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8)
- 2023(9584)
- 2022(8184)
- 2021(7732)
- 2020(6333)
- 2019(14364)
- 2018(14203)
- 2017(26288)
- 2016(14118)
- 2015(15786)
- 2014(15416)
- 2013(15123)
- 2012(13891)
- 2011(12654)
- 2010(12579)
- 2009(11630)
- 2008(11288)
- 2007(9888)
- 2006(8646)
- 2005(7881)
- 学科
- 济(60864)
- 经济(60808)
- 管理(35973)
- 业(34398)
- 企(27562)
- 企业(27562)
- 方法(23746)
- 数学(20614)
- 数学方法(20449)
- 中国(19994)
- 农(16948)
- 贸(14186)
- 贸易(14176)
- 业经(14114)
- 易(13852)
- 财(13828)
- 制(12500)
- 地方(11553)
- 产业(10851)
- 农业(10711)
- 学(10699)
- 银(9704)
- 银行(9692)
- 行(9351)
- 体(9328)
- 融(8914)
- 金融(8912)
- 理论(8900)
- 技术(8801)
- 环境(8694)
- 机构
- 学院(195827)
- 大学(192763)
- 济(88416)
- 经济(86900)
- 管理(69994)
- 研究(69864)
- 理学(59611)
- 理学院(58937)
- 管理学(58000)
- 管理学院(57639)
- 中国(54589)
- 京(41045)
- 科学(39712)
- 财(38979)
- 所(34633)
- 研究所(31199)
- 财经(31050)
- 中心(30973)
- 经济学(29084)
- 江(28831)
- 经(28310)
- 农(27834)
- 北京(26307)
- 经济学院(26237)
- 范(25943)
- 师范(25692)
- 院(25407)
- 业大(24462)
- 州(23180)
- 财经大学(22990)
- 基金
- 项目(126161)
- 科学(99767)
- 研究(96775)
- 基金(91396)
- 家(79003)
- 国家(78401)
- 科学基金(66843)
- 社会(62823)
- 社会科(59745)
- 社会科学(59737)
- 省(48189)
- 基金项目(47090)
- 教育(44392)
- 划(40295)
- 自然(39854)
- 编号(39340)
- 自然科(38932)
- 自然科学(38923)
- 自然科学基金(38264)
- 资助(37848)
- 成果(32016)
- 发(29323)
- 重点(29080)
- 部(28634)
- 课题(27844)
- 国家社会(26922)
- 创(26832)
- 中国(25965)
- 创新(25118)
- 性(25042)
共检索到299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三、特殊的二元结构及其非常规转换二元结构产业体系的一般形态是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分处两极,它既是多数国家在经济起飞前产业分化的结果,又是产业关系重新整合,走向同质状态的始点。在此意义上说,二元结构的存在并非只是消极地外现产业体系的内在矛盾,由传统的同质的农业社会分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从渐进意义上考察产业结构水平与时间序列的对称关系可以发现:产业结构水平不仅是产业体系中各种内生变量的函数,而且是时间的函数;现实产业结构状态是过去长期经济发展中各种相关事实的沉积。因而,透视产业结构转换机制的视角首先必须具有适当的历史跨度;不对现实产业结构赖以形成的主要相关事实作历史考察,就难免流于浮泛的现象陈述。19世纪70年代末是东西方普遍进入产业结构大幅度转换的历史转折点,也恰恰从此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红 张龙 叶祥松
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和带有时变参数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TFP)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工业结构技术化及服务业结构生产化对TFP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且产业结构高级化与TFP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从时变效应来看,不同经济时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对TFP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TFP提高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效应存在时变性,近年来TFP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带动作用开始凸显。另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工业结构技术化调整更有利于TFP提高,而服务业结构生产化对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仍有待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玲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加快,美联储频繁切换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性冲击效应。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以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于不变参数模型的研究结论严重缺乏实际经济意义,这也是以往相关研究具有争议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产生阻碍作用;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强。(2)美联储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资本价格影响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弱。最后,本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美联储未来一段时间的加息行为。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时变效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傅耕石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对于改善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提高办馆水平及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在看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读者参与、非科学化、形式化严重、非周期性和无责任性等进行反思。这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 服务质量评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继康 李岳云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历史检索与现实反思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中国"三农"难题的四大成因,即:市场之因、制度之因、国情之因与政策之因,从而为"三农"难题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尤小立在2009年1月20日的《科学时报》上指出,反思当下中国大学的师生关系,知识隔膜或称知识断裂是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畸变的重要因素。如今在校大学生关心的大多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直接利益相关以及与社会流行文化相关的那部分知识,我们的大学则在教授公认的经典理论和知识。大学中的知识断裂是以经典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普遍被忽视或受冷落为标志,却以知识关注点的彼此差异作为其表象的。知识关注点的霄壤之别,倒不见得只是在大学的师生之间,实际上也是大学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与社会流行文化之间差异和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景瑞 李伯圣 张福康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国灿
契约是中国民间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纽带,人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通过订立各类契约,规定着彼此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所以对于古代券契的研究,实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武汉大学出土文献与传统经济研究所乜小红教授的《中国中古契券关系研究》专著(2013年3月由中华书局资助出版),正是以敦煌吐鲁番出土大量契约文献为基础,对中国中古时期的契券及体现在其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演变、发展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俊华 卫玲 边卫军
在新时代我国处于跨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阶段的重要关口,迫切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以及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探索新时代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发展优化的路径、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全球价值链层次的提升,并结合相关数据从优化产能、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与保障就业和产业内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新时代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刘慧玲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各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结合1995—2018年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构分解框架,分析了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内国际因素。研究发现,国内循环变化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国际循环变化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不明显。国内循环中,国内价值链结构变化和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化使得第一产业占比降低、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逐渐走向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和整体升级;但国内价值链结构变化并未带来制造业结构升级,这可能是国内部分高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导致的。国际循环中,国际价值链结构变化在2006年之前和之后分别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扩张,带动了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国外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在全球价值链的溢出效应推动下促进了制造业结构升级。因此,本文认为,未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发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各自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优化需求结构、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邓桂丰 李秀珍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而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经济低碳转型背景下实现量化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约束性减排目标必然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宏观经济成本。文章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为目标函数,以排放强度、一般均衡、水资源、部门扩张、就业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妥协规划方法迭代求解产出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联动关系,测度分析经济新常态不同产出增长率下产业结构低碳化模拟结果以及控制碳排放的宏观经济成本。结果证实通过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可以实现我国量化减排目标,而且我国产值增长率越大则实现减排目标的平均宏观经济成本越小,严控高碳行业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可以实现较高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牛善栋 方斌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