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4)
2023(13400)
2022(11171)
2021(10251)
2020(8805)
2019(20215)
2018(19462)
2017(36794)
2016(20284)
2015(22914)
2014(22711)
2013(22854)
2012(21562)
2011(19778)
2010(19578)
2009(18353)
2008(18433)
2007(16513)
2006(14252)
2005(12732)
作者
(63777)
(53636)
(53613)
(50822)
(33808)
(25628)
(24226)
(20977)
(20164)
(18966)
(18531)
(17845)
(17120)
(16979)
(16936)
(16566)
(16485)
(15889)
(15425)
(15340)
(13592)
(13284)
(13075)
(12181)
(12088)
(11925)
(11755)
(11673)
(10868)
(10853)
学科
(90930)
经济(90837)
管理(53351)
(53088)
方法(41292)
(41213)
企业(41213)
数学(36636)
数学方法(36338)
中国(24915)
(24762)
(20570)
(20408)
(19659)
贸易(19653)
业经(19371)
(19155)
地方(16816)
农业(16488)
(15750)
环境(13572)
产业(13411)
(13373)
银行(13305)
技术(13214)
(13029)
金融(13026)
(12815)
(12735)
(12053)
机构
大学(309811)
学院(305854)
(132455)
经济(130210)
研究(113395)
管理(112349)
理学(97882)
理学院(96649)
管理学(94953)
管理学院(94399)
中国(83288)
科学(72392)
(65966)
(63111)
(59891)
(56398)
研究所(55412)
业大(51459)
农业(50586)
中心(49982)
财经(46174)
(44147)
经济学(42527)
(42141)
北京(41431)
(39787)
(39749)
师范(39214)
经济学院(38725)
科学院(35700)
基金
项目(209829)
科学(164176)
基金(154571)
研究(144331)
(139227)
国家(138151)
科学基金(115322)
社会(93875)
社会科(89158)
社会科学(89131)
基金项目(81886)
(79976)
自然(75844)
自然科(74146)
自然科学(74112)
自然科学基金(72877)
(69492)
教育(65139)
资助(62906)
编号(54618)
重点(48649)
(47023)
(46405)
成果(43962)
(43760)
计划(41152)
创新(41133)
科研(40980)
国家社会(40333)
教育部(39328)
期刊
(138851)
经济(138851)
研究(86406)
学报(59301)
(56719)
中国(55551)
科学(52087)
大学(42960)
(42005)
学学(40957)
农业(38637)
管理(38349)
教育(25271)
(24523)
金融(24523)
经济研究(24080)
财经(23244)
技术(22617)
(21708)
业经(21674)
(20175)
问题(19373)
(17715)
(16758)
世界(15639)
技术经济(15636)
国际(15476)
业大(15279)
科技(15012)
统计(14375)
共检索到44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萌  黄凯  杨顺顺  王梓元  胡婷婷  
水资源是中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产业部门水足迹及其强度进行定量核算,分析其演变趋势,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及政策完善三个角度剖析中国水足迹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中国各行业完全水足迹强度的年均下降率约为9.1%,而大部分行业的水足迹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4.2%。1997、2002、2007年中国以贸易形势输出的虚拟水总量占完全水足迹量的比例分别为12.0%、14.6%、22.5%,呈递增趋势且均高于输入总量。中国各部门水足迹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节水技术的发展、节水管理政策的完善、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导致水足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综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52个产业部门碳足迹的流动情况。该年中国产业部门完全碳足迹为71.0亿tCO2,其中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分别为52.5亿与18.5亿tCO2;支持本国终端消费发生的碳足迹为47.0亿tCO2,支持出口发生的碳足迹为24.0亿tCO2。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碳足迹是赤字的,赤字幅度达5.5亿tCO2,占本国源碳足迹总量的10.5%。产业部门之间的碳足迹流动非常活跃,82.3%的完全碳足迹发生了产业部门再分配。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1组)与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2组)的产业部门是中国碳足迹流动的主体部门,也是碳足迹管理的核心对象。B1组部门的间接碳足迹是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茂清  
本文运用1981-2012年的投入产出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二次型可变成本函数模型,估计了中国国民经济33个产业部门的能源、非能源以及劳动的联立系统方程,并据此构建了各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测度模型,进而考察了各类要素价格、投资以及技术进步对各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产业部门的能源和劳动价格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为正,但影响大小不尽相同;整体而言,劳动价格的影响相对更大;1990年后,能源和劳动投入的价格对制造业各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都为正。(2)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方向不确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茂清  
本文运用1981-2012年的投入产出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二次型可变成本函数模型,估计了中国国民经济33个产业部门的能源、非能源以及劳动的联立系统方程,并据此构建了各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测度模型,进而考察了各类要素价格、投资以及技术进步对各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产业部门的能源和劳动价格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为正,但影响大小不尽相同;整体而言,劳动价格的影响相对更大;1990年后,能源和劳动投入的价格对制造业各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都为正。(2)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方向不确定。(3)资本使用者成本较低的部门,其产能利用率也较低,产能过剩现象更为明显。(4)投资的内在调整会降低产能利用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发启  
中国产业部门连锁分析施发启ABSTRACTAfteranalyzingChina'sinter-industrylinkageonthebasisofthefiveinput-outputtables(18×18)at1990constantpric...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传明  
在综述已有产业部门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从直接及间接两个角度组合定义产业部门全碳足迹。再就能源消耗及生产服务两个过程修正直接消耗系数,拓展构造BEL-TCP全碳足迹分析模型。为了保障模型数据来源质量,设计DCE-WLS函数修正投入产出表,经比较证明该函数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继而以中国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生产服务视角的直接碳足迹和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间接碳足迹,并对直接和间接碳足迹最多的电热力生产供应业及建筑业进行部门间关联性解析。再依据三个碳足迹强度将产业部门分为五个类别,依据各类不同特点提出差别性碳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传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李福夺  傅汇艺  杨兴洪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审视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水足迹视角分别测算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的水足迹强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考虑到该方法空间描述的粗略性,通过引入时空跃迁测度法进行细化,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主要以类型Ⅵ为主,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人口数量仍然是当前中国水足迹强度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而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降低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中国水足迹强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且大部分省份水足迹强度处于第一个拐点与第二个拐点之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区域已越过第二个拐点,处于水足迹强度下降阶段,而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未跨越第一个拐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其国  陈慧婷  胡剑波  
文章基于EIO-LCA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和隐含碳排放,进而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的最优投入量,最后计算出我国产业部门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结果发现:(1)2005—2017年,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筑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小;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仍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源头。(2)仅有34.62%的产业部门效率均值大于1,且三大产业部门样本期中后期的效率值整体上出现下滑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亟待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学锋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根据水足迹的相关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检验结果,确定固定模型;实现参数估计与分析,得到整体上影响我国水足迹的因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学锋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根据水足迹的相关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检验结果,确定固定模型;实现参数估计与分析,得到整体上影响我国水足迹的因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