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8)
- 2023(9961)
- 2022(8355)
- 2021(7988)
- 2020(6608)
- 2019(15196)
- 2018(14809)
- 2017(28013)
- 2016(15408)
- 2015(17340)
- 2014(16940)
- 2013(17052)
- 2012(16407)
- 2011(15073)
- 2010(15224)
- 2009(14243)
- 2008(14222)
- 2007(12838)
- 2006(11756)
- 2005(10937)
- 学科
- 济(68385)
- 经济(68317)
- 业(42649)
- 管理(41730)
- 企(33419)
- 企业(33419)
- 方法(25138)
- 中国(22583)
- 数学(21819)
- 数学方法(21576)
- 农(20856)
- 财(16083)
- 贸(15553)
- 贸易(15541)
- 业经(15469)
- 易(15209)
- 制(15048)
- 地方(14696)
- 农业(13619)
- 策(13155)
- 学(13021)
- 银(12201)
- 银行(12175)
- 行(11847)
- 产业(11066)
- 融(10501)
- 金融(10499)
- 技术(10024)
- 体(9885)
- 环境(9851)
- 机构
- 大学(221435)
- 学院(220908)
- 济(103493)
- 经济(101638)
- 研究(85675)
- 管理(83575)
- 理学(70488)
- 理学院(69690)
- 管理学(68780)
- 管理学院(68338)
- 中国(67934)
- 京(48015)
- 财(47879)
- 科学(47719)
- 所(43016)
- 研究所(38776)
- 中心(38654)
- 财经(36903)
- 江(34792)
- 农(34455)
- 经(33631)
- 经济学(32583)
- 北京(31404)
- 院(31043)
- 范(29400)
- 经济学院(29266)
- 师范(29181)
- 业大(27926)
- 财经大学(27141)
- 州(26959)
- 基金
- 项目(140399)
- 科学(112529)
- 研究(105350)
- 基金(104440)
- 家(91127)
- 国家(90446)
- 科学基金(76854)
- 社会(69266)
- 社会科(65910)
- 社会科学(65901)
- 基金项目(53567)
- 省(51184)
- 自然(47446)
- 教育(47048)
- 自然科(46304)
- 自然科学(46294)
- 自然科学基金(45530)
- 划(44531)
- 资助(43556)
- 编号(41160)
- 成果(35007)
- 部(32784)
- 发(32524)
- 重点(32255)
- 国家社会(29756)
- 课题(29531)
- 创(29141)
- 中国(28991)
- 教育部(28279)
- 性(27427)
- 期刊
- 济(120127)
- 经济(120127)
- 研究(75178)
- 中国(47253)
- 财(34555)
- 管理(34153)
- 农(32253)
- 科学(31614)
- 学报(30203)
- 融(25728)
- 金融(25728)
- 大学(23541)
- 教育(23349)
- 学学(21860)
- 农业(21719)
- 经济研究(20111)
- 财经(18728)
- 业经(18043)
- 技术(17886)
- 经(16409)
- 问题(16003)
- 贸(15728)
- 国际(14390)
- 世界(13519)
- 业(12357)
- 技术经济(11456)
- 现代(10635)
- 坛(10386)
- 论坛(10386)
- 图书(10052)
共检索到355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陈洋 杨志浩
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全球经贸格局或将经历剧变,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到来。中国作为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核心参与者,在这一进程中呈现加工制造环节加速外迁、跨国资本流动朝资本流出方向集中、国内产业转移承接的空间不饱和以及新兴产业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等典型特征。文章在深入剖析不确定性风险、跨国企业主动国际化布局、国内需求不足、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技术变革驱动等影响中国产业外迁的重要因素基础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应对我国产业过早过快跨国转移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产业转移 转移动因 回流和外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举 刘振中 何杰锋
本文测算2009—2018年30个制造业分行业、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发现中国16类行业处于扩张期、4类处于收缩期、10类处于波动期,有四成行业发生了产业对外转移,4类行业更青睐国内市场,半数行业属于候鸟型产业。构建“气候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产业对外转移的影响,发现东道国劳动力成本越高,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应急型产业越难向这些国家或地区转移。东道国劳动力相对成本推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应急型产业的对外转移。中国产业对外转移更容易发生在东道国经济复杂度越低的国家。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差,中国整体产业,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越少。东道国市场容量越大,越不利于中国产业对外转移。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产业投资倾向于国内而不是国外。建议要把产业的“根”留住,降低中国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加快提升中国产业链长度和经济复杂度,扩大国内市场容量,做好产业转移风险把关,构建以我为重心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气候模型 产业链稳定 制造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红光 李浩华 王云平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隐性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业强 魏后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延哲 刘彩玲 李世杰 汪雪峰 杨文新 王鑫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探讨。指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对不同规模区域单元的影响不同,较小的单元受承接产业的影响较大,而较大的单元受到的影响较小且对承接产业的影响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讨论产业转移内涵特征以及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条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的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提出产业转移承接要受到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约束,承接的产业应采取相对集中的空间格局,微观上集中在集聚区园区等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宏观上的重点则是主体功能上属于重点开发的中原城市群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郭文豪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趋势 产业结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志鹏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利用贸易和投资等形式在空间上实现移动的现象。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通过"走出去"实现对外产业转移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自主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过度对外产业转移带来的种种风险。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和节奏,对于把握中国产业对外转移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郭南芸
