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6)
2023(17909)
2022(15222)
2021(14436)
2020(11867)
2019(27528)
2018(26865)
2017(51671)
2016(27673)
2015(30939)
2014(30440)
2013(29960)
2012(27172)
2011(24465)
2010(24000)
2009(21661)
2008(20807)
2007(17711)
2006(15113)
2005(13014)
作者
(76703)
(64067)
(63278)
(60467)
(40452)
(30522)
(29024)
(25156)
(24243)
(22334)
(21693)
(21562)
(19859)
(19844)
(19752)
(19408)
(19044)
(19025)
(18167)
(18110)
(15599)
(15557)
(15269)
(14459)
(14214)
(14124)
(13866)
(13776)
(12735)
(12459)
学科
(110650)
经济(110537)
管理(76725)
(73570)
(59700)
企业(59700)
方法(52851)
数学(46617)
数学方法(46035)
(32437)
中国(30905)
(26671)
业经(24645)
(22797)
贸易(22786)
(22583)
(22248)
农业(20609)
地方(20525)
(19601)
理论(17462)
环境(17046)
(16806)
(16754)
财务(16734)
技术(16730)
财务管理(16700)
(16017)
银行(15966)
企业财务(15836)
机构
大学(385027)
学院(384186)
(158309)
经济(155279)
管理(153173)
理学(134467)
理学院(133001)
管理学(130654)
管理学院(129965)
研究(128207)
中国(95419)
(80925)
科学(78980)
(68425)
(62463)
(61486)
中心(58224)
业大(57972)
研究所(57669)
财经(56564)
(52169)
(51845)
北京(50780)
(50568)
师范(50061)
经济学(48576)
农业(48339)
(47141)
经济学院(43977)
财经大学(42457)
基金
项目(273062)
科学(216107)
基金(200046)
研究(199891)
(174590)
国家(173183)
科学基金(149385)
社会(127467)
社会科(120890)
社会科学(120856)
基金项目(105849)
(104785)
自然(96740)
自然科(94549)
自然科学(94527)
自然科学基金(92840)
教育(92232)
(88744)
资助(82176)
编号(80637)
成果(64308)
重点(61299)
(60996)
(58378)
(56875)
课题(55124)
国家社会(53115)
创新(53078)
教育部(52625)
科研(52382)
期刊
(162731)
经济(162731)
研究(109686)
中国(66968)
学报(60779)
科学(56447)
(55640)
管理(54185)
(50031)
大学(46884)
学学(44203)
教育(41942)
农业(39370)
技术(33324)
(28528)
金融(28528)
经济研究(27851)
业经(27498)
财经(26849)
(23098)
问题(21498)
(20542)
图书(18519)
科技(18170)
技术经济(18117)
(17767)
(17720)
理论(17642)
商业(16736)
资源(16647)
共检索到539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华  
在国际市场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如何筹谋中国外向型企业发展以及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形象提升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基于141家制造企业典型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考察要素结构变动效应下中国企业产品海外形象提升的多重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产品海外形象提升的必备要素;产权归属、企业年龄差异下的产品海外形象提升路径明显不同,企业年龄相对较短但注重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国有企业,会积极选择通过国际质量认证(ISO22000)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来向海外消费者有效传达所售产品的质量信息;有一定资产实力和较长企业年龄的民营企业,则会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选择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通过国际认证体系,将产品位势定位于高品质端,并凭借其资产规模优势所隐含的品牌保证、年龄优势衍生的商誉等塑造良好的产品海外形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思雪  林汉川  
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究竟如何?新常态下如何提升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国内外至今没有定量的回答。本文通过全球108个国家6701个海外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创建了涵盖主要传导要素的多重中介模型,探索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创新、产品的感知品质与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产品提升海外形象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优化路径;研究结论显示,传统的产品"价廉多销"的海外形象战略思路需要拓展,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优良品质在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方面同时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国际社会责任是新常态下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战略设计中必须加入的新的关键要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思雪  林汉川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谢红辉  程达军  
日本是全球第四大电子商务市场。在跨境电商领域,日本消费者从中国购买的商品不及中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从日本购买商品的2%。跨境电商渠道的中国产品,一方面可以借助一衣带水的文化影响力消弭对产品认知的不利,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日本的市场规则和商业惯例,在产品质量管控、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切实的提升,才能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用户挑剔的日本电商市场大展身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琳琳  何佳讯  
在对1965-2014年以中国作为来源国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变化及影响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的因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归纳了中国电子产品(电视机、相机和电脑)、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抽油烟机等)、汽车和食品杂货类产品的产品形象,并总结了影响中国产品形象评价的主要因素。立足于提高中国来源国形象的角度,未来应关注中国从产品组装国或制造国到品牌来源国形象的转变,以及从文化的角度构建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国家形象和产品形象的真实性感知等研究,并丰富来源国对全球品牌资产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中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而导致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为了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合理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出发,对于传统出口产业,摆脱过分强调中国同其他国家经济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比较优势指导思想,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对出口贸易结构采取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并举的方针,合理确定传统出口产业、出口支柱产业和战略性出口产业,并辅之以相应的政策工具,通过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家东  李依锦  郑立伟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了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以及宏观质量水平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理论层面,首次提出了质量溢价概念,分析了质量与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论证了质量提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层面,首先基于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各国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位价值,然后对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和质量溢价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发现,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以输出中低档质量的产品为主,但每一次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都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提升产品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彭世勇  
