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2)
- 2023(9926)
- 2022(8150)
- 2021(7865)
- 2020(6253)
- 2019(14672)
- 2018(14359)
- 2017(27498)
- 2016(14549)
- 2015(16608)
- 2014(16327)
- 2013(16131)
- 2012(14657)
- 2011(13520)
- 2010(13467)
- 2009(12509)
- 2008(12079)
- 2007(10476)
- 2006(9259)
- 2005(8388)
- 学科
- 济(70457)
- 经济(70396)
- 管理(39049)
- 业(37574)
- 方法(32373)
- 企(30526)
- 企业(30526)
- 数学(29111)
- 数学方法(28546)
- 中国(20223)
- 农(18377)
- 业经(15568)
- 贸(14268)
- 贸易(14257)
- 易(13969)
- 地方(11979)
- 农业(11709)
- 财(11626)
- 制(11556)
- 产业(11189)
- 学(11078)
- 技术(10217)
- 理论(10118)
- 银(9491)
- 银行(9479)
- 环境(9297)
- 行(9201)
- 融(9076)
- 金融(9074)
- 和(9063)
- 机构
- 学院(211168)
- 大学(210191)
- 济(96736)
- 经济(95242)
- 管理(82719)
- 研究(73038)
- 理学(71830)
- 理学院(71148)
- 管理学(69872)
- 管理学院(69516)
- 中国(56388)
- 京(44280)
- 科学(41600)
- 财(40346)
- 所(35319)
- 财经(32922)
- 研究所(32257)
- 中心(32237)
- 经济学(31137)
- 经(30234)
- 农(29753)
- 江(28626)
- 北京(28511)
- 经济学院(28028)
- 业大(27869)
- 院(26408)
- 范(26338)
- 师范(26094)
- 财经大学(24643)
- 农业(23170)
- 基金
- 项目(142480)
- 科学(114193)
- 研究(105818)
- 基金(105434)
- 家(91571)
- 国家(90939)
- 科学基金(78568)
- 社会(69901)
- 社会科(66591)
- 社会科学(66573)
- 基金项目(54050)
- 省(53792)
- 教育(49129)
- 自然(48834)
- 自然科(47792)
- 自然科学(47785)
- 自然科学基金(46954)
- 划(45708)
- 资助(44650)
- 编号(41426)
- 成果(33287)
- 部(32610)
- 重点(32332)
- 发(32143)
- 创(30436)
- 国家社会(30050)
- 课题(29520)
- 教育部(28544)
- 创新(28498)
- 中国(27928)
共检索到308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晓燕
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应是“有效竞争”。通过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促进存量的优化组合 ,使产业组织形成“在提高产业集中度 ,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 ,保持产业内企业间适度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态势。
关键词:
产业组织 竞争 目标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玉春
以我国工业企业为对象,基于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的创新效率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三种创新模式对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产业创新的真实功效,结论折射出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时,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选择,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应该重点考虑,率先对新技术实施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当产业处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专利)阶段,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要创新路径,当然假如要走协同创新的路子,必须要明确合作目标、健全合作机制。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应走
关键词:
产业创新 自主研发 协同创新 技术引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玉春
以我国工业企业为对象,基于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的创新效率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三种创新模式对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产业创新的真实功效,结论折射出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时,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选择,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应该重点考虑,率先对新技术实施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当产业处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专利)阶段,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要创新路径,当然假如要走协同创新的路子,必须要明确合作目标、健全合作机制。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应走蛙跳式创新发展路径,后者走以新兴产业占优为突破口的多元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以前沿边际产业干预为着力点的功能性产业政策推进路径,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业创新 自主研发 协同创新 技术引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瑞芳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市场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和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推动流通产业组织优化,必须优化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建立“政府——市场中介组织——流通企业”关系链,形成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模式;实施积极的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发挥政策的调节与导向作用;调整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态势;规范流通企业市场行为,实现竞争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为流通企业提供服务和自律性管理。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流通组织 结构优化 目标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俊华
