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8)
- 2023(11655)
- 2022(9553)
- 2021(8757)
- 2020(7476)
- 2019(17215)
- 2018(17002)
- 2017(32674)
- 2016(17759)
- 2015(20620)
- 2014(20645)
- 2013(20769)
- 2012(19375)
- 2011(17595)
- 2010(17481)
- 2009(16309)
- 2008(16309)
- 2007(14650)
- 2006(12736)
- 2005(11740)
- 学科
- 济(84482)
- 经济(84408)
- 业(45393)
- 管理(44265)
- 方法(35814)
- 企(34478)
- 企业(34478)
- 数学(31769)
- 数学方法(31570)
- 中国(25424)
- 农(23641)
- 业经(18307)
- 财(17910)
- 地方(17269)
- 贸(17003)
- 贸易(16996)
- 学(16669)
- 易(16552)
- 农业(15506)
- 制(14815)
- 产业(13104)
- 银(12569)
- 银行(12540)
- 行(12066)
- 融(11884)
- 金融(11882)
- 和(11529)
- 发(11509)
- 环境(11214)
- 技术(10973)
- 机构
- 大学(264962)
- 学院(262970)
- 济(119138)
- 经济(117010)
- 研究(97980)
- 管理(96912)
- 理学(83001)
- 理学院(82010)
- 管理学(80704)
- 管理学院(80213)
- 中国(74474)
- 科学(58737)
- 京(56924)
- 财(51596)
- 所(50404)
- 农(46801)
- 研究所(46075)
- 中心(43932)
- 财经(41440)
- 江(39231)
- 经济学(38882)
- 业大(38332)
- 经(37767)
- 农业(36842)
- 北京(36390)
- 经济学院(35308)
- 院(34956)
- 范(34795)
- 师范(34470)
- 财经大学(30645)
- 基金
- 项目(173848)
- 科学(137014)
- 基金(127623)
- 研究(126484)
- 家(112190)
- 国家(111359)
- 科学基金(93793)
- 社会(82459)
- 社会科(78294)
- 社会科学(78275)
- 基金项目(67155)
- 省(65454)
- 自然(58467)
- 自然科(57082)
- 自然科学(57065)
- 教育(56568)
- 划(56296)
- 自然科学基金(56075)
- 资助(52133)
- 编号(49858)
- 成果(40893)
- 重点(40179)
- 发(39898)
- 部(39762)
- 创(35736)
- 国家社会(35528)
- 课题(34782)
- 中国(33815)
- 教育部(33731)
- 创新(33643)
- 期刊
- 济(130284)
- 经济(130284)
- 研究(80345)
- 中国(51030)
- 农(43256)
- 学报(41946)
- 科学(39697)
- 财(38714)
- 管理(34061)
- 大学(31422)
- 学学(29591)
- 农业(29211)
- 教育(23697)
- 融(23696)
- 金融(23696)
- 经济研究(22415)
- 技术(21339)
- 财经(21016)
- 业经(20278)
- 问题(18522)
- 经(18336)
- 业(16871)
- 贸(16202)
- 世界(14565)
- 国际(14244)
- 技术经济(13811)
- 统计(12662)
- 版(12456)
- 资源(12086)
- 商业(11893)
共检索到39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敬岳
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城镇化的演进历程,将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加速发展、深化发展以及提升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基于全国、地区层面,从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收敛性特征几个方面对产业城镇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特征进行探讨;基于省域层面,从产业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几个方面对产业城镇化在空间维度上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产业城镇化 时空格局 演进变化 发展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菁 刘卫
文章从民生、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构建湖北省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个城市圈(群)的12个地市2007~2013年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从0.34上升到0.56,整体呈现东高西低;7年间各地市民生城镇化发展和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一致,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受质量发展影响较大;全省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从0.54提高到0.58,耦合程度逐年提高,处于基本耦合阶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洪波
我国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人均GDP基本呈现U型关系而且目前正处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阶段。我国产业多样化与专业化的影响因素中既有我国特有因素,又有一般因素,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产业多样化程度越低(专业化程度越高);FDI占GDP的比重越大,产业多样化水平越高;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在行业间分布越集中,产业专业化水平越高。因此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在顺应目前我国产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推进高端产业在我国的集聚与发展,找到市场选择与政府指导间的平衡点,有效发挥科技及人才集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一带一路"制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坤 杜靖川 吕宛青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南地区各省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整体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在2002—2011年,西南地区各省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耦合协调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出相依性、突跳性、滞后性和发散性的特征;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总体表现为滇川比渝黔的耦合协调度状况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建双 周琳 虞晓芬
基于1997—2015年中国内地除上海、西藏以外的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产业结构演进、城镇化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结果表明:(1)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东部地区结构效应略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而竞争效应变化不大且各地区间差异并不明显。(2)产业结构、城镇化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部差异,且东部地区区域内部差异最大。(3)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质量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国样本中,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分区域样本中,东部地区构成效应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效应均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丹妮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脉络。本文系统性构建了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五大机制:经济发展、要素供给、消费投资需求、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三个阶段。从城市类型来看,在经历了城镇化发展之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中心城市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次中心城市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广大中小城市产业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文举