西非:中国产品的潜在市场彭世勇西非是指非洲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南濒几内亚湾的一个人口众多、包括16个国家的地区。这个地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盛产热带水果,海产品丰富,劳动力低廉,土地便宜,资源较为丰富,如加纳共和国有着十分丰富的黄金蕴藏量,素有黄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萧露  
当今世界经济舞台,市场国际化趋势不断扩大,企业顺应这一潮流,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已成为必然。就我国企业而言,随着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日益临近,国际化趋势显得尤为迫切,从而更加要求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尽快研拟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战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温德成,吕杰  
At firs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a study on the value compare between China goods and non-China goods by MARC J.SCHNIEDERJANS of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presents the studying method and conclusions briefly,and then oppugns its studying method and conclusions.In order to correct the analysis of MARC J.SCHNIEDERJANS' survey data,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an product valu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theory.As a result,the paper finds that,although China goods with a rather poor quality,most of them also can provide more value to foreign consumers.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丘兆逸  
中国是全球产品内贸易的第二大参与者,也是未来欧美发达国家碳规制的主要影响对象。碳规制通过直接影响高碳产品出口和间接影响进口两条途径来影响产品内贸易,采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具有负面影响,且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若欧美等国对每吨碳排放征收30美元或60美元的碳关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进出口总规模将分别下降10.42%和24.31%。为应对欧美等国的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影响,一是应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减排原则进行积极申诉;二是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积极朝低碳方向进行升级;三是若边境碳调节税开始实施,应根据生产者责任原则,以实际内涵碳作为征收依据,减少其不利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春梅  宋彦  陈英梅  
本文通过产品外贸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指出了中国产品外贸竞手力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仍然很弱,具有竞争力比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面临严峻挑战,附加值高的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尚处于劣势。希望据此提出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宇   李欣蓓   孟渤   周梅芳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CO_2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但中国官方能源数据为产业维度,投入产出表为产品口径,已有研究常混淆产业与产品排放,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基础排放数据核算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创新地提出了基于产品工艺假定将产业排放量转化为产品排放量的方法(产品法),比较和分解了能源消耗法(能耗法)、产业工艺假定法(产业法)与该方法的核算差异,揭示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对于纯产品部门,三种方法核算的CO_2排放量相同,没有次要产品的扰动,产业部门的能源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口径一致。对于混合产品部门,核算存在显著差异;能耗法与产业法会低估高排放部门的排放,高估中低排放部门的排放;以主要排放部门为例,非金属矿物制造、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高排放部门平均被低估5608万吨(2.6%)和10121万吨(4.6%)CO_2排放;煤炭采选产品、石油炼焦和核燃料加工品、化学产品等中低排放部门平均被高估2538万吨(14.3%)和3104万吨(17.5%)CO_2排放。进一步分析显示,核算差异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中的产品来源和生产关联部门的排放差距。基于此,本文建议在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品部门CO_2排放清单时,注意数据口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张丽  
使用1998~2008年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效率与行业规模显著地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内投资对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却成中性结果;分行业的研究显示,行业工资水平对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则受行业规模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维持与提升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导方向,而对于中国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先扩大规模再发展内涵是一条现实的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伟良  贾秀录  
"贸易非效率"像一堵无形的壁垒阻碍着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Wilson、Mann和Otsuki(2003)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4年的贸易数据,在测算G20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G20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产品出口额以及出口产品种类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除了G20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距离、市场开放程度之外,贸易便利化水平也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G20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不仅中国出口到该国的贸易额越大,中国出口到该国的产品种类也会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