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4)
2023(12544)
2022(10964)
2021(10442)
2020(8680)
2019(20326)
2018(20092)
2017(38947)
2016(20848)
2015(23689)
2014(23474)
2013(23579)
2012(21735)
2011(19814)
2010(19493)
2009(17806)
2008(17131)
2007(14694)
2006(12734)
2005(11188)
作者
(59597)
(49439)
(49046)
(46737)
(31385)
(23487)
(22316)
(19502)
(18757)
(17532)
(16798)
(16673)
(15645)
(15419)
(15273)
(15054)
(14656)
(14386)
(14056)
(13928)
(12160)
(12112)
(11777)
(11109)
(11016)
(10953)
(10848)
(10615)
(9842)
(9770)
学科
(91487)
经济(91397)
管理(56554)
(55464)
(44415)
企业(44415)
方法(41552)
数学(36197)
数学方法(35870)
中国(25429)
(24048)
业经(19800)
(19352)
(18455)
贸易(18446)
地方(18123)
(17974)
(17788)
农业(16163)
(15197)
(14161)
技术(13824)
环境(13530)
理论(13084)
产业(13058)
(12803)
银行(12763)
(12385)
金融(12382)
(12266)
机构
大学(300771)
学院(297186)
(129001)
经济(126636)
管理(120618)
研究(105325)
理学(105123)
理学院(103991)
管理学(102468)
管理学院(101945)
中国(77702)
(64901)
科学(62755)
(54101)
(52133)
研究所(47816)
中心(46250)
(44902)
财经(44489)
业大(42750)
北京(41683)
(40751)
(40009)
经济学(39452)
(38829)
师范(38533)
(38216)
经济学院(35704)
农业(35193)
财经大学(33325)
基金
项目(207232)
科学(164170)
研究(153011)
基金(152579)
(132644)
国家(131630)
科学基金(113170)
社会(98199)
社会科(93261)
社会科学(93238)
基金项目(81193)
(77731)
自然(72345)
自然科(70680)
自然科学(70666)
自然科学基金(69409)
教育(68533)
(66171)
资助(63063)
编号(61036)
成果(49487)
(46932)
重点(46048)
(44952)
(43013)
课题(41577)
国家社会(41100)
教育部(40487)
创新(40152)
人文(39324)
期刊
(136965)
经济(136965)
研究(90538)
中国(52779)
学报(44625)
管理(44281)
科学(43210)
(40875)
(37488)
大学(34058)
学学(31869)
教育(29890)
农业(29282)
技术(24571)
经济研究(23229)
(23192)
金融(23192)
财经(21288)
业经(21178)
(18349)
问题(18223)
图书(15740)
(15667)
(15549)
技术经济(15073)
世界(14731)
理论(14660)
科技(14577)
国际(13650)
现代(13551)
共检索到429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文武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1990~2011年分行业和区域的Ellision-Glaeser指数系统考察中国产业转移与扩散趋势的现实规律。结果表明,以2004年为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基本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强,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含量丰富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而消费导向性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2002年开始最早出现扩散趋势。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但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产业集聚度有所下降,中部省份和个别西部省份集聚度逐渐上升,部分行业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红光  李浩华  王云平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刘志彪  
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遍及29个细分行业的498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投资数据,对2000—2010年期间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行业分布上,产业转移大致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和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进行;在地区选择上,产业转移沿着"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海外地区"的顺序梯度进行;要素成本、区位环境和制度环境因素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内陆地区既要加快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弱化区位劣势以有效降低要素运输成本,又要提高政府效率以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的有序转移和协同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开明  万君康  
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漏损和失真决定了高度个体化的隐性知识很难转移这一特点 ,而显性知识却能够借助编码来克服转移中的漏损和低效率。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 ,在转移过程中都有成本发生 ,成本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知识本身 ,而且还取决于接受者的天赋和后天的知识积累 ,不同的人在获取不同的知识方面存在着比较优势或劣势。知识的转移能否实际发生 ,关键在于接受者能否获得足够的动力和激励 ,而动力和激励最终来源于产出的增加及其分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滨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和地缘优势,率先承接国际产业大转移,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三角已经逐步完成由自然要素推动增长的阶段转入到规模投资推动增长的时期,并逐步向技术创新推动增长转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广东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产业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花海燕  于玮  
近年来产品伤害危机从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危机发生后,引发了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再通过口碑传播及大众媒体的扩散之后,给企业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在两类产品伤害危机扩散的路径中,媒体扩散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弄清产品伤害危机中影响其在媒体扩散的因素与扩散趋势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采取恰当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产品伤害危机扩散的内涵,同时介绍了已有研究成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阶段划分情况,通过非正式访谈,在归纳、分析影响产品伤害危机的媒体扩散因素及明确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趋势衡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初步探讨了影响产品伤害危机中扩散因素与媒体扩散趋势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本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娜  周敏  
以31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巴斯模型分析了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扩散的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扩散成功,并主要依靠企业模仿创新;未来十年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仍保持较快创新扩散速度;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扩散速度和扩散数量上,广东省领先全国,总的来说东部地区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自强  岳丽欣  方曙  
[目的/意义]从微观视角把握研究前沿主题在基金项目、论文数据中的关联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生长中的研究前沿活动机理,对于研究前沿、新兴趋势识别和多源科技文献融合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利用LDA模型进行基金、论文研究主题探测;然后,综合新兴度、关注度指标和战略坐标图进行初始研究前沿判别,在主题扩散演化滞后效应测度结果基础上进行滞后修正的研究前沿识别;最后,利用ARIMA模型和Word2Vec模型进行研究前沿主题趋势预测分析。[结果/结论]以美国纳米农业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基金和论文在外部数量和内部主题特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然后对纳米颗粒在农作物代谢过程中诱导应激机制、用于绿色可持续环境及农业应用的纳米气泡技术、农作物吸收不同剂量下纳米材料的反应与机制等7个研究前沿主题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姚静洁  李廉水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在各种形式的技术扩散中居于主导地位。技术创新扩散是一项技术问世之后的必然归宿,本文在研究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扩散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指出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呈现出三大新趋势,即内部化、本土化和寻求技术战略联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彬  
由于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程度较高,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在绝大多数行业上的梯度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单个行业发展上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梯度势差并不十分明显,这就限制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输出潜力。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未来承接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可能性较大。中部地区原材料加工业和轻型消费品制造业发展较快,未来可能是产业转入的活跃区位。受区位、交通和市场等条件限制,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还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外部产业的经济吸引力还不强;同时,空间基尼系数表明我国自2004年以来已经进入了产业空间扩散阶段,大多数工业部门的空间集聚水平在降低,产业空间扩散的趋势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郭文豪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亨明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志鹏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利用贸易和投资等形式在空间上实现移动的现象。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通过"走出去"实现对外产业转移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自主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过度对外产业转移带来的种种风险。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和节奏,对于把握中国产业对外转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亚静  雷海章  
农业技术扩散是指某项农业技术由最初的少数人采用到后来的大多数人普遍采用的过程。通过技术扩散,使新技术不断扩大渗透到农业生产力之中,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目前我国存在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政府强势介入型、混合型和完全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 ,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完善程度、集群内的竞争情况、技术进步资源和技术需求强度等都存在不同 ,并且导致了各自的技术扩散机制也有所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