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3)
- 2023(17116)
- 2022(14509)
- 2021(13582)
- 2020(11518)
- 2019(26570)
- 2018(26248)
- 2017(50234)
- 2016(27111)
- 2015(30674)
- 2014(30107)
- 2013(29720)
- 2012(27263)
- 2011(24510)
- 2010(24415)
- 2009(22661)
- 2008(22014)
- 2007(19255)
- 2006(16296)
- 2005(14456)
- 学科
- 济(115264)
- 经济(115157)
- 管理(76719)
- 业(73464)
- 企(60623)
- 企业(60623)
- 方法(54499)
- 数学(48331)
- 数学方法(47592)
- 中国(31072)
- 农(30828)
- 财(27991)
- 业经(24861)
- 贸(22894)
- 贸易(22878)
- 学(22683)
- 易(22302)
- 地方(21091)
- 制(20621)
- 农业(20086)
- 环境(18797)
- 理论(17815)
- 务(17726)
- 和(17685)
- 财务(17659)
- 财务管理(17617)
- 技术(16782)
- 企业财务(16682)
- 银(16591)
- 银行(16557)
- 机构
- 学院(383230)
- 大学(380451)
- 济(162057)
- 经济(159033)
- 管理(148871)
- 理学(129354)
- 理学院(127978)
- 研究(127896)
- 管理学(125491)
- 管理学院(124796)
- 中国(96724)
- 京(79495)
- 科学(77944)
- 财(71014)
- 所(63587)
- 农(61629)
- 中心(58982)
- 研究所(58083)
- 财经(57605)
- 业大(56167)
- 江(54685)
- 经(52491)
- 经济学(50655)
- 北京(49847)
- 农业(48639)
- 范(48569)
- 师范(48038)
- 院(46493)
- 经济学院(45806)
- 州(43716)
- 基金
- 项目(261047)
- 科学(206575)
- 基金(191017)
- 研究(189566)
- 家(166798)
- 国家(165510)
- 科学基金(142541)
- 社会(120959)
- 社会科(114892)
- 社会科学(114864)
- 省(101853)
- 基金项目(100165)
- 自然(92554)
- 自然科(90492)
- 自然科学(90470)
- 自然科学基金(88839)
- 教育(88358)
- 划(86050)
- 资助(79520)
- 编号(76282)
- 成果(60561)
- 重点(59422)
- 部(58181)
- 发(57081)
- 创(54980)
- 课题(52602)
- 创新(51398)
- 国家社会(50638)
- 科研(50611)
- 教育部(50163)
- 期刊
- 济(170112)
- 经济(170112)
- 研究(106501)
- 中国(69783)
- 学报(57908)
- 农(55371)
- 财(55273)
- 科学(55055)
- 管理(54503)
- 大学(44257)
- 学学(41876)
- 教育(38826)
- 农业(38221)
- 技术(35497)
- 融(30811)
- 金融(30811)
- 经济研究(29200)
- 业经(28434)
- 财经(28036)
- 经(24268)
- 问题(22444)
- 业(21745)
- 统计(20867)
- 贸(19565)
- 技术经济(19556)
- 策(18934)
- 版(17839)
- 商业(17555)
- 科技(17125)
- 决策(16985)
共检索到548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雅楠 罗岚 陈伟 王博文
论文采用EIO-LCA模型对中国各行业部门从生产到供应链再到消费环节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进行分析,并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1)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部门、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与住宿业。(2)从生产链视角来看,建筑业是隐含碳排放最大的行业,进一步对其隐含碳排放来源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生产链中的通信专业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及煤炭采选产品3个行业部门的排放量对建筑业隐含排放量的贡献最大。(3)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居民消费需求的隐含碳排放占比最大,政府消费需求、资本形成和出口的占比维持在20%左右。(4)中国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潜力较大的行业部门位于供应链上游。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本文从投入产出理论出发,在消费和出口产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以投资作为调整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最优化技术预测了2020年的消费产品结构,结合出口产品结构的预测,给出了不同的消费率和出口率组合下,经济均衡增长的增长率以及对应的均衡产业结构,并根据均衡产业结构计算了高、中、低GDP目标下2020年的生产能耗和生产碳排放。结果表明:虽然城乡居民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有加剧中国重工业化的趋势,不利于低碳产业结构调整,但消费率的提高依然会使得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演进:如果能源结构和各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仅仅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可使2020年生产能耗...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最终需求结构 均衡增长 碳排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李欢欢 刘保留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于充分激发碳交易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潜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2005-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方法评估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SF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探讨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区域验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推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协同减排;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多受益于碳交易政策,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弱,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基于此,从完善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同减排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英 雷震 刘越
辽宁省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重点省份之一。为从微观行业层面剖析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辽宁省各行业的直接和隐含碳排放进行估算,并通过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评价产业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直接隐含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较大的行业集中在重化工业和能源产业,因此这些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辽宁省除了提高碳减排技术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外,还需要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使高耗能、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梦泽 田淑阳 梁毅刚
