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0)
- 2023(6327)
- 2022(5101)
- 2021(4879)
- 2020(4104)
- 2019(9581)
- 2018(9226)
- 2017(18337)
- 2016(9458)
- 2015(10328)
- 2014(10142)
- 2013(10343)
- 2012(9925)
- 2011(9140)
- 2010(8956)
- 2009(8293)
- 2008(8017)
- 2007(6901)
- 2006(5993)
- 2005(5552)
- 学科
- 济(51477)
- 经济(51439)
- 业(25176)
- 管理(22356)
- 方法(21337)
- 数学(19415)
- 数学方法(19352)
- 企(17928)
- 企业(17928)
- 中国(16647)
- 农(14069)
- 贸(11192)
- 贸易(11187)
- 易(10973)
- 业经(10499)
- 产业(9959)
- 农业(9447)
- 制(9212)
- 财(9129)
- 地方(9077)
- 结构(7904)
- 学(7722)
- 体(7340)
- 技术(6979)
- 银(6862)
- 银行(6856)
- 融(6752)
- 金融(6752)
- 出(6744)
- 行(6723)
- 机构
- 大学(140317)
- 学院(138397)
- 济(75252)
- 经济(74468)
- 研究(54596)
- 管理(52940)
- 理学(46065)
- 理学院(45582)
- 管理学(45117)
- 管理学院(44859)
- 中国(41931)
- 京(30031)
- 财(29779)
- 科学(28838)
- 所(26490)
- 经济学(26044)
- 财经(24644)
- 研究所(24285)
- 经济学院(23577)
- 中心(22958)
- 经(22759)
- 农(20251)
- 院(19572)
- 北京(19528)
- 财经大学(18581)
- 江(17813)
- 业大(17277)
- 科学院(16756)
- 范(16591)
- 师范(16427)
- 基金
- 项目(93910)
- 科学(76562)
- 基金(72514)
- 研究(69422)
- 家(63297)
- 国家(62885)
- 科学基金(54017)
- 社会(49323)
- 社会科(47178)
- 社会科学(47173)
- 基金项目(37335)
- 省(32612)
- 自然(32040)
- 自然科(31335)
- 自然科学(31327)
- 自然科学基金(30874)
- 资助(30347)
- 教育(30094)
- 划(28326)
- 编号(24822)
- 部(22968)
- 国家社会(22551)
- 发(22306)
- 中国(21926)
- 重点(21477)
- 教育部(20143)
- 成果(19779)
- 创(19770)
- 发展(19049)
- 人文(19022)
共检索到204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章潇萌 刘凤良
一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动力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本文构建了综合上述两类影响因素的产业结构转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校准和模拟,本文发现需求方面的收入增长和供给方面的资本深化两个因素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较大,而技术进步率差异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保持一定的投资速度,从而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深化资本劳动比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同时,为了在未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凤良 戴腾辉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通常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革,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转型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首先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之后,在已有的产业结构转型模型基础上考虑周期因素,对1978-2013年间各经济周期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的收入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本深化效应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中的贡献度进行了独立测算。结果显示,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动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转型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周期因素。最后本文就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窦雯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就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个良性循环的升级发展机制来说,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循环关系。本文引入外资产业转移这个驱动循环机制的因素,形成图A、B、C三种变形摸式,阐述了教育是先导性驱动因素;同时对以“风筝摸式”为特征的产学合作进行论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男 代茂兵 郭正权
本文建立产业结构分解模型,将一国总体产业结构分解为国内、简单贸易和全球价值链(GVC)三个层面,并从产业的产出供给端和投入需求端两个视角刻画中国三个层面的产业结构在2000—2014年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而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科技创新与各层面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产出供给端上的位置提升,但在投入需求端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发生在产出供给端;在简单贸易和GVC层面,出口贸易创新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也限制了出口贸易中科技含量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娣 邹璇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发展服务外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引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三个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1997~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索我国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确实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小依次为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优化效应。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晓蓓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剖析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可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相关经验,通过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等举措,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进历程 产业政策 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丽
中日建交40余年来,中日贸易不仅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日贸易逐步实现了从产业间垂直分工型贸易到垂直分工型产业内贸易的转变,正在实现由垂直分工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向水平分工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方向巩固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日贸易结构的升级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在新时期,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中日贸易向更高层级的方向发展,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洁 商海岩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本文从产业层面展开,详细介绍了"金砖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现状,并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指数分析了这些国家之间的产业互补性,为中国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式演变为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因此,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要在战略层上要充分重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力求突破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以及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全球—国内价值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洁 商海岩
利用金砖国家的产业互补性,适时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以下思路,深入进行产业转移。一、中印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因此存在竞争性,特别是在能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制药业等产业竞争较为激烈。但仍然可以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旗 薛飞 付雅梅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供给-需求双重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产业间结构升级、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产业间结构优化,还能够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技术结构的优化。(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刺激投资需求和提高劳动力禀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目前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消费需求提升制造业结构升级,以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均未能实现。(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应着眼于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合理配置行业领域资本投入,培育高素质劳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名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用经济新常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度化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D函数指标,测度出1952—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演变情况并进行了区域和国别比较,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高度化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且落后于高收入水平国家,供给侧因素比需求侧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层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万灵 杨永聪
近年来,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体上看,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下降,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显著提高,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和服务贸易输入占比变化则相对较小。国际需求结构变化必定影响中国出口及出口产业发展,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检验方法检验其具体影响: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变化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有所降低。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外贸渠道的倒逼机制和外资渠道的引导机制来实现。为了有效应对全球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中国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国际市...
关键词:
进口需求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 灰色关联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