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2)
2023(13426)
2022(11507)
2021(10564)
2020(9054)
2019(20909)
2018(20290)
2017(39745)
2016(21289)
2015(24105)
2014(23618)
2013(23681)
2012(22289)
2011(20231)
2010(20239)
2009(19160)
2008(18793)
2007(16564)
2006(14185)
2005(12893)
作者
(60430)
(50551)
(50306)
(48096)
(32077)
(24140)
(23029)
(19545)
(18925)
(17917)
(17158)
(16917)
(15954)
(15874)
(15783)
(15747)
(15126)
(14927)
(14660)
(14470)
(12651)
(12344)
(12257)
(11469)
(11463)
(11348)
(11176)
(11029)
(10074)
(9967)
学科
(98374)
经济(98285)
管理(57169)
(57058)
方法(46715)
(45681)
企业(45681)
数学(41484)
数学方法(41187)
中国(26742)
(25511)
(23971)
(21953)
贸易(21946)
(21389)
业经(20013)
(17941)
地方(17941)
(17392)
农业(16537)
(15846)
金融(15844)
(15084)
银行(15058)
(14422)
(14296)
财务(14273)
财务管理(14234)
(13573)
企业财务(13489)
机构
大学(310288)
学院(309047)
(139836)
经济(137425)
管理(117844)
研究(107629)
理学(101838)
理学院(100747)
管理学(99237)
管理学院(98657)
中国(82654)
(64565)
科学(62321)
(62317)
(54015)
财经(50415)
(49399)
研究所(49039)
中心(48727)
(45980)
经济学(45341)
(43885)
业大(42850)
经济学院(41192)
北京(40999)
农业(39188)
(39077)
师范(38697)
(38354)
财经大学(37604)
基金
项目(203929)
科学(161586)
基金(150729)
研究(149838)
(130685)
国家(129694)
科学基金(110973)
社会(98154)
社会科(93400)
社会科学(93377)
基金项目(78707)
(77094)
自然(69331)
教育(68853)
自然科(67765)
自然科学(67747)
自然科学基金(66609)
(65675)
资助(63077)
编号(59506)
成果(48458)
(47085)
重点(46240)
(45210)
(42479)
国家社会(41852)
课题(40992)
教育部(40837)
创新(39792)
人文(39376)
期刊
(148813)
经济(148813)
研究(92217)
中国(55433)
(47239)
学报(46028)
(44612)
科学(43161)
管理(41265)
大学(34823)
学学(32752)
农业(30650)
(29396)
金融(29396)
教育(27956)
经济研究(26385)
财经(25432)
技术(25125)
业经(23632)
(21999)
(20365)
问题(20336)
国际(18637)
(17205)
世界(16398)
统计(16332)
技术经济(16068)
商业(14965)
(14526)
理论(13878)
共检索到454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应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生产模式、提高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实现经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展保持一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投资消费结构优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马静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仲昆  
笔者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对国际收支失衡起重要推动作用;与产业的非结构性变动相对比,产业的结构性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程度更高。在现阶段,应对本国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起飞的特定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国际收支总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尽管2003年年初美伊战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在经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Midsuhiro Fukao  Dennis Snower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桢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春  曹棣泉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鹏  孙巍  
针对近年我国整体"内需不足"和局部"供不应求"并存的消费结构失衡的不良现象,基于居民收入变迁剧烈的现实,提出了"收入变迁效应说"对这种现象予以解释。通过对AIDS模型放松支出等于收入的假设和包含收入变迁特征的动态性扩展的两点改进,构建了一个新的需求系统模型——AIDS动态扩展模型,测度了收入变迁对消费结构产生的均值、方差和残差三个消费需求效应。其结果验证了"收入变迁效应说"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收入变迁均值效应作用的失效导致整体内需不足,方差和残差效应的加强使得个别市场需求旺盛,导致消费结构的失衡出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黄忠平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 ,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 ,利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虽然能使人民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的影响 ,但这种手段极不经济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 ,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力求使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实现国际收支真实的平衡、内容的平衡和主动的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