在追求财务目标的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可持续投资基金(SIF)区别于传统基金最大的特点。与传统基金相比,SIF的环境绩效的实际表现如何?论文分别选取十四支可持续投资基金(K组)和传统基金(C组)为样本,构建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EIO-LCA),从国民经济部门投资比例、重污染行业投资趋势、百万净值环境影响量三方面对比两组基金的环境绩效。研究发现:(1)K组与C组基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配差异并不明显;(2)无论是K组还是C组基金,近年在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环境绩效均有所提升;(3)以百万净值环境影响量度量基金投资的环境绩效,无论是均值还是标准差,K组基金均差于C组基金。在实际投资过程中,SIF并未实现其投资目标,甚至SIF的环境绩效表现略差于传统基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梦泽 田淑阳 梁毅刚
在追求财务目标的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可持续投资基金(SIF)区别于传统基金最大的特点。与传统基金相比,SIF的环境绩效的实际表现如何?论文分别选取十四支可持续投资基金(K组)和传统基金(C组)为样本,构建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EIO-LCA),从国民经济部门投资比例、重污染行业投资趋势、百万净值环境影响量三方面对比两组基金的环境绩效。研究发现:(1)K组与C组基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配差异并不明显;(2)无论是K组还是C组基金,近年在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环境绩效均有所提升;(3)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先军 曹家和
汇率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变量,其变动始终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通过构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汇率驱动模型,发现汇率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程度包括四个因素,即产业的进口比重、产业的出口比重、产业的国外投入比重和产业的国外需求弹性,进而通过实证分析汇率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的第二、第三产业影响较大,与模型结论不谋而合。
关键词:
汇率 产业结构 驱动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永彬 刘昌新 王铮 史雅娟
本文首先比较了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在部门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进而利用Markov模型对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能源强度的走势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对降低能源强度的贡献。比较发现,我国各部门能源强度显著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且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和第三产业过低的产业结构均造成我国碳排放居高的现状。与美欧日相比,我国降低能源强度的减排潜力分别为24%、60%和53%;产业结构演变的减排潜力分别为40%、32%和28%。未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近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小幅下调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5.3个百分点。但是各产业比重变动幅度到后期变慢,趋于稳定,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强度贡献越来越小。2020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强度将比2007年分别降低52.2%和68.9%,相应产业结构演变的贡献度从15.44%下降到7.8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君 刘秀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工业碳减排是湖南省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有效途径。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7—2016年的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测算,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减排压力大中小地区的碳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地域因素、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差异,湖南各市州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各不相同;长沙等3市州,工业节能减排成效好、减排潜力小;长沙要加速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张家界和湘西州要加强绿色旅游业发展;湘潭等5市州,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工业碳排放潜力大;湘潭、常德、益阳、郴州、娄底,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本要素高质量深化发展;株洲等6市,工业碳减排潜力居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永州、怀化,要通过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李旭 荣培君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其碳排放的问题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关研究方法仍不成熟。本文以开封市为例,基于改进的EIO-LCA模型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矩阵,分析了城市旅游业及相关部门的碳排放状况。结果显示:城市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比例较小,其碳排放强度低于GDP碳排放强度,不同城市旅游者类型的人均碳排放量差异较大;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量及直接碳排放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各部门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碳排放影响不同。旅游业虽不是"无烟产业",但可称为"低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城市的节能减排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宇 李杨 侯晓梅
以投入产出分析表和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为基础,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分别构建中国2007年和2012年的碳排放矩阵,对生产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的直接碳排量较2007年明显增长,但碳排放强度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远超其他行业;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依旧以煤炭为主;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量最高,但已有下降趋势,而服务业的隐含碳排量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宇 李杨 侯晓梅
以投入产出分析表和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为基础,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分别构建中国2007年和2012年的碳排放矩阵,对生产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的直接碳排量较2007年明显增长,但碳排放强度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远超其他行业;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依旧以煤炭为主;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量最高,但已有下降趋势,而服务业的隐含碳排量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关键词:
能源结构 内部替代 供给约束 节能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