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2)
- 2023(13442)
- 2022(11677)
- 2021(11159)
- 2020(9215)
- 2019(21521)
- 2018(21101)
- 2017(40511)
- 2016(21938)
- 2015(24498)
- 2014(24365)
- 2013(24269)
- 2012(22369)
- 2011(20305)
- 2010(19922)
- 2009(18216)
- 2008(17550)
- 2007(14958)
- 2006(12845)
- 2005(11375)
- 学科
- 济(88517)
- 经济(88421)
- 管理(61004)
- 业(57123)
- 企(46864)
- 企业(46864)
- 方法(42026)
- 数学(36939)
- 数学方法(36575)
- 中国(25206)
- 农(22419)
- 财(21111)
- 学(20153)
- 业经(18440)
- 贸(17928)
- 贸易(17918)
- 易(17507)
- 地方(16148)
- 制(16080)
- 农业(14920)
- 环境(14376)
- 技术(14031)
- 和(13942)
- 银(13422)
- 银行(13384)
- 理论(13336)
- 务(13251)
- 财务(13190)
- 财务管理(13169)
- 融(12947)
- 机构
- 大学(314355)
- 学院(309271)
- 济(128039)
- 经济(125558)
- 管理(122398)
- 研究(109422)
- 理学(106912)
- 理学院(105656)
- 管理学(103884)
- 管理学院(103328)
- 中国(81039)
- 科学(68295)
- 京(67473)
- 财(56032)
- 所(54986)
- 研究所(50784)
- 农(50518)
- 中心(48166)
- 业大(46948)
- 财经(46165)
- 北京(42976)
- 经(42390)
- 江(41722)
- 范(40869)
- 师范(40500)
- 农业(39918)
- 院(39835)
- 经济学(39419)
- 经济学院(35613)
- 财经大学(34767)
- 基金
- 项目(218713)
- 科学(172536)
- 基金(161649)
- 研究(157360)
- 家(142319)
- 国家(141242)
- 科学基金(120611)
- 社会(100425)
- 社会科(95313)
- 社会科学(95290)
- 基金项目(85944)
- 省(81875)
- 自然(79158)
- 自然科(77320)
- 自然科学(77299)
- 自然科学基金(75946)
- 教育(71005)
- 划(70442)
- 资助(66691)
- 编号(61823)
- 成果(50166)
- 部(49199)
- 重点(48928)
- 发(46120)
- 创(45101)
- 课题(42412)
- 国家社会(42245)
- 科研(42223)
- 创新(42204)
- 教育部(42061)
- 期刊
- 济(132751)
- 经济(132751)
- 研究(91528)
- 中国(55527)
- 学报(51899)
- 科学(48176)
- 农(45123)
- 管理(43547)
- 财(40163)
- 大学(38763)
- 学学(36534)
- 农业(32147)
- 教育(31153)
- 融(24361)
- 金融(24361)
- 技术(24022)
- 经济研究(22401)
- 财经(22396)
- 业经(19934)
- 经(19184)
- 问题(17714)
- 业(17342)
- 图书(15892)
- 科技(15243)
- 贸(14951)
- 理论(14786)
- 资源(14466)
- 技术经济(14413)
- 世界(14027)
- 版(14014)
共检索到441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滕宇汯 卢现祥 王素素
本文基于产权保护理论,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非正式约束三个维度构建产权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中国产权保护的典型事实特征、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演变趋势。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产权政治保护和非正式保护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充分发挥了产权保护效果,并且中国产权保护逐渐向以法律保护为主转变。未来中国产权保护趋势整体向好,但需要密切关注产权保护的区域差异与空间特征。区域间差异是产权保护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产权保护水平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低-高”和“低-低”空间集聚特征,产权保护制度的变迁存在路径依赖。因此,积极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是中国未来产权保护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产权保护制度的设置和优化需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吕承超 王媛媛 邵长花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信贷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三大地区及四大行业群信贷配置的差距及其动态演进,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中国信贷配置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信贷资金的地区配置和行业配置存在明显差距。(2)从地区角度,中国信贷配置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信贷配置较为均衡,未出现分化现象,中、西部地区的信贷配置在部分年份具有极化现象,且极化程度有所差异。具体来看,超变密度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各地区内省份之间信贷配置水平的非均衡性不断加强,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逐渐上升,而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态势。(3)从行业角度,各行业群信贷配置差距的波动更加明显,呈现行业内差距和行业间差距演变趋势不一致的走向,其中资本投入拉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呈扩大趋势,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波动最大,劳动密集优势型行业群与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间差距最大。(4)此外,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收敛模型表明,在2008-2013年和2014-2017年两个样本时间段中,尽管中国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速度存在差距,但其时空收敛性是明显的,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外围区域向中心区域的追赶速度降低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婵媛 李金叶 辛龙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焦点。论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权法构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指数,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刻画其时空分异格局,并采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稳步上升,呈“东高西低、两极分化”的空间分异格局,空间依赖性较强;(2)区域间差异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总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3)全国及三大区域均有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东部条件β收敛速度最快,空间溢出存在“以邻为睦”现象。因此,要加强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婵媛 李金叶 辛龙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焦点。论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权法构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指数,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刻画其时空分异格局,并采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稳步上升,呈“东高西低、两极分化”的空间分异格局,空间依赖性较强;(2)区域间差异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总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3)全国及三大区域均有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东部条件β收敛速度最快,空间溢出存在“以邻为睦”现象。因此,要加强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左永彦 冯兰刚
