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6)
- 2023(8626)
- 2022(7151)
- 2021(6879)
- 2020(5495)
- 2019(12596)
- 2018(11915)
- 2017(23031)
- 2016(12190)
- 2015(13333)
- 2014(13077)
- 2013(13225)
- 2012(12622)
- 2011(11533)
- 2010(11317)
- 2009(10315)
- 2008(10145)
- 2007(8721)
- 2006(7483)
- 2005(6912)
- 学科
- 济(61367)
- 经济(61320)
- 业(30251)
- 管理(29389)
- 方法(25998)
- 数学(23435)
- 数学方法(23282)
- 企(23179)
- 企业(23179)
- 中国(18459)
- 农(14258)
- 贸(12607)
- 贸易(12601)
- 财(12327)
- 业经(12295)
- 易(12288)
- 地方(12046)
- 学(11871)
- 制(10973)
- 产业(10582)
- 农业(9288)
- 融(9233)
- 金融(9232)
- 银(9158)
- 银行(9146)
- 行(8906)
- 体(8435)
- 环境(8410)
- 技术(8299)
- 结构(7792)
- 机构
- 大学(182312)
- 学院(179267)
- 济(87599)
- 经济(86336)
- 研究(71090)
- 管理(65374)
- 理学(57053)
- 理学院(56270)
- 管理学(55465)
- 管理学院(55112)
- 中国(53089)
- 科学(41823)
- 京(39363)
- 财(36411)
- 所(35646)
- 研究所(32925)
- 中心(30121)
- 财经(30075)
- 经济学(29830)
- 农(29497)
- 经(27723)
- 经济学院(26976)
- 院(25807)
- 业大(25153)
- 北京(25064)
- 江(23864)
- 农业(23386)
- 范(23266)
- 师范(23022)
- 财经大学(22804)
- 基金
- 项目(125237)
- 科学(101268)
- 基金(96458)
- 研究(87728)
- 家(86063)
- 国家(85523)
- 科学基金(72925)
- 社会(60787)
- 社会科(58197)
- 社会科学(58185)
- 基金项目(50826)
- 自然(46430)
- 自然科(45477)
- 自然科学(45465)
- 自然科学基金(44712)
- 省(44687)
- 划(39346)
- 资助(39341)
- 教育(38457)
- 编号(30589)
- 部(29425)
- 重点(28938)
- 发(28326)
- 国家社会(27577)
- 中国(26150)
- 创(26097)
- 教育部(25249)
- 创新(24690)
- 成果(24228)
- 科研(23954)
共检索到261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金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主导产业将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显示: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产业结构存在σ-收敛性,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未进入完全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地域的资源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变轨迹 σ-收敛性 空间集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秦文晋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研究方法:利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技术刻画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地区差距及其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研究创新: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维度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并将空间效应纳入其收敛性研究中。研究价值: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碧英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类通常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描述产业结构,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是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超 李秋颖 梁广林
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于江波
该文使用重力模型和平均结构变动度测量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国1978-2012年产业结构变动的轨迹进行甄别,并从新古典经济学要素流动的视角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动态轨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空间维度中,第一产业产值重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呈无规律的转移迹象;第二产业产值重心尽管出现回流现象,但总体向西部移动;第三产业产值重心总体上呈现"Z"形动态转移轨迹。引起产业产值动态转移的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结果。在时间维度中,经济总量比重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劳动力要素由第一产业大量流向第三产业,资本要素分别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并且资本要素流向第三产业的速度快于流向第二产业的速度...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要素流动 空间和时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宜泽
中国对外投资处于初始发展与转型升级交汇重叠的发展时期,地方投资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以前主要依靠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格局。本文通过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人均OFDI存量的空间集聚和趋势收敛分析后发现,自2008年后,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特征,相邻省份之间出现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在考察期内,中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对外投资绝对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低水平地区相较于高水平地区呈现更高的增长率。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空间自相关分析 收敛性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宜泽
中国对外投资处于初始发展与转型升级交汇重叠的发展时期,地方投资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以前主要依靠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格局。本文通过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人均OFDI存量的空间集聚和趋势收敛分析后发现,自2008年后,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特征,相邻省份之间出现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在考察期内,中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对外投资绝对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低水平地区相较于高水平地区呈现更高的增长率。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空间自相关分析 收敛性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准确把握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G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使用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行业数据考察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并结合空间效应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整体呈多极分布状态,空间态势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级递减,空间集聚程度中等且呈现出微弱发散趋势,分布重心趋于南移;(2)数字经济细分行业集聚与发散趋势并存,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主要表现为向川渝、贵州等西南省份迁移,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则进一步向东南沿海集聚;(3)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存在明显σ收敛,但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欠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度、数字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收敛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放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剑 肖凯文
当前,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州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四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除人力资本外,其余三个变量都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区位熵 金融集聚 产业升级 空间溢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剑 肖凯文
当前,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州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四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
关键词:
区位熵 金融集聚 产业升级 空间溢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淑芬 朱佳翔 钟昌宝
利用聚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和σ收敛性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空间关联格局。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已形成"一心三极多点"的空间布局形势;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经过集聚发展到非显著性离散,目前呈随机分布格局,体现了快速发展之后的收敛效应,是现有物流技术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的扩散效应较明显的城市是上海和南京,上海扩散到苏州、嘉兴、南通、泰州等,南京惠及安徽多个城市。最后从提升物流技术、促进业态创新,加强区域规划、整合基础设施,实施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策略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榜 张建华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地级城市层面数据,采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从全国整体和三大区域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便控制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全国整体和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并且均存在显著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但不同区域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差异。
关键词:
城市 数字普惠金融 空间集聚 空间收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正松 李小建 刘依 许家伟 薛冬萍
乡镇企业生产效率事关乡村发展及城乡融合进程。基于1990—2016年乡镇企业生产投入、产出相关数据,综合运用DEA模型、GIS空间分析及经济重心等研究方法,考察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效率格局演变及其移动路径。研究显示: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效率具有以下特征:①整个研究期内,3个效率指标均值基本呈波动下行发展态势;②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水平略高,规模技术效率得分最高,且不同研究单元差异显著;③从三大空间效率均值排序来看,综合技术效率为东、中、西部,纯技术效率为东、西、中部,规模技术效率则较为随机;④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重心转移方向先后经历由东南向西南的演变,最终转移方向为东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浚锋
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其核心是人才流动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均衡。结合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使用2015—2021年校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范式,设置3种空间权重矩阵表征与衡量高校顶尖人才集聚程度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效应β收敛,检验顶尖人才空间集聚的溢出效应及其收敛性。结果发现,中国高校顶尖人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强关系,其集聚效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带动周边其它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创新产出,且在局部区域具有空间异质性;这种空间外溢效应具有(绝对、条件)β收敛特征,能够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从集聚走向均衡”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秀玉 乔翠霞
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高效化、高新化和生态化四方面考察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空间差异的程度和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检验空间差异的收敛性。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化、高新化和生态化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化和高新化东部内部差异最大;地区间交叉重叠程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化和高新化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间差异是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新化在个别地区具有σ收敛,在所有地区具有绝对β收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高效化、高新化和生态化在所有地区都具有条件β收敛。因此,应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地区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提高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