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3)
- 2023(15060)
- 2022(12890)
- 2021(12242)
- 2020(10137)
- 2019(23437)
- 2018(22954)
- 2017(44449)
- 2016(23954)
- 2015(26586)
- 2014(26486)
- 2013(26408)
- 2012(24354)
- 2011(22086)
- 2010(21807)
- 2009(19762)
- 2008(19225)
- 2007(16531)
- 2006(14226)
- 2005(12505)
- 学科
- 济(101222)
- 经济(101123)
- 管理(65291)
- 业(62971)
- 企(51675)
- 企业(51675)
- 方法(46328)
- 数学(40649)
- 数学方法(40178)
- 中国(27839)
- 农(25696)
- 财(23489)
- 业经(21966)
- 学(21964)
- 地方(19947)
- 贸(19543)
- 贸易(19535)
- 易(19030)
- 制(18081)
- 农业(16889)
- 和(15203)
- 技术(15133)
- 环境(14902)
- 理论(14840)
- 银(14726)
- 银行(14681)
- 务(14468)
- 财务(14395)
- 财务管理(14372)
- 融(14303)
- 机构
- 大学(343315)
- 学院(339753)
- 济(142367)
- 经济(139639)
- 管理(133782)
- 研究(119917)
- 理学(116871)
- 理学院(115522)
- 管理学(113556)
- 管理学院(112957)
- 中国(87801)
- 科学(74374)
- 京(73557)
- 财(61939)
- 所(59828)
- 研究所(55174)
- 农(54705)
- 中心(52556)
- 业大(50846)
- 财经(50820)
- 北京(46687)
- 经(46508)
- 江(46422)
- 范(44651)
- 师范(44215)
- 经济学(44167)
- 院(43833)
- 农业(43125)
- 经济学院(39909)
- 财经大学(38162)
- 基金
- 项目(239005)
- 科学(188979)
- 基金(176208)
- 研究(171955)
- 家(154875)
- 国家(153701)
- 科学基金(131671)
- 社会(110265)
- 社会科(104760)
- 社会科学(104735)
- 基金项目(93490)
- 省(90479)
- 自然(86104)
- 自然科(84150)
- 自然科学(84129)
- 自然科学基金(82658)
- 教育(77672)
- 划(77306)
- 资助(73070)
- 编号(67294)
- 成果(54480)
- 重点(53511)
- 部(53429)
- 发(51248)
- 创(49377)
- 课题(46527)
- 国家社会(46280)
- 创新(46185)
- 教育部(45749)
- 科研(45743)
- 期刊
- 济(149274)
- 经济(149274)
- 研究(101314)
- 中国(59851)
- 学报(55770)
- 科学(52105)
- 农(49113)
- 管理(48572)
- 财(44506)
- 大学(41996)
- 学学(39678)
- 农业(34760)
- 教育(33264)
- 技术(27419)
- 融(26591)
- 金融(26591)
- 经济研究(25832)
- 财经(24747)
- 业经(23303)
- 经(21327)
- 问题(19876)
- 业(18609)
- 科技(16710)
- 技术经济(16517)
- 图书(16445)
- 贸(16423)
- 理论(15517)
- 版(15384)
- 世界(15118)
- 现代(15052)
共检索到484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秦文晋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研究方法:利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技术刻画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地区差距及其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研究创新: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维度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并将空间效应纳入其收敛性研究中。研究价值: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金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主导产业将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显示: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产业结构存在σ-收敛性,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未进入完全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地域的资源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变轨迹 σ-收敛性 空间集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林静 王雅鹏 吴娟
本文采用2001—2012年的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从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变化源泉和变化趋势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和时间维度变化,并借助经典收敛回归模型对全国范围及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限内,粮食主产区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规模效率水平;全国粮食技术效率水平变化幅度较平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省份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会慢慢缩小同时各省份自身的效率...
