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1)
2023(6435)
2022(5361)
2021(5217)
2020(4372)
2019(10137)
2018(9903)
2017(19188)
2016(10199)
2015(11710)
2014(11577)
2013(11746)
2012(11537)
2011(10565)
2010(10461)
2009(9842)
2008(10043)
2007(8949)
2006(7946)
2005(7365)
作者
(29810)
(25119)
(24961)
(23945)
(15902)
(12025)
(11290)
(9766)
(9538)
(8910)
(8732)
(8398)
(8218)
(8008)
(7971)
(7767)
(7630)
(7148)
(7108)
(6991)
(6631)
(6147)
(6045)
(5696)
(5646)
(5536)
(5439)
(5269)
(5060)
(5034)
学科
(53943)
经济(53901)
(27038)
管理(26469)
方法(22611)
(21752)
企业(21752)
数学(19871)
数学方法(19692)
中国(16538)
(12850)
(11988)
贸易(11981)
(11735)
业经(11089)
(10537)
(10394)
产业(9835)
(9636)
地方(9312)
(8172)
农业(7986)
(7813)
银行(7801)
(7580)
(7560)
金融(7560)
结构(7535)
技术(7415)
(6836)
机构
大学(158386)
学院(155417)
(77120)
经济(76036)
研究(60207)
管理(56822)
理学(48710)
理学院(48145)
管理学(47443)
管理学院(47164)
中国(47027)
(34696)
科学(34014)
(32304)
(30381)
研究所(27625)
财经(26133)
经济学(26121)
中心(25867)
(23967)
(23689)
经济学院(23546)
北京(22710)
(21824)
(21399)
业大(19968)
(19902)
师范(19699)
财经大学(19481)
农业(18666)
基金
项目(99871)
科学(79879)
基金(75570)
研究(72884)
(66181)
国家(65735)
科学基金(55711)
社会(49804)
社会科(47517)
社会科学(47509)
基金项目(38852)
(35198)
自然(33617)
自然科(32891)
自然科学(32883)
自然科学基金(32380)
教育(32303)
资助(32229)
(30491)
编号(26582)
(24038)
(22977)
重点(22897)
中国(22479)
国家社会(22317)
成果(22316)
教育部(20839)
(20462)
人文(19462)
创新(19323)
期刊
(85329)
经济(85329)
研究(50861)
中国(31094)
学报(23797)
科学(23732)
(23591)
管理(22902)
(22147)
大学(18664)
学学(17613)
农业(15431)
经济研究(15266)
财经(14321)
(14302)
金融(14302)
教育(13250)
(12747)
技术(12564)
(12213)
问题(11959)
业经(11620)
世界(10935)
国际(10851)
(9063)
技术经济(8976)
统计(8321)
经济问题(7242)
(7212)
现代(6959)
共检索到239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华荣  
1.失效状态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状态,形成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严重阻碍,成为系列经济矛盾的主要诱因。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开始便提出了以消除短线制约和瓶颈约束为核心的主要目标:①缓解“瓶颈”产业制约;②选择主导产业;③抑制长线产业扩张。可以看出,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国兴  
产业结构决定着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反过来对产业结构也有着重大影响。一、产业结构成长的阶段一般地讲,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这些国家工业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工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主要是农业、畜牧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基本消费品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中心。这一过程是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首先起步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伍华佳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东亚地区日趋繁荣,中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产业在东亚产业结构整体性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定的分析,以使我们对我国产业今后的发展态势有一个战略性的把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杰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处于重大调整时期,作为导向性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应以高新技术的创造为先导,以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基础。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作为主体产业是国民经济调整方向,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同时看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和服务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耀新  乌家培  
一、产业结构与技术构成的关系产业结构与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顺序演进的高度化进程,也就是技术构成提高的过程。技术构成通常可用人均固定资产装备水平来表示,并可分为手工操作、半机械化、机械化、半自动化、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六个档次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夏兴园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而产业结构的转换,又主要是依据经济资源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从日本经济在战后几十年间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既与当时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特定条件有密切关系,又与他们十分注意应用产业政策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关,这样,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期(1955~1970年)的产业结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就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个良性循环的升级发展机制来说,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循环关系。本文引入外资产业转移这个驱动循环机制的因素,形成图A、B、C三种变形摸式,阐述了教育是先导性驱动因素;同时对以“风筝摸式”为特征的产学合作进行论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群  
对中国产业结构矛盾的认识,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改革前30年,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直接的行政手段,将积累资金主要用于发展重工业,从而使我国工业化过程超越了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仍然要依其一般规律变化,这样就必然出现一个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型产业的“补课阶段”。从我国已形成的工业体系看,下一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微  石秀庆  王颖慧  廖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能源强度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分析影响总能源强度的因素,对促进节能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结构性因素分解方法(SDA)将能源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从产业结构层次逐步深入到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层次,从各产业和工业分行业角度分别定量分析了引起中国总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总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在2013年之前起到了阻碍作用,在2013年之后起到了微弱正向促进作用;(2)从各产业对总能源强度的影响上看,工业、建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德成  李昊  
本文采用循环修正思路对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首先选取了30个影响因素变量,通过单一评价方法对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排序。之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结果表明,组合评价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结果不一致、说服力不强的问题。同时,据此对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强度进行排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致的定位。揭示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产业结构“面”上的调整,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点”上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男  代茂兵  郭正权  
本文建立产业结构分解模型,将一国总体产业结构分解为国内、简单贸易和全球价值链(GVC)三个层面,并从产业的产出供给端和投入需求端两个视角刻画中国三个层面的产业结构在2000—2014年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而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科技创新与各层面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产出供给端上的位置提升,但在投入需求端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发生在产出供给端;在简单贸易和GVC层面,出口贸易创新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也限制了出口贸易中科技含量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