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5)
- 2023(17401)
- 2022(14744)
- 2021(13864)
- 2020(11224)
- 2019(25948)
- 2018(25657)
- 2017(48840)
- 2016(26214)
- 2015(29706)
- 2014(29789)
- 2013(29543)
- 2012(27659)
- 2011(25372)
- 2010(25537)
- 2009(23536)
- 2008(22879)
- 2007(20105)
- 2006(18144)
- 2005(16562)
- 学科
- 济(128824)
- 经济(128704)
- 管理(71313)
- 业(68209)
- 企(54386)
- 企业(54386)
- 方法(48289)
- 数学(41577)
- 数学方法(41211)
- 中国(36572)
- 农(32143)
- 地方(31046)
- 业经(27798)
- 学(25051)
- 财(24228)
- 贸(22495)
- 贸易(22477)
- 易(21762)
- 农业(21671)
- 制(21217)
- 银(18775)
- 银行(18736)
- 环境(18721)
- 融(18551)
- 金融(18549)
- 和(18230)
- 地方经济(18174)
- 行(18167)
- 理论(17553)
- 技术(17529)
- 机构
- 大学(384527)
- 学院(382545)
- 济(167298)
- 经济(164006)
- 管理(147415)
- 研究(139286)
- 理学(126245)
- 理学院(124807)
- 管理学(122971)
- 管理学院(122281)
- 中国(104638)
- 京(83643)
- 科学(82361)
- 财(73250)
- 所(70322)
- 研究所(63764)
- 中心(60809)
- 农(59080)
- 财经(58248)
- 江(56039)
- 北京(54206)
- 业大(53127)
- 经(52982)
- 范(52199)
- 师范(51761)
- 经济学(51601)
- 院(50192)
- 经济学院(46212)
- 农业(45737)
- 州(45341)
- 基金
- 项目(253088)
- 科学(199532)
- 研究(189336)
- 基金(183146)
- 家(158770)
- 国家(157411)
- 科学基金(134404)
- 社会(121348)
- 社会科(115080)
- 社会科学(115052)
- 省(97054)
- 基金项目(96314)
- 教育(85923)
- 自然(83787)
- 划(81857)
- 自然科(81781)
- 自然科学(81765)
- 自然科学基金(80314)
- 编号(76571)
- 资助(75499)
- 成果(63361)
- 发(58437)
- 重点(56864)
- 部(56646)
- 课题(53835)
- 创(52335)
- 国家社会(50340)
- 教育部(48902)
- 创新(48819)
- 发展(47660)
- 期刊
- 济(193806)
- 经济(193806)
- 研究(122896)
- 中国(77475)
- 学报(56793)
- 管理(56636)
- 农(55317)
- 科学(54802)
- 财(52622)
- 教育(44933)
- 大学(43534)
- 学学(40714)
- 农业(38577)
- 融(36071)
- 金融(36071)
- 技术(33851)
- 经济研究(31821)
- 业经(30218)
- 财经(29297)
- 经(25377)
- 问题(25254)
- 贸(20556)
- 技术经济(20288)
- 业(20071)
- 图书(19558)
- 世界(19458)
- 国际(18215)
- 理论(17850)
- 科技(17843)
- 现代(17693)
共检索到58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申
1949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总量,而且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发展型式切换。经历了先重工业、再轻工业的演进历程,同时在发展战略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支柱产业及主导产业在不同时期亦有所变更。特别是,中国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目前所见的拉美模式、前苏联模式和东亚模式均有差异,如今还须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冲击,因此中国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经济思想研究是一项极富学术与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路径选择。本文认为,中国产业发展之所以成功和独特,并不完全在于特殊的经济禀
关键词:
经济思想史 路径选择 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申
1949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总量,而且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发展型式切换。经历了先重工业、再轻工业的演进历程,同时在发展战略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支柱产业及主导产业在不同时期亦有所变更。特别是,中国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目前所见的拉美模式、前苏联模式和东亚模式均有差异,如今还须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冲击,因此中国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经济思想研究是一项极富学术与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路径选择。本文认为,中国产业发展之所以成功和独特,并不完全在于特殊的经济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王一新
去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须面临的经济现象,不同的去工业化模式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总量去工业化带来的一种消极后果是产业空心化,这也是目前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结构性去工业化能较好地保存一国的制造业与该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目前正处在即将进入去工业化阶段时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汇率上升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竞争等不利因素,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行为也对中国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结构性去工业化是中国应该采取的去工业化模式。
关键词:
去工业化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其技术-经济特征以非普惠方式渗透于各产业部门,并对其产生影响。本文在梳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分析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两条路径,分别阐述人工智能影响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而后,深入微观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影响三次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共同构建起一个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在ICT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下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钞小静 王灿
