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9)
2023(14840)
2022(11926)
2021(10871)
2020(8884)
2019(20487)
2018(20364)
2017(39048)
2016(21061)
2015(24424)
2014(24478)
2013(24156)
2012(22176)
2011(20093)
2010(20204)
2009(18902)
2008(18679)
2007(16777)
2006(14551)
2005(13242)
作者
(61520)
(51534)
(51362)
(49150)
(32457)
(24402)
(23445)
(20101)
(19457)
(18294)
(17411)
(17244)
(16487)
(16179)
(16082)
(15878)
(15341)
(15275)
(14804)
(14709)
(12882)
(12685)
(12616)
(11684)
(11658)
(11616)
(11336)
(11274)
(10263)
(10206)
学科
(101205)
经济(101128)
管理(55067)
(54865)
方法(44455)
(42639)
企业(42639)
数学(39938)
数学方法(39339)
中国(29214)
(27574)
业经(24556)
(19782)
(19579)
贸易(19569)
(19078)
地方(18970)
农业(18289)
(17446)
产业(17178)
(16645)
(15119)
银行(15093)
(14486)
(14391)
金融(14388)
理论(13746)
技术(13340)
(13325)
(13241)
机构
学院(311140)
大学(310370)
(136329)
经济(133817)
管理(118056)
研究(108263)
理学(101732)
理学院(100610)
管理学(98700)
管理学院(98127)
中国(82615)
(66128)
科学(64840)
(58506)
(54461)
(50870)
研究所(49693)
中心(49149)
财经(47154)
(45271)
业大(44497)
经济学(43669)
(42894)
北京(42227)
(40491)
师范(40118)
农业(39986)
经济学院(39601)
(38883)
(36315)
基金
项目(206484)
科学(162985)
研究(152231)
基金(150087)
(130508)
国家(129520)
科学基金(110753)
社会(98218)
社会科(93285)
社会科学(93262)
(79853)
基金项目(77781)
教育(69733)
自然(68797)
(67311)
自然科(67262)
自然科学(67246)
自然科学基金(66044)
资助(62243)
编号(61934)
成果(50257)
重点(47010)
(46475)
(45988)
(43049)
课题(43027)
国家社会(41825)
创新(40367)
教育部(39492)
科研(39237)
期刊
(147081)
经济(147081)
研究(91062)
中国(59792)
(47228)
学报(46590)
科学(44075)
(43964)
管理(42441)
大学(35546)
学学(33255)
教育(32517)
农业(32320)
技术(28700)
(27312)
金融(27312)
经济研究(25632)
业经(24212)
财经(23325)
(20305)
问题(19995)
(18344)
统计(18019)
(17527)
技术经济(16801)
(16129)
世界(15492)
图书(15394)
国际(15126)
决策(14641)
共检索到45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雨涵   杨飞洋   宋旭光   王婷  
产业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为标准,系统构建产业数字化增加值核算方法,测度了2007—2021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和结构,考察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特征和内因。此外,还将网络分析法应用于投入产出表序列,通过测算产业数字化最强路径强度和数字技术下游紧密度,分析了中国三次产业数字化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数字产业化布局不断调整,产业数字化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此外,产业数字化抵御冲击能力更强,更有韧性。(2)三次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比和增速位列第一的均是第三产业,其中,数字商贸与数字政府表现尤为突出;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3)三次产业数字化最强路径强度表现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这表明三次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面临不平衡问题,呈现出“三二一”逆向特征。但总体而言,数字技术下游紧密度不断提升,中国产业数字化整体正向着不断深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完善了数字经济核算框架,深化了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测算,并补充了产业数字化路径及其强度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琼宇  
抓住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机遇,提升我国产业链发展韧性,是新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数字化发展对全产业链发展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业数字化有利于带动我国产业链发展韧性的提升,其中对于东部省份影响最大。流通数字化能够通过数据支持、产业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支持三种路径赋能我国产业链发展韧性的改善。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快我国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其它产业与数字流通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月  
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字化价值。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其市场地位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等特征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其一,政策驱动:政策发布加速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就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多项部署。2020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同年3月,国资委科创局公布了100个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多措并举之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银行业都面临新的重大挑战。全球经济的高增长难以为继,银行业绩高增长的产业依托开始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刻改变了客户行为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科技企业进入到金融市场中,加速了间接金融的脱媒。在此背景下,银行数字化转型被赋予更重要的历史使命。论文试图从其内涵、目标、比较、核心要素、难点等角度,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行全面分析与论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冰  王发明  毛荐其  
国内外研究产业升级问题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论;二是价值链升级论。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背后隐含的全球技术链出发,结合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升级历程,剖析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式,提出基于全球技术链下的产业升级理论,并就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梦婷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数字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产业数字化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是当前产业数字化研究的五个热点主题;未来研究热点更关注建筑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人工智能和产业深度融合等。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为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相关文献的定量回顾,深入地了解了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和演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薇贺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国内外先进银行纷纷投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布局,积极筹备实施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核心要素,研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着力点,最后提出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曙光  王迎  
