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51)
2023(20785)
2022(17670)
2021(16367)
2020(13639)
2019(31561)
2018(30937)
2017(59589)
2016(32079)
2015(35919)
2014(35464)
2013(35080)
2012(32498)
2011(29442)
2010(29485)
2009(26734)
2008(25969)
2007(22612)
2006(19921)
2005(17763)
作者
(90909)
(75992)
(75138)
(71696)
(48287)
(36235)
(34316)
(29636)
(28880)
(27039)
(25750)
(25736)
(24120)
(24059)
(23550)
(23319)
(22527)
(21988)
(21767)
(21729)
(18878)
(18545)
(18366)
(17314)
(17064)
(16970)
(16707)
(16371)
(15238)
(14832)
学科
(139600)
经济(139466)
管理(89738)
(85910)
(69852)
企业(69852)
方法(62185)
数学(54619)
数学方法(53822)
中国(39613)
(36658)
(32040)
业经(30983)
地方(30366)
(27770)
(26071)
贸易(26053)
(25268)
农业(24520)
(24483)
环境(22386)
理论(21386)
(20980)
银行(20935)
(20813)
(20559)
金融(20556)
技术(20428)
(20063)
(19547)
机构
大学(453814)
学院(452670)
(188947)
经济(185210)
管理(177776)
研究(155654)
理学(154275)
理学院(152557)
管理学(149597)
管理学院(148788)
中国(117397)
(97657)
科学(94612)
(84426)
(76910)
(70950)
中心(70194)
研究所(70140)
财经(68064)
业大(65910)
(64991)
北京(62185)
(62053)
(59845)
师范(59272)
经济学(58188)
(57221)
农业(55197)
(52534)
经济学院(52522)
基金
项目(310350)
科学(245894)
基金(226874)
研究(226581)
(198095)
国家(196520)
科学基金(169529)
社会(144321)
社会科(137042)
社会科学(137009)
(119520)
基金项目(119020)
自然(110015)
自然科(107559)
自然科学(107537)
自然科学基金(105591)
教育(104580)
(101218)
资助(94815)
编号(91267)
成果(73516)
重点(69913)
(68806)
(68073)
(64312)
课题(63213)
国家社会(60173)
创新(60048)
教育部(59433)
科研(59173)
期刊
(202893)
经济(202893)
研究(134412)
中国(86905)
学报(69148)
管理(66146)
科学(65237)
(63963)
(62264)
大学(53443)
教育(50936)
学学(50082)
农业(44577)
技术(41048)
(39885)
金融(39885)
经济研究(34245)
业经(33256)
财经(32804)
(28214)
问题(26422)
(24052)
统计(23398)
图书(23112)
技术经济(22414)
(21733)
(21155)
科技(21000)
商业(20420)
理论(20245)
共检索到665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慧敏  
在二氧化碳(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2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CO2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我国CO2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2排放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并且使农业资源外溢出本省导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因此,未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要关注各省内部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各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邦丽  徐美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1996~2010年影响全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群效应;人均产出、对外贸易、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表现出的更多是抑制碳排放的作用。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走出去"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原  孙慧  李建军  
文章提出了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机理的理论假说,运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资源型产业经济增长和产业人口规模增加通过规模增长效应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带来显著抑制作用;(2)技术进步因素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资源型产业碳排放,进而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起驱动作用;(3)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具有正向驱动作用;(4)低碳规制能有效发挥能源效率和产业内部结构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驱动作用,同时有效降低能源消费结构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抑制作用;(5)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应当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最大限度实现低碳规制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莎  王军  
设计狭义和广义绿色税收政策强度指数,选取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在扩展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对绿色税收政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碳排放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狭义绿色税收政策强度虽然不断下降,但广义绿色税收政策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狭义和广义绿色税收政策都显著抑制了中国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效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绿色税收政策会抑制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但西部地区的"倒逼减排效应"尚不显著;节能减排政策纳入地方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忻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逐步由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过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基于2010—2012年六个行业的产值比重、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存量占比、贸易总额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相关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进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 忻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逐步由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过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基于 2010—2012年六个行业的产值比重、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存量占比、贸易总额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相关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进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卫平  周亚细  
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中17个国家1986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角度为碳减排寻求对策,并为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相应的政策改进。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化。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强度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城市人口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与能源强度相比较小,说明在发挥城市减排优势的前提下,推进城市化进程与二氧化碳减排可以实现统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长德  刘帅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份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具体到各产业而言,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第一、三产业的影响较小;此外,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也不合理,"三高"和对能源依赖较高的企业居多,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产业;各省份三次产业的发展结构也不尽合理,应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保持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志安  李梦涵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支出角度和自有收入角度来构建财政分权指标体系,探讨财政分权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与全国作用效果保持高度一致。中西部地区作用效果则不然,该地区的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