资本主义国家在“黄金时期”形成了劳资联合的调节模式,改善分配关系并激发有效需求,支撑福特主义积累体制有效运行,形成了更快更高质量的增长并提高了更多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法国调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了具有动态特征和累积因果循环联系的经济增长框架,分析了工资利润分配方式调整如何通过有效需求扩张的方式反馈到资本再生产以及技术转变的过程,提出生产率、利润(积累与投资)、实际工资(需求)在“正反馈机制”下的协同增长模式,阐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充分借鉴法国调节学派的观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和内需不足的转型困境,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形成更加公平的生产关系以促进更高质量的生产力,以公平促发展。转变我国过去“非平衡”的积累体制,具体需要从完善分配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保护,“量力而行”完善福利保障体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方面重构调节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玉春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在中短期内实现中长期过程的升级、实现无衰退的升级、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共同作用下实现升级。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及资源环境与标准新规"倒逼"机制均对产业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行的产业升级路径,即"科技创新——产业占优——政策调控——需求拉动——有效退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玉春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在中短期内实现中长期过程的升级、实现无衰退的升级、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共同作用下实现升级。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及资源环境与标准新规"倒逼"机制均对产业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行的产业升级路径,即"科技创新——产业占优——政策调控——需求拉动——有效退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玉春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在中短期内实现中长期过程的升级、实现无衰退的升级、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共同作用下实现升级。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及资源环境与标准新规"倒逼"机制均对产业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行的产业升级路径,即"科技创新——产业占优——政策调控——需求拉动——有效退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尹彦罡
当前,中国工业国外遭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国内则受制于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体制滞后等因素,工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此,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理顺初次分配关系和消费投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京平 孙丽娜
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应用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创新及需求侧结构创新等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技术的依赖效应、数字经济的垄断性、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及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缺失等因素降低了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此,我国应从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平台反垄断,加大需求侧改革,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丽
体育产业发展导向由体育产业属性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经济新常态的构建深刻改变了经济发展理念、发展环境、发展方式,要求体育产业发展更加突出生态性、融合性、人本性、社会性。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是:以人本理念推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构建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体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加大农村体育市场开发,扩大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体育产业 发展导向 经济转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儒煜 陈强 王媛玉
当前,东北经济严重衰退引起社会关注,甚至有东北经济将长期滞后之论。分析东北地区经济衰退的成因,固然很直接地表象为其体制、机制、观念上的差距,但传统优势加工制造业、高新产业、资源能源型基础产业共同"缺位"是其经济基础上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带来了东北经济体制固化,造成了东北经济屡振不兴的结果。从产业发展的周期、国家宏观政策选择、区位物质条件看,东北经济的衰退有其历史必然性;东北经济的复兴也同样具有历史必然性,新产业革命的到来、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外部环境的巨变将给东北经济复兴带来历史机遇,而东北经济自身陷入穷则必变的困境更是东北经济走向复兴的必然所在。对此,只有客观、科学地认识东北经济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东北经济复兴 历史必然性 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敏 范阳
产业投资基金是我国建设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5年,原国家计委就开始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十几年过去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仍处于萌芽阶段。当前,仍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天法
市场结构范式既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学术问题,也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实用经济问题。它不仅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设计,而且与工业社会的宏观经济政策紧密相关。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竞争性,寡头垄断被认定为市场结构的高效率范式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终极目标。事实上,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模式只是市场结构范式的具体运用,它必须满足规模效益、竞争性、公司治理、社会有效购买力、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获利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由于可以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对经营权的)充分竞争措施和配额投资措施把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改造为完美无缺的市场结构范式,因此,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产业市场结构调整的理想归属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未兵 彭涛
本文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超前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就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结构调整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