该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和趋势,结合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境况,探索我国产业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低端锁定到高端攀升、从单个创新到集群创新、从地域根植到全球布局的战略转换途径的内在诱因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提出创新驱动下产业发展的动力转换路径、全球价值网络支撑下的产业高端攀升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的传统产业技术跃迁路径、产业界限日趋模糊化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都是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高岚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与人为CO_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静芳 李渝萍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间组织形式。在产业集群中开展一系列探寻技术创新机会和维持技术创新能力的活动,推动企业之间合作互动,建立技术联盟、获取新技术、建立供应链中生产商、供应商、终端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集群内企业资源高度分享,是形成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因,对产业集群创新路径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模块化组织与龙头企业网络组织是产业集群创新路径的较好选择,而且创新模式的演变因产业特性而异,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撑。
关键词:
产业集群创新 组织模式 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囡囡 卢进勇 周升起
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和交易成本的视角,构建了产业层面的产品内分工生产组织模式选择的理论模型,对跨国公司在选择中间品供应商时的生产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间品行业的有形资本密集度越高,跨国公司使用垂直FDI的倾向越高;中间品行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度越高、行业的市场厚度越大、沉没成本越大以及中间品市场环境越完善,跨国公司使用外包获取中间品的倾向越高。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作为东道国在吸引垂直FDI和跨国外包时,资本密集度高的产业应优先吸收FDI;人力资本丰富、市场厚度大且沉没成本大的产业在吸收外包方面有优势,应优先发展跨国外包,这对中国目前新兴起的O...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瑜琳
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有效运作的重要前提。我国商业银行在21世纪初期已开始着手组织架构改革,但成效并不显著。西方商业银行矩阵式组织架构主流模式历经多年演变,日趋成熟,是代表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的典型的现代化模式,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方向。本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改革前中期,在部分业务板块率先实施事业部制改革,同时加大配套基础工作的改革力度。通过重点业务、地区试点,在基础条件成熟、管理水平提高、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迈向矩阵式组织架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组织架构 矩阵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璐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度网络化的国家战略性组织,网络化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通过把握全球产业创新组织变革态势,全面总结德国、美国、日本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经验与启示,提出"一核心、三机制、五步骤"的中国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路径,即以产业组织变革为核心,构筑"政府-市场-集群"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为枢纽、以网络化产业集群创新为动力、以分类型分阶段推进为手段、以动态监测评估为抓手,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集群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推动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义杰 张仲金 许盛 吴玮
物联网被称为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浪潮,物联网具有感知、传输与应用三层式的架构,依此可将物联网产业链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层次。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的模糊不清将阻碍物联网业务的迅速推广与大规模应用,文章通过对现有物联网产业化商业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给合我国国情的若干商业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 产业链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霞 彭建仿
三峡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囿于"单打独斗、低效率和高成本"的供给困境,难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构建"分工协作、要素融通、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既是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目标取向,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演进的基本逻辑。库区目前典型的联合供给模式有"抱团发展"型、复合型、平台型和延伸型等几类。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实现,有赖于龙头企业引领、服务供需主体协同和相关政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晴晴 李二玲
在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严峻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形势下,探讨粮食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网络组织视角出发,梳理了中国粮食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粮食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网络化的成长过程。基于网络主体控制与参与网络的能力、融资形式以及立足或服务的空间尺度,可以将粮食产业化模式划分为"国家调控跨国公司组织模式""地方主导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和"市场主导私营企业推动模式"这四类主要模式,分别对应介于市场组织与等级制组织之间的全球—区域—本地网络组织,并以跨国公司、本地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呈现。进一步建议从提升网络主体开始,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强化网络载体、完善网络治理来指导粮食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粮食 产业化模式 优化路径 网络组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天勇
本文以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视角,阐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在考察了西部开发所需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实际的开发模式和具体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目标模式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