本文以1978~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空间,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Engle Granger误差修正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对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有别于其短期关系、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变动均具有惯性等结论。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及其原因的探讨,提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认识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有选择地引进、改造和吸收适宜先进技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镇投资环境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雯敏 樊仁敬 迟孟昕
建国以来的城镇化演进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阶段有其不同特征。1949—1978年为城乡二元结构时期,以统购统销制和生产生活资料配给制为主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封闭和僵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建国三十年极其缓慢的城镇化进程。1979—1994年为工业城镇化时期,以发展工业为动力,特别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较快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1995—2013年为土地城镇化时期,以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为动力,形成了"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进程日益加速。2014年以来为"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关系 以人为本 城乡统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浩
为了寻求土家族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规律,合理布局和迁移发展土家族人口,本文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和其他现状资料,通过地区间对比和人口密度比较反映土家族人口分布状况,并分析总结其特征及产生原因。在分析土家族人口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将土家族城镇化水平分布与土家族人口分布、全国总人口分布及全国城镇化水平分布进行叠加分析,总结土家族城镇化水平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国强 樊星
中国土地资源稀缺而住房需求庞大,长期形成的农村家庭住房粗放建设惯性与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因素相互叠加,会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须提倡面向集约型的农村家庭住房模式。为此,文章设计投资强度、用地强度及使用强度等3个集约性指标来分析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的集约性特征,以期为有关工作提供参考。首先总结各指标的省际差异与空间格局特征,再聚类分析集约类型特征,接着考察背景因素人口城镇化率与影响因素农村收入水平、村庄用地宽松程度、地形平坦程度、农村人口净流出强度等对农村家庭住房集约性的影响,最后结合城镇化率水平差异探讨各省农村家庭住房集约化的态势。研究表明:2010年时,各...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农村 家庭住房 集约性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
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密集区,该地区在工业化带动下的乡村城镇化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重大,隐性城市化人口多。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以下环境问题:耕地资源减少,环境承载力降低;水污染严重,环境容量减少;工业污染物集中,小城镇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大;城镇化后生态风险增大。近期苏南乡村城镇化正处于高峰期,针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特点,应制定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小城镇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管理,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合并,实施乡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城镇化过程 环境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冬欣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弱、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着力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中西部城市群,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这些地区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平稳融入城市,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威 樊胜岳
对2000~2012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直接、间接碳排放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7.14%,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6.42%,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6.51%,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2.81%;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及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上升联合作用,使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量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食品与居住消费是居民间接碳排放主导因素;城镇居民人口数量是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的决定性因素;城镇生活方式相比农村具有更低的单位生活支出碳排放量;城镇化率对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分别具有0.13%和0.09%的弹性系数,初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