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1)
2023(10717)
2022(9132)
2021(8355)
2020(7264)
2019(17047)
2018(16547)
2017(32321)
2016(17497)
2015(20043)
2014(20013)
2013(20279)
2012(19350)
2011(17564)
2010(17394)
2009(16276)
2008(16129)
2007(14470)
2006(12511)
2005(11247)
作者
(52454)
(44146)
(43980)
(42148)
(27523)
(21055)
(20127)
(17244)
(16489)
(15600)
(15154)
(14659)
(13942)
(13939)
(13795)
(13749)
(13300)
(13055)
(12626)
(12490)
(10977)
(10904)
(10768)
(10041)
(9876)
(9841)
(9670)
(9586)
(8933)
(8877)
学科
(85612)
经济(85544)
(44859)
管理(44086)
方法(39489)
数学(35795)
数学方法(35564)
(33596)
企业(33596)
中国(23093)
(22779)
(18575)
(17230)
贸易(17224)
(16791)
地方(16764)
业经(16610)
(16550)
农业(15225)
(13943)
环境(12251)
产业(11988)
(11924)
银行(11876)
(11598)
金融(11596)
(11404)
(11268)
技术(10970)
(10477)
机构
大学(262745)
学院(260260)
(121210)
经济(119262)
管理(97261)
研究(96669)
理学(84141)
理学院(83128)
管理学(81910)
管理学院(81424)
中国(72717)
科学(58265)
(56106)
(51162)
(50055)
(48279)
研究所(45913)
中心(42928)
财经(41524)
业大(40030)
经济学(39607)
农业(38411)
(37891)
(37328)
经济学院(36066)
北京(35754)
(34084)
(32976)
师范(32647)
财经大学(30850)
基金
项目(174526)
科学(137611)
基金(129095)
研究(124624)
(113924)
国家(113112)
科学基金(95271)
社会(81749)
社会科(77788)
社会科学(77762)
基金项目(68206)
(65845)
自然(60453)
自然科(59060)
自然科学(59042)
自然科学基金(58087)
(56487)
教育(55853)
资助(53267)
编号(47943)
重点(40246)
(40146)
(39695)
成果(38630)
(36205)
国家社会(35282)
创新(34100)
教育部(34069)
中国(33709)
科研(33560)
期刊
(127682)
经济(127682)
研究(77343)
中国(48168)
学报(43376)
(43067)
科学(40198)
(38833)
管理(33510)
大学(32030)
学学(30390)
农业(29539)
经济研究(22561)
(21843)
金融(21843)
财经(21217)
教育(20979)
技术(20803)
业经(19164)
(18559)
问题(17910)
(17054)
(16263)
技术经济(14415)
世界(14309)
国际(13937)
统计(13571)
资源(12482)
(12208)
(11979)
共检索到382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继红  毛显强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需要分析促进产业增长与影响能源效率的共轭因素:投资、消费、出口、技术等,对于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的贡献情况。本文利用《中国1992-1997-2002-2005年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各产业部门增长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同时对中间需求结构(技术)以及最终需求结构(投资、消费、出口等)变化对各产业部门能源效率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出口和投资带动,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出口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能源效率下降,这是由产业比重增长较大的部门的能源效率下降引起。技术进步对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梦昱  沈坤荣  
本文系统考察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共轭驱动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符合威廉姆森假说。就全国而言,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背离共轭状态;分区域样本中,中部地区人才和产业集聚处于协同发展的共轭驱动状态,东、西部地区尚未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发展的正向互动关系。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影响,产业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人才集聚则表现出非线性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珍花  戴丽亚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中国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构造一个能源消耗的投入产出模型,从实证角度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与2002年相比,三次产业的直接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同时除天然气外,其他三类能源的完全效率也明显提高。最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提出有关提高我国三次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珍花  戴丽亚  
我们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中国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构造一个能源消耗的投入产出模型,从实证角度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2002相比,三次产业的直接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同时除天然气外,其他三类能源的完全效率也明显提高。最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提出有关提高我国三次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乌力吉图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需求结构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最终需求各项CO2诱发效果显著的产业主要有8个部门;②部门单位最终需求的完全排放强度主要来自中间需求的影响;③最终需求各项的CO2排放诱发效果说明:当前我国的投资和出口需求是诱发CO2排放量的主要驱动因素;④解读各部门CO2排放对最终需求各项的依存度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CO2排放是投资出口依存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乐  
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运用全分解模型计算出1997年-2007年中国以及31个地区(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产业用水的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分析了中国产业用水边际效应的时空分异规律;通过构建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分析了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时间分异特征,运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在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升的态势,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差异在逐年增大,在总体差异的组成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贡献比例较大。导致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存在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为此,...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弘  朱平芳  胡怡建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税收水平与税制结构的最基本因素,而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于企业,很少来自于个人;税收形式以间接税为主,税制设计的主体税是商品劳务税。那么,我国的税收究竟按照怎样的轨迹运动,我国的税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究竟存在怎样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金华  
最优的产业生产效率是社会生产活动得以维系或持续的基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生产效率是经济效益的一种表现。产业生产效率好,经济增长质量就高;反之,经济增长质量就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波动较大,其值的变化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是围绕均值在波动,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不明显。中国第一、三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联动效应,而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的联动效应。中国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且增长速度也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且其提高的速度呈下降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子鹏  王今朝  
经济增长可分解为就业总量、结构、资本效率和劳均资本变化的效应。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本配置结构和效率,发现在1979~1992年经济增长为粗放型,主要依靠劳动力增加;在1993~2012期间则依靠资本扩张,就业结构和资本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很低甚至为负。建议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扩大第一产业投资,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率,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胜  黄登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粗放型为主,利用率低下。本文利用C-D函数,基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DEA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揭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并根据上述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测算由能源消费增量所带来的GDP增量,从而进行能源效率评价,并根据经济惯性原理,发现了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