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5)
2023(14440)
2022(12374)
2021(11571)
2020(9641)
2019(22404)
2018(22166)
2017(43311)
2016(23005)
2015(25824)
2014(25866)
2013(26126)
2012(24322)
2011(21938)
2010(21853)
2009(20197)
2008(19445)
2007(16906)
2006(15048)
2005(13575)
作者
(66848)
(55599)
(55223)
(52942)
(35504)
(26557)
(25064)
(21841)
(21078)
(19754)
(19133)
(18775)
(17773)
(17644)
(17273)
(17204)
(16548)
(15863)
(15834)
(15724)
(13920)
(13666)
(13289)
(12645)
(12454)
(12429)
(12158)
(11850)
(11175)
(10838)
学科
(117803)
经济(117700)
管理(63654)
(60576)
(48987)
企业(48987)
方法(46831)
数学(41016)
数学方法(40680)
中国(29049)
(26875)
地方(25676)
业经(23666)
(23009)
(22790)
(19684)
贸易(19673)
(19076)
(18207)
农业(18150)
(16168)
地方经济(16142)
环境(16073)
产业(15084)
(14868)
金融(14867)
理论(14735)
(14683)
银行(14640)
技术(14630)
机构
大学(339166)
学院(335646)
(152174)
经济(149440)
管理(132778)
研究(120835)
理学(115009)
理学院(113731)
管理学(112098)
管理学院(111497)
中国(89568)
(72681)
科学(71314)
(64792)
(60338)
研究所(55079)
财经(52553)
中心(52234)
(50528)
(47916)
经济学(47729)
业大(46988)
(46847)
北京(46633)
(43622)
(43140)
经济学院(42859)
师范(42770)
农业(39319)
财经大学(39085)
基金
项目(227323)
科学(179714)
基金(167354)
研究(167125)
(145462)
国家(144348)
科学基金(123833)
社会(108510)
社会科(103087)
社会科学(103061)
基金项目(88515)
(85486)
自然(78415)
自然科(76575)
自然科学(76559)
自然科学基金(75234)
教育(74546)
(72163)
资助(69476)
编号(65823)
成果(53516)
(51382)
重点(50720)
(50082)
(46730)
国家社会(45692)
课题(45261)
教育部(44372)
创新(43727)
人文(43139)
期刊
(169490)
经济(169490)
研究(105817)
中国(60189)
学报(50167)
管理(50008)
科学(48391)
(46934)
(45853)
大学(38256)
学学(36146)
农业(32263)
教育(30644)
经济研究(28734)
技术(28327)
(27782)
金融(27782)
财经(26591)
业经(24754)
(23016)
问题(22208)
技术经济(18502)
(18029)
世界(17246)
(16841)
理论(15911)
国际(15777)
图书(15584)
科技(15472)
现代(15437)
共检索到497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辉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此外,文章计算出三次产业资本边际产出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当调整投资在产业间的分配以提高资本效率。最后,通过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曦  穆怀中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体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联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并对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经济发展而逐渐提升的基本规律以及阶段性波动特征。文章进一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正向和反向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反向联动的主导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华  
本文采用我国1978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应用处理平稳数据的方法———协整检验,检验了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发展关系,认为在我国产业结构的次序逐步发展为二、三、一的结构将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春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九五”时期以来,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从数量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已告一段落。需求方面所出现的明显升级、高级化特征以及为争夺市场而必须提高竞争力的要求,都说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结构升级,发展一系列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才能扩大市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玲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可使稀缺的要素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产业间的要素流动能够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短缺和过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要素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效应和要素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趋势。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依然能够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很大空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明生  梅如笛  
一国产业结构对该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相关关系已成为学术热点问题。本文以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整体指标,对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因果关系。三次产业的优化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存在紧密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白雪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相继呈现出服务化、信息化趋势,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变化。在这轮以服务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明显落后于美国。围绕日本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在与美国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一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效果,得出结论是:日本经济摆脱萧条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障碍,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杰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凌晖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8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匡祥琳  廖明球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本文从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