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6)
2023(11346)
2022(9118)
2021(8270)
2020(6772)
2019(15452)
2018(14543)
2017(27981)
2016(14852)
2015(16243)
2014(15556)
2013(15601)
2012(14423)
2011(13215)
2010(12666)
2009(11632)
2008(11215)
2007(9636)
2006(8364)
2005(7398)
作者
(44381)
(37267)
(37168)
(35128)
(23171)
(17787)
(16608)
(14541)
(14083)
(12926)
(12838)
(12284)
(11795)
(11673)
(11646)
(11425)
(11123)
(10947)
(10596)
(10506)
(9307)
(9122)
(8955)
(8391)
(8298)
(8253)
(8002)
(7751)
(7385)
(7348)
学科
(70805)
经济(70749)
(39127)
管理(38144)
方法(30113)
(29951)
企业(29951)
数学(27235)
数学方法(27095)
中国(20435)
(18564)
业经(16169)
(15811)
贸易(15806)
(15464)
(14467)
产业(13294)
(13186)
地方(13171)
农业(12454)
(12288)
技术(10730)
环境(10515)
(10036)
银行(9990)
(9647)
(9558)
金融(9558)
(9378)
(8852)
机构
大学(217923)
学院(216178)
(102582)
经济(101306)
研究(82050)
管理(81524)
理学(71965)
理学院(71104)
管理学(70126)
管理学院(69745)
中国(60910)
科学(50118)
(45809)
(42734)
(41594)
(40727)
研究所(38712)
业大(35464)
中心(35273)
农业(34144)
财经(34010)
经济学(33863)
(31386)
经济学院(30829)
(29249)
(28837)
北京(28630)
(26543)
科学院(26222)
师范(26157)
基金
项目(155410)
科学(124226)
基金(117792)
研究(106575)
(106318)
国家(105558)
科学基金(89614)
社会(73671)
社会科(70368)
社会科学(70352)
基金项目(62481)
自然(57870)
(57806)
自然科(56638)
自然科学(56619)
自然科学基金(55726)
(50096)
资助(47017)
教育(46903)
编号(37679)
重点(36020)
(35341)
(35218)
(33225)
国家社会(32991)
创新(31288)
中国(30250)
科研(30067)
教育部(30012)
计划(29360)
期刊
(102842)
经济(102842)
研究(62301)
学报(40046)
中国(38161)
(37619)
科学(36814)
大学(29721)
管理(28850)
学学(28584)
(28318)
农业(26065)
经济研究(19712)
财经(17330)
(17307)
金融(17307)
业经(16170)
(15208)
(15179)
技术(14746)
问题(14425)
教育(13888)
(13703)
世界(12401)
国际(12097)
技术经济(11130)
科技(10905)
(10409)
统计(10359)
业大(10313)
共检索到305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苟利民  
本文基于修正后Lilien指数模型,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表现为先波动提升(2010~2016年),后平稳增长(2016~2020年)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东-东北-西-中部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省(区、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区、市)则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科技投入、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苟利民  
本文基于修正后Lilien指数模型,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表现为先波动提升(2010~2016年),后平稳增长(2016~2020年)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东-东北-西-中部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省(区、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区、市)则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科技投入、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德成  李昊  
本文采用循环修正思路对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首先选取了30个影响因素变量,通过单一评价方法对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排序。之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结果表明,组合评价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结果不一致、说服力不强的问题。同时,据此对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强度进行排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旭  孙晓华  翟钰  
研究目标:测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比较Moore结构变动指数、Michaeli指数和Lilien指数的局限性,将行业特征纳入修正的Lilien指数,构建一种综合衡量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和方向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全国来看,2006~2016年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为正和负的省份比例为12∶18,大部分省份产业结构升级出现"开倒车"的现象;不同经济区的测算结果表明,沿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普遍快于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内陆地区更为缓慢;时间趋势上,八大经济区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2006~2008年的短暂下调期、2009~2013年的波动上升期和2014~2016年的平稳上升期;制造业与服务业比较而言,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则表现出逐步优化的势头;空间相关性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整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其中制造业的空间相关性略高于服务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呈现出截然相反的集聚情况。研究创新:相较于已有测算方法,本文构造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能够同时考虑到调整速度与优化方向,且兼顾到行业特征,可以应用到细分行业的分析中。研究价值:对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丽  
中日建交40余年来,中日贸易不仅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日贸易逐步实现了从产业间垂直分工型贸易到垂直分工型产业内贸易的转变,正在实现由垂直分工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向水平分工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方向巩固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日贸易结构的升级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在新时期,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中日贸易向更高层级的方向发展,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就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个良性循环的升级发展机制来说,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循环关系。本文引入外资产业转移这个驱动循环机制的因素,形成图A、B、C三种变形摸式,阐述了教育是先导性驱动因素;同时对以“风筝摸式”为特征的产学合作进行论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娣  邹璇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发展服务外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引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三个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1997~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索我国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确实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小依次为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优化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天能  许进龙  谢凌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则是精准制定产业转型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2008—2017年我国24座资源枯竭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方向、速率及水平三方面测算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多数资源枯竭城市主要向第三产业转型,少数城市注重培育多产融合的转型模式;(2)我国资源枯竭城市2013—2017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率整体较2008—2012年快,转型升级速率呈加快趋势,但各地区及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3)我国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整体水平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东部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4)就业总人数、财政支出占GDP比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人口比例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呈正向影响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负向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远东  张卫国  阳琴  
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指标,构造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1992—2012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估计。研究得出,社会需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最为显著,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最大;目前的制度安排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豫新  水远远  
在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特点;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且两者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因地理区位和空间集聚而存在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豫新  水远远  
在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特点;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且两者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因地理区位和空间集聚而存在差异。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博  胡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准确测度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从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机制及其与经济增长(非均衡增长和均衡增长)的关系入手,定义理想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具体测度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业的实际情况与理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邓桂丰  李秀珍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而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经济低碳转型背景下实现量化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约束性减排目标必然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宏观经济成本。文章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为目标函数,以排放强度、一般均衡、水资源、部门扩张、就业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妥协规划方法迭代求解产出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联动关系,测度分析经济新常态不同产出增长率下产业结构低碳化模拟结果以及控制碳排放的宏观经济成本。结果证实通过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可以实现我国量化减排目标,而且我国产值增长率越大则实现减排目标的平均宏观经济成本越小,严控高碳行业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可以实现较高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奕飞  侯诺抒其  姚凯  
本文基于200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HLM,研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层次高级化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负向影响,且回归分析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据此,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为驱动、以数字平台为基础、以数字化人才集聚为拉动、多元协同为驱动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国琴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FDI一方面通过产业关联、模仿示范和人员流动等三种机制来影响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通过主动选择和被动竞争等两种机制来影响产业间的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实证结果分析表明,FDI对于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不足,而对于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影响过大,从而导致了三次产业间的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格局,我们建议加大第一产业对FDI的优惠力度,降低第三产业对于FDI的进入壁垒,同时改变第二产业对于FDI的吸收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