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4)
- 2023(12082)
- 2022(10112)
- 2021(9335)
- 2020(7959)
- 2019(18343)
- 2018(17831)
- 2017(34003)
- 2016(18463)
- 2015(20910)
- 2014(20677)
- 2013(20801)
- 2012(19504)
- 2011(17785)
- 2010(17464)
- 2009(16365)
- 2008(16286)
- 2007(14506)
- 2006(12373)
- 2005(11019)
- 学科
- 济(84347)
- 经济(84268)
- 业(50225)
- 管理(49301)
- 方法(38731)
- 企(38187)
- 企业(38187)
- 数学(34762)
- 数学方法(34538)
- 农(23644)
- 中国(23562)
- 财(19620)
- 贸(18924)
- 贸易(18919)
- 易(18474)
- 业经(17648)
- 学(16754)
- 农业(15962)
- 地方(15515)
- 制(14750)
- 产业(12791)
- 技术(12348)
- 银(12259)
- 银行(12203)
- 环境(12109)
- 融(11680)
- 金融(11676)
- 行(11661)
- 和(11631)
- 务(11329)
- 机构
- 大学(277323)
- 学院(274794)
- 济(123770)
- 经济(121770)
- 管理(104090)
- 研究(100170)
- 理学(90835)
- 理学院(89776)
- 管理学(88434)
- 管理学院(87939)
- 中国(74434)
- 科学(61955)
- 京(58285)
- 农(54989)
- 所(52037)
- 财(51831)
- 研究所(47987)
- 业大(45265)
- 中心(44740)
- 农业(44032)
- 财经(42528)
- 经济学(39785)
- 经(38896)
- 江(38417)
- 北京(36751)
- 经济学院(36261)
- 院(35080)
- 范(33697)
- 师范(33236)
- 财经大学(31710)
- 基金
- 项目(188706)
- 科学(148104)
- 基金(139690)
- 研究(130840)
- 家(124987)
- 国家(124016)
- 科学基金(104233)
- 社会(86345)
- 社会科(82115)
- 社会科学(82090)
- 基金项目(74256)
- 省(71706)
- 自然(67816)
- 自然科(66293)
- 自然科学(66266)
- 自然科学基金(65163)
- 划(61786)
- 教育(58236)
- 资助(56731)
- 编号(49546)
- 重点(43205)
- 部(42556)
- 发(41936)
- 创(39661)
- 成果(39153)
- 创新(37265)
- 国家社会(37230)
- 科研(36900)
- 计划(36295)
- 教育部(35913)
- 期刊
- 济(127975)
- 经济(127975)
- 研究(77399)
- 学报(50377)
- 农(49454)
- 中国(48818)
- 科学(44853)
- 财(38770)
- 大学(36656)
- 管理(35246)
- 学学(35085)
- 农业(33543)
- 经济研究(22729)
- 融(22292)
- 金融(22292)
- 财经(21413)
- 技术(20815)
- 业经(20379)
- 教育(19514)
- 业(19016)
- 经(18593)
- 问题(18032)
- 贸(16661)
- 技术经济(14515)
- 国际(14422)
- 世界(14344)
- 版(14192)
- 科技(13325)
- 商业(13075)
- 统计(13068)
共检索到39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使原油这一重要能源的运输格局发生变化,通过产业耗油量和产能转移量研究此问题。我国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采掘业中的油气开采和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是原油的主要消费行业。石化工业分布及其高端项目有由内陆向临港布局转变的趋势,而上游产业可能逐步转移至中西部。产能不变时,油气开采的理论转移使国产原油运输总体上由西向变为东向。石化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在于目标产业基地外炼油能力的转移,分别分析福建、内蒙、青海、云南四省可能转移方向下的周转量变化,总体变化不大,运输格局的最终变动取决于具体的产能布局需求和有关设施条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元笃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多方向、跳跃式的特点,完全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前的线性单向转移模式。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传统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迫切需要找到新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和各种模式的特点,并对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东道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飞
国际产业转移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两种主要方式。文章以我国1983-2006年的数据,对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是第二产业比例的Granger原因。因此,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祥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刘志彪
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遍及29个细分行业的498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投资数据,对2000—2010年期间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行业分布上,产业转移大致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和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进行;在地区选择上,产业转移沿着"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海外地区"的顺序梯度进行;要素成本、区位环境和制度环境因素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内陆地区既要加快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弱化区位劣势以有效降低要素运输成本,又要提高政府效率以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的有序转移和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上市公司 微观数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
回顾历史上发生的各次国际产业转移,可以发现国际产业转移与接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产业蓬勃发展与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许多产业已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部分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这其中的一些产业受国内部分生产要素稀缺的影响,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客观上存在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求更好发展的需要。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演进所谓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跨境资本转移或跨境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子帆
文章依据1995—2013年的国际贸易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相关因素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产业对外转移之间是双向的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向取决于其内部因素的不同,并且各个因素之间会交叉相互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引资的不断增多,外资的产业安全威胁逐渐增加,国内产业安全问题日益提上重要议程。但分析表明历史外资进入虽存在一定产业安全威胁,但同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国内产业的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而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调整,我国外资投资呈现新的变化,这也必将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提出新的要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郁德强 左世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重要的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优化我国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妥燕方 孔令池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琴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上,选取1983-2007年外商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越多,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注重外资引进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承接环境,实现利用外资产业政策的转型。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举 刘振中 何杰锋
本文测算2009—2018年30个制造业分行业、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发现中国16类行业处于扩张期、4类处于收缩期、10类处于波动期,有四成行业发生了产业对外转移,4类行业更青睐国内市场,半数行业属于候鸟型产业。构建“气候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产业对外转移的影响,发现东道国劳动力成本越高,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应急型产业越难向这些国家或地区转移。东道国劳动力相对成本推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应急型产业的对外转移。中国产业对外转移更容易发生在东道国经济复杂度越低的国家。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差,中国整体产业,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越少。东道国市场容量越大,越不利于中国产业对外转移。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产业投资倾向于国内而不是国外。建议要把产业的“根”留住,降低中国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加快提升中国产业链长度和经济复杂度,扩大国内市场容量,做好产业转移风险把关,构建以我为重心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气候模型 产业链稳定 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技术特征,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际产业转移。尝试对中国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和产业转移粘性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两难选择和潜在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在国内目前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路径依赖 产业转移粘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鑫 陈耀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是注重生产成本分析的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但这两类理论并没有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现有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使用"分散式转移"和"集中式转移"的阶段划分来描述产业转移的一般过程,并引入运输费用、需求分布等空间变量,构建了基于区位论思想的两地区模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下,分别讨论了产业转移的实现条件和形式,发现地区生产成本的相对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使用该模型分析中国现实,发现集中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要大于分散式转移;而运输费用的下降和内需的扩大将提高集中式转移的动力,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集中式转移但助推了分散式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运输费用 需求分布 区位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利民 王敏杰
在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东南沿海产业集聚和转移的实际,建立了一个包含地租和运输成本的空间经济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证,证明土地及劳动力价格是影响产业集聚和迁移的重要因素,物流和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则是双向的。
关键词:
地租 运输成本 产业集聚 产业迁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