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6)
2023(10932)
2022(9241)
2021(8720)
2020(7343)
2019(16447)
2018(16190)
2017(30119)
2016(16009)
2015(17887)
2014(17163)
2013(16725)
2012(15598)
2011(14263)
2010(14247)
2009(13621)
2008(13483)
2007(11954)
2006(10650)
2005(9866)
作者
(43092)
(36435)
(36135)
(34195)
(23077)
(17176)
(16149)
(13889)
(13825)
(12750)
(12493)
(12022)
(11747)
(11655)
(11349)
(11109)
(10839)
(10444)
(10441)
(10097)
(9195)
(8699)
(8409)
(8225)
(8085)
(8034)
(8024)
(7857)
(7152)
(7131)
学科
(63838)
经济(63746)
管理(57654)
(50960)
(44507)
企业(44507)
方法(25275)
数学(21614)
中国(21594)
数学方法(21431)
(19081)
(18139)
技术(17570)
(15810)
业经(15305)
(14283)
贸易(14271)
环境(14121)
(14040)
技术管理(13220)
(12734)
银行(12720)
(12609)
(12295)
(12171)
(12031)
金融(12029)
(11679)
(11169)
财务(11149)
机构
大学(228628)
学院(225475)
(103832)
经济(102116)
管理(87692)
研究(80482)
理学(75093)
理学院(74281)
管理学(73414)
管理学院(72955)
中国(64124)
(49390)
(48282)
科学(43749)
(39042)
财经(38649)
中心(35768)
(35298)
研究所(34965)
经济学(33388)
(33045)
北京(31078)
经济学院(29815)
(29796)
(29482)
财经大学(28797)
(27589)
业大(27479)
师范(27362)
(25643)
基金
项目(149236)
科学(120763)
研究(112614)
基金(112059)
(97250)
国家(96508)
科学基金(83641)
社会(76675)
社会科(72921)
社会科学(72906)
基金项目(58445)
(55111)
教育(50881)
自然(50732)
自然科(49593)
自然科学(49580)
自然科学基金(48794)
(46962)
资助(44570)
编号(42318)
(36901)
成果(35338)
(35098)
(34326)
重点(34011)
创新(33706)
国家社会(33645)
(31849)
教育部(30982)
课题(30167)
期刊
(115205)
经济(115205)
研究(73271)
中国(51140)
(39285)
管理(37186)
科学(31672)
学报(30308)
(27344)
大学(24459)
教育(23953)
(23227)
金融(23227)
学学(22883)
财经(20527)
经济研究(19496)
技术(18794)
农业(18347)
(17850)
业经(16288)
问题(14952)
(14719)
国际(13145)
世界(12920)
科技(12352)
技术经济(11852)
(11127)
(10151)
论坛(10151)
现代(9973)
共检索到351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树青  
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前提,市场经济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才会有效率。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日益突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经济主体所支配的经济利益的范围进行分割界定,以此为主要内容展开对产权问题的法学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在产权问题研究中,依法进行产权界定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对产权依法严格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两条线同时推进",即通过产权转让,使部分小型国有企业走向"非国有化",通过股份制改造,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产权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而产权界定、产权转让和股份制改造均需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才会得以规范并产生实际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振江  李世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志  
本文对公有产权范畴作出了新的定义,认为公有产权是指各级政府社团产权。划分政府公有产权与集体非公有产权的重要依据在于两者所带的社会经济目标不同:政府公有产权带社会目标;集体非公有产权带经济目标。作者认为,产权制度随区域经济发展进程而发生制度变迁,在此过程中,产权制度逐渐作出公有产权社会目标和非公有产权经济目标的功能结构分化,单一公有产权制度创新为以混合产权为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制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纪琼骁  
本文从中国保险业产权制度变迁历史出发,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概括出中国保险产权制度变迁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产权变革与公共物品供需矛盾及设计投资者退出机制等中国保险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桂华  管仁勤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了农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停滞的根源在于农地的超小规模经营和农地资产的凝固化 ,认为农地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在把农地产权一次性固化在农民个人手中的同时 ,活化农地产权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进行市场化的自由流动 ,并在流动中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和效率化的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牧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我国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意在解决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势地位问题。通过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来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需要针对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制度中不适应创新经济关系要求的部分探讨相应的完善对策,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社会环境、人才培养与激励环境;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环境;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四是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管理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琢  
1987年,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南海县(现已改为市,以下简称南海)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的课题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农副产品出口基地。1989年,南海分析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新矛盾,这就是农村现代化同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南海针对这个现实矛盾,从1993年上半年开始,以改革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目标铺开了164个改革试点,推行以土地入股为特征的股份合作制。这次改革试点扬弃了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创新了农村合作经济的产权制度。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新的突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雅琼  吴琳琳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有银行的改革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些改革没有触及银行制度的核心——产权制度。而西方商业银行的股份结构不断向产权主体多元化、股权分散化等趋势发展,使产权的运行更加有效。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向东  
目前 ,中国媒体产业的法律制度变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广泛的动力 ,在澄清观念之后 ,其产业立法应遵循四大原则 :宪法与立法法的基础原则 ;政府、媒体、公众利益三者均衡原则 ;法律与政策合谋的原则 ;产业推动力与制约力相均衡的原则。在从宪法到地方部门规章的法律体系中平衡政府、媒体、公众三者的利益。在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分布政策的创新过程中 ,寻求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制动力的均衡 ,通过法律制度创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中国媒体产业才能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内取得效益最大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杜乐勋,郝秀兰  
一、产权制度和产权理论 产权制度是指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财产关系,它通过确立一种共同遵循的准则(规范)来界定人们对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权利,从而促进人们更有效地经营其资本。在公共财政环境下,政府的卫生投入将不再以医疗机构自身发展为目标,而是以居民健康的发展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其产权制度属性必须改变。从计划经济下自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蕾  张红丽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勇  李凤霞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