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5)
2023(6797)
2022(5638)
2021(5413)
2020(4630)
2019(10750)
2018(10387)
2017(20062)
2016(10823)
2015(12278)
2014(12015)
2013(12305)
2012(12019)
2011(11140)
2010(11099)
2009(10250)
2008(10289)
2007(9017)
2006(7974)
2005(7456)
作者
(32493)
(27308)
(27306)
(26160)
(17507)
(12924)
(12357)
(10619)
(10529)
(9781)
(9770)
(9219)
(9057)
(8962)
(8942)
(8566)
(8182)
(7872)
(7844)
(7690)
(7242)
(6739)
(6661)
(6293)
(6247)
(6069)
(6053)
(5704)
(5668)
(5553)
学科
(54774)
经济(54727)
(26219)
管理(25041)
方法(22456)
数学(19984)
(19843)
企业(19843)
数学方法(19839)
中国(17072)
(13975)
(12181)
贸易(12176)
(11897)
业经(11264)
(10892)
(10402)
(10332)
地方(10123)
产业(9987)
农业(8868)
(8124)
银行(8101)
(7980)
金融(7978)
(7917)
(7869)
结构(7592)
技术(7310)
环境(7192)
机构
大学(167738)
学院(164408)
(80307)
经济(79187)
研究(67602)
管理(58850)
理学(50624)
中国(50552)
理学院(49955)
管理学(49209)
管理学院(48903)
科学(39537)
(36991)
(35220)
(33131)
研究所(32480)
(29046)
中心(28138)
经济学(27156)
财经(27057)
(24894)
经济学院(24555)
北京(24112)
(24001)
(23152)
业大(23052)
农业(23027)
(22113)
师范(21887)
科学院(21334)
基金
项目(110060)
科学(87616)
基金(82606)
研究(79539)
(73654)
国家(73151)
科学基金(60923)
社会(53298)
社会科(50790)
社会科学(50779)
基金项目(42732)
(39467)
自然(37474)
自然科(36642)
自然科学(36627)
自然科学基金(36074)
教育(35314)
(34991)
资助(34712)
编号(28972)
(26445)
(25934)
重点(25897)
成果(24538)
中国(24312)
国家社会(23834)
(22859)
教育部(22448)
创新(21630)
发展(21323)
期刊
(86727)
经济(86727)
研究(53007)
中国(31674)
学报(27551)
科学(26885)
(26599)
(22852)
管理(22147)
大学(20611)
学学(19474)
农业(18674)
经济研究(15669)
(14750)
金融(14750)
财经(14285)
教育(14019)
(12640)
问题(12241)
(12222)
技术(12123)
业经(12052)
世界(11700)
国际(11286)
(10805)
技术经济(8696)
统计(8004)
(7515)
经济问题(7383)
科技(7258)
共检索到248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顺福  
本文在描述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霓  
就业结构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文章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就业结构失衡、地区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陶国忠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确解决产业提升及产业选择问题,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温州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得到激发,温州三次产业发生了重大演变,从农业为主导经济迅速上升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对温州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行业结构不断改善,品牌经营迅速兴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经分析研究,温州产业结构也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增长行业的地位不突出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景博  
北京是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都市,但北京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的需要,因此,必须下决心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向着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的方向努力,寻找适合首都特点的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本文从投入产出理论出发,在消费和出口产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以投资作为调整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最优化技术预测了2020年的消费产品结构,结合出口产品结构的预测,给出了不同的消费率和出口率组合下,经济均衡增长的增长率以及对应的均衡产业结构,并根据均衡产业结构计算了高、中、低GDP目标下2020年的生产能耗和生产碳排放。结果表明:虽然城乡居民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有加剧中国重工业化的趋势,不利于低碳产业结构调整,但消费率的提高依然会使得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演进:如果能源结构和各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仅仅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可使2020年生产能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万灵  杨永聪  
近年来,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体上看,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下降,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显著提高,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和服务贸易输入占比变化则相对较小。国际需求结构变化必定影响中国出口及出口产业发展,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检验方法检验其具体影响: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变化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有所降低。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外贸渠道的倒逼机制和外资渠道的引导机制来实现。为了有效应对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中国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国际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海峰  牛勇平  
产业政策的国际性体现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是指以本国产业为政策对象、在竞争优势战略指导下的、符合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规则的政策体系 ;根据我国产业的特点 ,应长期坚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 ,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龙头 ;及产业政策的国际性在三次产业中都应得到体现 ,以提高三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永焕  
德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利用时间最短的国家。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而德国企业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续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势头。2009年的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德国经济下滑了4.7%,失业率也上升为7.7%,但是,2010年德国经济就开始增长,在同期欧洲其他国家的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增恒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明确近期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总趋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或基木目标,并采取若干相应的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简钟丹,郝晓辉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根据产业关联理论,利用投入产出序列表,计算了1990年至2000年的产业关联系数,并找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关联的产业部门,为进一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居民投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可行的途径吴少新在中国,由现行银行主导型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向居民主导型储蓄一投资融资机制的转换,是中国现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可行的选择。具体分析如下:1.在资本形成渠道中,除居民储蓄外,其他渠道从广度到深度都已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婷  
文章采用2002-2014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信息化发展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异化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从全国层面看,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三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