基于2004—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SML指数、空间自相关和空间β收敛分析方法对环境约束下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趋势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拉动在考察期内以年均5.29%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在波动中无明显改善;随着技术进步度过快速空间外溢时期,地区间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经历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HH类型地区以中南区为基础逐渐向西北方向的重庆和陕西扩张,LL类型地区在北方以及华东区的连片分布范特征逐渐增强,HL类型和LH类型地区的连片特征趋于减弱;中国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畜禽养殖业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收敛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秋阳 颜鑫
时空分异与收敛性是判断一个区域旅游经济成长态势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案例区域,首先,运用Gini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分析了2000-2017年江苏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态势,结果显示18年间其绝对差异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先上升后下降,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苏南—苏中—苏北梯度递减格局;其次,经过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计算可知,江苏省旅游经济的差异总体呈收敛态势;最后,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产业支撑三大层面出发,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旅游资源品质、旅游企业规模是导致上述差异的最关键因素。优化旅游供给体系是促使江苏省旅游业协同化、全域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剑波 王楷文 叶树
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协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SFTREC复合系统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SFTREC复合系统存在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使其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极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了收敛速度,资本存量、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收敛的作用不同,导致各省份的稳态水平也不同。研究结论为政府规划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路径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庆前
明晰新质生产力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运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转移和收敛模型研究2015—2022年全国及四大区域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和收敛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组间、组内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总体差异变化主要取决于区域间差异。同时,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β收敛,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效应和收敛周期,且对外开放、资本存量和政府支持程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收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定量研究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动态考察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演进情况和收敛情况,为未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晨辉 宋晓明 田泽 邢迎春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加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时空跃迁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字经济整体上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较难实现跃迁;全国及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可加速其收敛,收敛速度呈东部、西部、中部地区依次减弱。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水平测度 时空格局 空间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晨辉 宋晓明 田泽 邢迎春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加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时空跃迁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字经济整体上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较难实现跃迁;全国及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可加速其收敛,收敛速度呈东部、西部、中部地区依次减弱。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水平测度 时空格局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献雨
文章首先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对2013—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最后通过变异系数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σ收敛性,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中国式现代化是否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从而进行中国式现代化时空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省域层面,各省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不断上升,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和福建7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较高。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南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高于北方地区;粤港澳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高于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在分项指标层面,人口发展、共享富裕和绿色发展维度有优势,物质富裕、精神文明和开放包容维度是短板。在时空收敛方面,省域中国式现代化存在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熵值法 时空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秦文晋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研究方法:利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技术刻画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地区差距及其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研究创新: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维度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并将空间效应纳入其收敛性研究中。研究价值: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文溥
在数字科技加速迭代及国家战略举措升级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势头迅猛。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指标,对我国各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但地区之间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不一致,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地区间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发散的态势,2017年后出现收敛趋势,但是短期内我国地区间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难以消除。鉴于此,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数字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高度关注地区间产业数字化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充分释放数字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