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7)
- 2023(11126)
- 2022(9411)
- 2021(8715)
- 2020(7595)
- 2019(17905)
- 2018(17306)
- 2017(33763)
- 2016(18349)
- 2015(20884)
- 2014(20950)
- 2013(21256)
- 2012(20277)
- 2011(18555)
- 2010(18389)
- 2009(17330)
- 2008(17402)
- 2007(15576)
- 2006(13538)
- 2005(12423)
- 学科
- 济(86641)
- 经济(86562)
- 业(47000)
- 管理(46704)
- 方法(39317)
- 企(36692)
- 企业(36692)
- 数学(35144)
- 数学方法(34780)
- 中国(24064)
- 农(22635)
- 财(19597)
- 学(18364)
- 贸(18064)
- 贸易(18058)
- 易(17602)
- 业经(17229)
- 地方(16450)
- 制(16184)
- 农业(14624)
- 银(12774)
- 银行(12726)
- 融(12660)
- 金融(12658)
- 行(12232)
- 和(12049)
- 产业(11920)
- 体(11476)
- 环境(11249)
- 技术(11121)
- 机构
- 大学(277897)
- 学院(273869)
- 济(123628)
- 经济(121460)
- 研究(103540)
- 管理(100511)
- 理学(86327)
- 理学院(85293)
- 管理学(83880)
- 管理学院(83391)
- 中国(77751)
- 科学(63352)
- 京(60288)
- 所(54261)
- 财(53487)
- 农(52196)
- 研究所(49634)
- 中心(45646)
- 财经(42927)
- 业大(42707)
- 农业(41727)
- 经济学(40209)
- 江(40157)
- 经(39070)
- 北京(38830)
- 院(36801)
- 经济学院(36397)
- 范(34925)
- 师范(34466)
- 财经大学(31859)
- 基金
- 项目(181494)
- 科学(141854)
- 基金(133125)
- 研究(127919)
- 家(118489)
- 国家(117610)
- 科学基金(98186)
- 社会(82489)
- 社会科(78407)
- 社会科学(78384)
- 基金项目(69247)
- 省(68582)
- 自然(63259)
- 自然科(61785)
- 自然科学(61760)
- 自然科学基金(60724)
- 划(59340)
- 教育(57720)
- 资助(56690)
- 编号(49034)
- 重点(42049)
- 部(41558)
- 发(41029)
- 成果(40414)
- 创(37176)
- 科研(35386)
- 国家社会(35334)
- 创新(35015)
- 教育部(35011)
- 课题(34889)
共检索到409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博 胡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准确测度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从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机制及其与经济增长(非均衡增长和均衡增长)的关系入手,定义理想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具体测度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业的实际情况与理想...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 经济增长 大道定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窦雯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唐文婷
以2012年不变价格测度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度和高度化值,建立合理化度-高度化值评判矩阵并进行区域划分,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是不断向好的,但是离标准模型还有差距;同时,产业高度值一直是递增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值呈现"总体上分异、区域内聚类发展"的特征。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建设产业平台,寻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驾齐驱"的冯·诺依曼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合理度 高度值 路径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晓蓓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剖析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可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相关经验,通过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等举措,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进历程 产业政策 借鉴与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剑 肖凯文
当前,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州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四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除人力资本外,其余三个变量都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区位熵 金融集聚 产业升级 空间溢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剑 肖凯文
当前,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州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四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
关键词:
区位熵 金融集聚 产业升级 空间溢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回归分析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回归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郭万福
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出发,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准备度和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人工智能水平。在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下,采用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质量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为:(1)从全国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在不控制时间因素下,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业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人工智能对农业、制造业产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升级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对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因此,建议根据每个产业、每个区域的差异性制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方案,并采取政策激励方式推动区域先行先试,发掘人工智能推动不同产业或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不同区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内在原因和效果差异,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使人工智能助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简新华 叶林
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由"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太落后、服务业太少"的不合理的畸形产业结构,演进成为轻工业和农业得到较大优先发展、轻重工业结构趋向合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的产业结构。但相当部分制造业能力过剩,还停留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将继续朝着服务业比重大幅度增加,轻重工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产业科技含量、加工度、附加值都有所提高,农业趋向产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方向优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优化趋势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安
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灰色关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波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变动情况,并利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归因矩阵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最后解释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政策含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焕峰 孙泼泼
产业升级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我国的产业升级进行了定量测度,发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动幅度最大,而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放慢;第二、第三产业出现超前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因此,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关键词:
产业升级 测度 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苟利民
本文基于修正后Lilien指数模型,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表现为先波动提升(2010~2016年),后平稳增长(2016~2020年)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东-东北-西-中部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省(区、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区、市)则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科技投入、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