在技术迭代、政策赋能的背景下,开放大学实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在数字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必经改革之路。在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梳理开放大学独特属性的基础上,得出开放大学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框架设计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开放大学数字化转型框架包括数据建设(数据可用性与数据价值性)、价值体系(公平维度和质量维度)、能力发展(组织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教师数字素养)、生态系统(数据量化业务和数据服务业务)四个一级维度和八个二级维度。以上框架不仅是开放大学数字化转型概念内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践开放大学数字化转型路径的参照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玉华  罗东坤  张亚芳  
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石油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对石油消费量增长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关系上看,石油需求对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由于两者的挤出效应使对第一产业的弹性系数为负;从短期调整能力来看,石油需求增长偏离长期趋势主要是受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系数较小,短期影响能力有限,我国的石油消费增长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惯性。针对产业结构和石油消费的上述联系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永辉  
本文首先从引起生态产业链系统失稳的因素出发,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动因,提出生态产业链治理体系构架;其次基于国内外生态产业链的治理实践,提炼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三种治理模式;最后分析了中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来军  朱艳  赵鹏飞  
中国目前教育规模的扩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率,但教育质量的滑坡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教育总体上还是促进了经济增长。从教育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路径来看,中国的教育还未达到最优规模,仍需继续扩大,同时要注意发展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平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的提高总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应成为教育政策的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华伟  李天才  董晓旭  
目前,特色商业街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亟需着手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为了提出更好的转型升级建议,本文对上海39家特色商业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街区的线上运营情况、数据获取情况、有无数字化团队、有关直播营销等。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商业街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缺乏全面的理解,因而未能从全局出发制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街区运营、基础设施、消费体验、市场营销等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内容,并提出了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以期对其他特色商业街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刚   高安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技术和管理模式等知识的更替使得忘却学习被视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但相关研究缺乏识别不同企业特征及其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忘却学习方式。因此,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参考,基于忘却学习的视角,将行业数字化程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年龄作为企业类型划分依据,采用K-means算法将2017—2021年我国开展数字化转型的A股上市企业划分为行业和地区双赢型、行业优势型、地区优势型3类不同群组,将战略制定、转型实施、评估迭代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3个阶段,运用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获取不同类型企业在转型各阶段的学习方式并组合为其数字化转型的学习路径。结果显示: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行业和地区双赢型企业优先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取并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过时知识的抛弃,行业优势型企业全程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取,地区优势型企业优先注重内部过时知识的抛弃并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外部知识的获取;此外,数字化转型对行业追随者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计划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应当明确自身优劣势,并做好阶段性规划、选择适合的路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璐璐   侯晓东  
随着时代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获得快速发展,能够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建设带来支持,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产业链价值不断提升。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需注重如何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积极引入数字化建设理念,为自身后续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对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当前持续推动数字化建设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促进数字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平  
产业扶贫旨在将贫困户的生产活动纳入社会产业大循环,因此其一直是全世界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和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产业精准扶贫出现了两条新路径:一是GTP路径,即向贫困户送猪崽、鸡苗和良种等资本,直接将贫困户的生产纳入当地的产业体系;二是GSP路径,即将扶贫资金折合现金并由贫困户自己决定投资项目和选择产业。文章构建了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微观主体行为模型以及基于农村公平和效率的农村福利模型,分别研究了这两条新路径上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政策模拟,拟探索出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最优路径及其政策支持空间。结果显示:在第3~4年的时间内,GSP路径要优于GTP,但是超过4年,GTP路径上的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就会累进性超过GSP。而且,在GTP路径上的时间越长,扶贫效果就越好。在中长期,提高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增加贫困户的初始资本额是进一步提高GTP路径上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水平的重要环节。文章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精准扶贫的理论自信,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