回应观点:产业转移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则。无论是对于产业转移方还是承接方来说,都要在转移或承接产业的同时实现本地产业的升级。东部产业转出地区并不是产业承接地区环境问题的直接责任者,不应由其直接承担产业承接地产生的环境成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邱兆林
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而选择性产业政策往往体现出政府过度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政府选择代替市场竞争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其激励不足、阻碍创新和维系行政垄断等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长期增长。因此,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政策应该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形成竞争政策优先、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互补的公共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的作用范围局限在市场失灵和社会服务领域,政策手段由直接干预向市场监管和间接引导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继军 金梦圆 张晓磊
复杂的供应链体系在提升全球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为外部冲击的蔓延提供了更大的"表面区域",供应链安全问题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疫情对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剧烈冲击,引发了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新一轮调整,增加供应链备份、"邻近生产"等做法逐渐在跨国企业中形成共识,全球供应链呈现"分散化""区域化"和"扁平化"趋势。中国要充分完善供应链风险应对机制,推进"点式""链式"协同,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警惕跨国企业短期内大规模改变生产的物理位置,避免落入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去中国化"陷阱;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现有的区域合作为突破口,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阔 郭克莎
当前产业政策争论主要在新结构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演化发展经济学三大学派间展开,聚焦于产业结构范畴考察产业政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同学派的理论逻辑与政策主张具有不同的阶段适用性:新结构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快速追赶阶段的前期,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快速追赶阶段的后期,新自由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超越阶段。后发经济体在由快速追赶阶段前期向快速追赶阶段后期再向经济超越阶段的转换过程中,其产业政策属性应相应地由选择性向更加积极型再向功能性持续转换。国际产业政策实践也呈现出由选择性向功能性方向演进的一般趋势。新时代之初的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快速追赶阶段后期,不应盲目加速产业政策属性的转换进程,适于当前阶段的转换力度是把产业政策属性总体上由选择性转换为更加积极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远 张大威 冯玲
并购与分拆是现代市场上企业生命中常见而频繁的例行活动,也是商业运行中最富有戏剧性色彩的事件。企业的并购与分拆都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才有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刘志彪
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遍及29个细分行业的498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投资数据,对2000—2010年期间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行业分布上,产业转移大致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和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进行;在地区选择上,产业转移沿着"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海外地区"的顺序梯度进行;要素成本、区位环境和制度环境因素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内陆地区既要加快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弱化区位劣势以有效降低要素运输成本,又要提高政府效率以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的有序转移和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上市公司 微观数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菠阳 李俊玮 刘红光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N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区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量、转移路径进行测算,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效应,并通过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的对比研究将产业转移类型区划分为综合增长型、优化调整型、适当保留型和综合转出型四种类型,根据实证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分为宏观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地区产业政策、市场核心因子等四个方面,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勇 陈雪梅
运用2003~2012年"珠三角"和"长三角"面板数据,采用双倍差分法,对政府的产业升级政策净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从速率、方向和效益的角度看,并未表现出更好的效果,政府主导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了阻碍作用;(2)市场自发引起的产业升级效益好于政府的作用;(3)对外经济开放未能显著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但外贸依存度有利于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第二产业的相对发展。研究还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发展速度有相互挤压的现象。
关键词:
市场主导 政府主导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