- 2022(6442)
- 2021(6218)
- 2020(5131)
- 2019(11887)
- 2018(11474)
- 2017(22119)
- 2016(11910)
- 2015(13420)
- 2014(13052)
- 2013(13012)
- 2012(12315)
- 2011(11437)
- 2010(11449)
- 2009(10586)
- 2008(10459)
- 2007(9199)
- 2006(8339)
- 2005(7578)
- 学科
- 济(50975)
- 经济(50924)
- 管理(31693)
- 业(29841)
- 企(21957)
- 企业(21957)
- 方法(21928)
- 数学(20362)
- 数学方法(20173)
- 中国(17868)
- 农(15573)
- 贸(13538)
- 贸易(13532)
- 易(13322)
- 财(12212)
- 制(10640)
- 策(10100)
- 农业(9785)
- 业经(9600)
- 银(9216)
- 银行(9200)
- 行(8975)
- 环境(8178)
- 学(8174)
- 融(8133)
- 金融(8133)
- 及其(8017)
- 地方(7844)
- 出(7294)
- 政策(7127)
- 机构
- 大学(171029)
- 学院(169931)
- 济(83595)
- 经济(82282)
- 研究(65145)
- 管理(64598)
- 理学(55231)
- 理学院(54626)
- 管理学(53958)
- 管理学院(53630)
- 中国(51745)
- 财(37478)
- 京(36408)
- 科学(35558)
- 所(32333)
- 研究所(29297)
- 财经(29259)
- 中心(28744)
- 农(27600)
- 经济学(27043)
- 经(26929)
- 江(24527)
- 经济学院(24363)
- 北京(23719)
- 院(23147)
- 业大(22522)
- 范(21818)
- 财经大学(21714)
- 师范(21666)
- 农业(21620)
- 基金
- 项目(109931)
- 科学(88512)
- 基金(83160)
- 研究(82750)
- 家(72379)
- 国家(71832)
- 科学基金(61287)
- 社会(55618)
- 社会科(53000)
- 社会科学(52990)
- 基金项目(42357)
- 省(38903)
- 教育(37674)
- 自然(37302)
- 自然科(36477)
- 自然科学(36467)
- 自然科学基金(35901)
- 资助(35161)
- 划(34197)
- 编号(31875)
- 成果(27056)
- 部(26673)
- 重点(24899)
- 发(24471)
- 国家社会(24442)
- 中国(24059)
- 教育部(23240)
- 创(22607)
- 课题(22573)
- 人文(21931)
共检索到264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石
中国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严重后果。其直接原因是多种经济成分大举投资局部行业,地方政府的竭力推动。但宏观调控体系也存在重大缺陷。根据经济政策学的理论分析,其政策性缺陷在于,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协调,依赖于公布限产目标,缺乏调控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集分权政策使用不当,产业结构政策过度分权化等。文章提出完善调控政策的措施是,健全调控各类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加强产业结构政策的集权等措施。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政策缺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涛
在多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出现非理性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悄然累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成为问题爆发的导火索,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堵塞了我国产能出口渠道,从而引爆了生产过剩危机。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并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海霞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实施宏观调控与治理产能过剩的国外经济理论与实践经验做一系统研究,对中国目前具体宏观经济调控实践思考,为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与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宏观调控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杰
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的一大掣肘,相关产业政策的不当引导与干预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产业政策调控下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产业政策措施不当的特征与不良后果,以及产业政策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产业政策不当调控所引发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从合理选择产业政策使用范围、优化产业政策调控措施和把握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发展规律三个层面提出应重塑产业政策调控理念,以从根本上化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业政策 激励扭曲 竞争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用彬 袁大建
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事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税收是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用好税收政策工具,助力实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既是税务部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化解 产能过剩 税收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静 金浩
基于生产函数法,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波动均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四大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投资消费失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灵芝
文章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错配"特征,近几年来则开始趋于"收敛"。出现这种变化态势,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干预市场的产业政策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力争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实现"去产能",例如严格控制源头、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贸易市场、实施差别政策、实施要素改革、明确退出机制等。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业政策 反思 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业樑 盛文军
本文试图对处于体制转轨特殊阶段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给出一个全新的解释,在界定产能过剩概念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参照和修正Betancourt(1985)的模型,给出了衡量产能过剩的理论标准;并对产能过剩的效应进行经济学分析;文章最后就缓解产能过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经济效应 成因解析 政策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业樑 盛文军
本文在界定产能过剩概念基础上,分析了产能过剩的经济效应,深入探讨了产能过剩的经济金融成因,最后就缓解产能过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信贷扩张 企业投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灵芝
文章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错配”特征,近几年来则开始趋于“收敛”。出现这种变化态势,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干预市场的产业政策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力争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实现“去产能”,例如严格控制源头、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贸易市场、实施差别政策、实施要素改革、明确退出机制等。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业政策 反思 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夏力
近年来,产能过剩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最大风险。201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尤为突出。产能过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企业的利润直线下降,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造成银行信贷危机,工人下岗失业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多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清理过剩产能势在必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灵芝
文章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错配"特征,近几年来则开始趋于"收敛"。出现这种变化态势,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干预市场的产业政策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力争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实现"去产能",例如严格控制源头、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贸易市场、实施差别政策、实施要素改革、明确退出机制等。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业政策 反思 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张杰
从产业政策评价的角度,在廓清产能过剩本质与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主要国家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横向与纵向的一般规律,提出并剖析我国的"二率剪刀差"现象与成因,进而得出"我国产能过剩的根本成因是非市场因素"的基本结论。解决产能过剩可采取"二率协调"三步走战略,即短期转变70%产能利用率/8%经济增长率组合;中期达到75%产能利用率/7%经济增长率组合;长期实现80%产能利用率/5%经济增长率组合。在产业政策和改革方面,产业政策应让位于竞争政策,针对不同行业分别采取"简政放权、放松规制、改进规制"的"十二字方针"改革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俊杰
本文从产业政策视角研究转型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政策刺激了大量的企业对少数具有政府偏好产业的集中进入,而企业自身的投资冲动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过剩程度。过剩产能形成后,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宏观目标的考量往往会在产业政策指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去库存、鼓励创新、限制退出,这种选择性的疏导策略又在客观上造成产能过剩化解机制受阻,从而使得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且"久治不愈"。进一步地,本文利用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其政策意义在于有效防范和治理产能过剩,为加快产业政策转型提供思路。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能过剩 发生机制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利学 刘诚
根据中国项目招商的特点,本文将产能形成看作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的匹配行为,利用搜寻-匹配模型阐明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收益分配比例超过其对项目匹配贡献强度,而且这种收益-贡献的不对称性越强产能过剩越严重。同时,本文利用行政审批改革作为地方政府收益-贡献比例差异的代理变量,检验了以上理论结论。实证发现,地方政府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可以显著提高产能利用率,并且中心设立时间越长、层次越高则效果越强。分行业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政府收益-贡献不对称在高国企比重、高垄断性、重工业和严重过剩行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为产能过剩成因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最优产能判别给出了理论基准,为调控政策提供了新的微观基础和工具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