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7)
- 2023(9514)
- 2022(7757)
- 2021(7207)
- 2020(5960)
- 2019(13527)
- 2018(12972)
- 2017(24952)
- 2016(13142)
- 2015(14386)
- 2014(13755)
- 2013(13952)
- 2012(13055)
- 2011(11892)
- 2010(11440)
- 2009(10538)
- 2008(10205)
- 2007(8674)
- 2006(7479)
- 2005(6606)
- 学科
- 济(63764)
- 经济(63711)
- 业(35478)
- 管理(34890)
- 方法(28035)
- 企(27069)
- 企业(27069)
- 数学(25529)
- 数学方法(25424)
- 中国(18492)
- 农(16653)
- 贸(14822)
- 贸易(14817)
- 易(14521)
- 业经(13593)
- 财(13448)
- 产业(11758)
- 制(11228)
- 学(11206)
- 农业(10975)
- 地方(10973)
- 技术(9806)
- 环境(9463)
- 银(8936)
- 银行(8900)
- 体(8669)
- 融(8651)
- 金融(8651)
- 行(8591)
- 出(8534)
- 机构
- 大学(194313)
- 学院(191914)
- 济(94657)
- 经济(93584)
- 管理(73939)
- 研究(73058)
- 理学(65332)
- 理学院(64614)
- 管理学(63821)
- 管理学院(63492)
- 中国(54984)
- 科学(43419)
- 京(40755)
- 财(37334)
- 农(37251)
- 所(36810)
- 研究所(34202)
- 中心(31592)
- 经济学(31369)
- 财经(31281)
- 业大(31146)
- 农业(29778)
- 经(28939)
- 经济学院(28558)
- 院(26012)
- 北京(25787)
- 江(24796)
- 财经大学(23691)
- 科学院(23333)
- 范(22111)
- 基金
- 项目(137491)
- 科学(109727)
- 基金(104985)
- 家(94722)
- 研究(94120)
- 国家(94059)
- 科学基金(79677)
- 社会(65823)
- 社会科(62907)
- 社会科学(62895)
- 基金项目(55689)
- 自然(51213)
- 自然科(50113)
- 省(50100)
- 自然科学(50095)
- 自然科学基金(49318)
- 划(43640)
- 资助(42350)
- 教育(40947)
- 编号(32819)
- 部(31898)
- 重点(31573)
- 发(31090)
- 国家社会(29668)
- 创(29360)
- 创新(27673)
- 中国(27660)
- 教育部(27204)
- 科研(26616)
- 计划(25863)
共检索到270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尹岚岚
本文首先给出了1985年以来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基于29个省(市)1985-2004年的截面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的Paneldata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微 石秀庆 王颖慧 廖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能源强度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分析影响总能源强度的因素,对促进节能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结构性因素分解方法(SDA)将能源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从产业结构层次逐步深入到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层次,从各产业和工业分行业角度分别定量分析了引起中国总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总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在2013年之前起到了阻碍作用,在2013年之后起到了微弱正向促进作用;(2)从各产业对总能源强度的影响上看,工业、建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志军 李飞 覃巍
通过对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有影响。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从短期看,三次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为正,影响大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但是从长期看,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效应为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动对其效应为正。第二产业变动对能源消费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第三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短期效应为1.3162,长期效应为0.578。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刘广为 孙金帅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伟周 姜锋 万晓丽
通过建立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动有着较大影响;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或煤炭消费占有较大比重的省区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第二产业对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较大,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实行结构节能减排上,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行业、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入手实现全国碳减排的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丹 张金隆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产品,能源需求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常用能源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表示,前者表示二者之间增量的关系,后者则表示二者绝对量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出现了两个特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张大红
基于SDM运用Matlab和Geoda测度细化产业结构对我国30个省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和路径依赖性。其中对碳强度的影响,交通业(0.899,最为显著)>工业(0.372)>建筑业(0.316)>第一产业(0.083)>商业(-0.246),整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碳强度;同时现今碳强度更易受交通业、工业和建筑业的正影响和商业的负影响。因此降低此三类产业占比,增加商业占比,并配合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降低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产业结构 SDM 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张大红
基于SDM运用Matlab和Geoda测度细化产业结构对我国30个省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和路径依赖性。其中对碳强度的影响,交通业(0.899,最为显著)>工业(0.372)>建筑业(0.316)>第一产业(0.083)>商业(-0.246),整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碳强度;同时现今碳强度更易受交通业、工业和建筑业的正影响和商业的负影响。因此降低此三类产业占比,增加商业占比,并配合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降低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产业结构 SDM 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志伟 樊亚平 罗浩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测度并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与2007年相比,2019年中国大部分省区市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所有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有所提升,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升既能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能降低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三区间、技术创新和城镇化水平处于第二区间时,产业结构高级化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能力最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玲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可使稀缺的要素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产业间的要素流动能够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短缺和过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要素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效应和要素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趋势。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依然能够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很大空间。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结构效应 要素重置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勇 蒲勇健
本文根据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份六大产业的产值与能源消耗数据,设计了基于Moore值的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升级的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地区产业结构跨期变迁具有整体平稳且幅度较小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时段波动和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产业结构的变迁升级,确实发挥了促进能源强度下降的显著结构效应。因此,本文认为,从经济与能源持续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强度优化目标具有战略一致性和可行性,而且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作为能源强度优化的中间目标予以宏观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李亚光
本文在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值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值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人力资本、最终消费、投资和外资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作用;R&D强度有负向影响作用;外贸、城市化、区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并且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筱欣 蒋睿
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3 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 M M模型,分阶段地考察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均能有效抑制经济波动,该抑制作用的大小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所差别。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更能有效缓解中国经济波动。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 经济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