关键词:
粮食 技术效率 区域差异 收敛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吕承超 白春玲
该文运用2003-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考察了社会保障发展的非均衡特征及其收敛性,实证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迅速,但存在一定的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非均衡程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非均衡对总体非均衡的贡献率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非均衡程度高于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总体上不存在收敛,但存在着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显著的条件收敛,其中总抚养比与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还存在着空间和类别两种形式的俱乐部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新蕾 赵燕霞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域间和地类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非均衡发展;从收敛趋势来看,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3种收敛均存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矿仓储用地3种收敛都存在。[结论]对不同区域与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非均衡发展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可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秀玉 乔翠霞
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高效化、高新化和生态化四方面考察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空间差异的程度和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检验空间差异的收敛性。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化、高新化和生态化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化和高新化东部内部差异最大;地区间交叉重叠程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化和高新化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间差异是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新化在个别地区具有σ收敛,在所有地区具有绝对β收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高效化、高新化和生态化在所有地区都具有条件β收敛。因此,应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地区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提高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明华 王山 刘文斐 郝云飞
采用泰尔指数测算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利用多种收敛检验方法分析中国OFDI空间非均衡的敛散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显著非均衡特征,中东欧区域内差异较大,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对样本国家总体与西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存在σ收敛,对样本国家总体与五大地区的直接投资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市场规模、劳动力禀赋、资源禀赋在收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出,中国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导向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海外投资,以期促进中国OFDI增长率趋同,降低中国OFDI的空间非均衡程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雪 何广文
基于2010-2015年中国1733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趋势面和泰尔指数刻画2006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状态;全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在缩小,相比省际差距,省内县级区域间的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始终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且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带和低-低集聚区内实现了最快的收敛速度。上述发现为认识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本文运用1978~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金融结构、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水平为衡量指标,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对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并对影响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收敛性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σ收敛,在控制了城乡人均生产总值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乡经济市场化水平差异、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后,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表现出β条件收敛特征;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各省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表现出β绝对收敛特征,东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不具有β绝对收敛特征。
关键词:
金融 城乡 σ收敛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冲冲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强力支撑,而贸易开放则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根据产业结构变迁所表现出的矢量特征,从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刻画了中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并基于空间β收敛模型,利用199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收敛特征及贸易开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在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下的转型升级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贸易开放促进了产业结构在质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但加剧了数量和合理化维度下转型升级的发散;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主要对产业结构在数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收敛速度在东部地区的质量和合理化维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数量维度下更快,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维度下的收敛速度均有明显加快;贸易开放的收敛效应主要在东部地区的质量维度和金融危机之前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收敛则主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因而,应加快全局性战略举措的制定,增强地区间的空间联动性,充分发挥贸易开放的扩散效应,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研究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趋势、地区差异及来源,使用变异系数法等方法检验其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研究显示,2010—2020年我国整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四个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非均衡特征和渐进式演化形态,空间集聚性显著;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地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偏离平均水平幅度并未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在控制其他因素前提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明显收敛为同等水平;在考虑多因素差异化条件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低地区增速明显超过较高地区。鉴于此,我国应激活各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相关政策体系,助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行全面集约战略,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以期为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转型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文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假说思想对2004—2015年中国省际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现均衡化的发展趋势,区域之间的差异趋于缩小,全国范围土地利用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组间差异;空间极化分析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极化特征显著,并且极化程度不断增强;省际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与条件β收敛趋势,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则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韵
在能源低碳化发展背景下,文章运用SPA-TOPSIS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能源结构优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对中国整体和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程度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程度大致呈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U"型分布;从整体来看,能源结构优化程度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特性,其中β收敛特性在考虑空间效率情况下的拟合优度得到改善;从三大地区来看,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程度的收敛性特征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收敛效应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都存在σ收敛和俱乐部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先军 曹家和
历史的、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地区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在汇率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存在非常明显的非均衡性特点。通过对三大区域产业发展和汇率数据进行联动分析,发现汇率对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影响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别不大。
关键词:
汇率波动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晓蓓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剖析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可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相关经验,通过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等举措,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进历程 产业政策 借鉴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