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9)
- 2023(10845)
- 2022(8938)
- 2021(8143)
- 2020(6531)
- 2019(14902)
- 2018(14642)
- 2017(27756)
- 2016(14613)
- 2015(16820)
- 2014(16676)
- 2013(16857)
- 2012(16223)
- 2011(15037)
- 2010(15118)
- 2009(13799)
- 2008(13586)
- 2007(12126)
- 2006(11147)
- 2005(10510)
- 学科
- 济(79510)
- 经济(79448)
- 业(41216)
- 管理(37895)
- 企(28901)
- 企业(28901)
- 中国(28890)
- 方法(27425)
- 数学(24254)
- 数学方法(24149)
- 农(23302)
- 地方(21348)
- 业经(17477)
- 技术(16376)
- 贸(16324)
- 贸易(16309)
- 农业(16290)
- 易(15873)
- 产业(12875)
- 发(12821)
- 地方经济(12807)
- 制(12692)
- 银(12532)
- 银行(12512)
- 融(12484)
- 金融(12484)
- 行(12341)
- 财(11911)
- 环境(11693)
- 学(11619)
- 机构
- 学院(220543)
- 大学(219050)
- 济(108069)
- 经济(106396)
- 研究(86128)
- 管理(81253)
- 理学(68723)
- 理学院(67950)
- 管理学(67145)
- 管理学院(66723)
- 中国(66259)
- 京(48301)
- 科学(47926)
- 财(44788)
- 所(43714)
- 研究所(39478)
- 中心(37430)
- 财经(35538)
- 经济学(35205)
- 农(35197)
- 江(33025)
- 经(32527)
- 北京(31813)
- 经济学院(31728)
- 院(30481)
- 范(29869)
- 师范(29610)
- 业大(28834)
- 农业(27204)
- 财经大学(26332)
- 基金
- 项目(141403)
- 科学(113152)
- 研究(107572)
- 基金(103282)
- 家(89619)
- 国家(88895)
- 科学基金(75634)
- 社会(72259)
- 社会科(68888)
- 社会科学(68879)
- 省(53801)
- 基金项目(53229)
- 教育(47834)
- 划(45199)
- 自然(44161)
- 自然科(43178)
- 自然科学(43171)
- 资助(42729)
- 自然科学基金(42437)
- 编号(41815)
- 发(37744)
- 成果(33981)
- 部(32687)
- 重点(32400)
- 发展(31583)
- 国家社会(31440)
- 展(31075)
- 创(30357)
- 课题(30212)
- 中国(28879)
- 期刊
- 济(124742)
- 经济(124742)
- 研究(73749)
- 中国(52584)
- 农(34171)
- 管理(32753)
- 科学(31140)
- 财(30677)
- 学报(29466)
- 教育(25041)
- 农业(24109)
- 融(23379)
- 金融(23379)
- 大学(23296)
- 技术(21969)
- 学学(21791)
- 经济研究(21537)
- 业经(19936)
- 财经(18340)
- 问题(16989)
- 经(16227)
- 贸(15148)
- 世界(14353)
- 国际(13922)
- 技术经济(13573)
- 业(13499)
- 坛(10925)
- 论坛(10925)
- 经济问题(10845)
- 科技(10719)
共检索到35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燕飞
本文关注了中国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对劳动就业,尤其是城乡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产业技术选择过高的资本深化倾向不利于城镇就业,产业发展要在城乡就业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需进一步提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此外,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镇就业,但作用仍需加强;城镇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变动关系;农村投入未对城镇就业表现出推动作用。
关键词:
技术选择 城乡就业 产业结构转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菊华
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三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0~2011年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既有增加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就业有二重性作用,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与产业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据此从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延长中国劳动力红利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 劳动就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原新 黄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辰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与劳动就业问题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口目前已超过10亿,社会劳动者已近5亿。将人口与劳动就业联系起来研究,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对四个现代化建设,对实现2000年的宏伟战略目标,都是很有意义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瀑
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笔者在剖析三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间的联系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及其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割裂了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间的互动,故需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扩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 劳动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农华
The paper statistically meas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employ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of Shanghai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apacity to absorb labor forc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paper furthermore presents several suggestions.
关键词:
第三产业发展 就业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子信
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的相互影响,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有矛盾的,但从长远看,两者又是统一的。在我国产业结构迅速变动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应实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效率目标在先、劳动充分就业的公平目标在后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劳动就业以不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目标的实现为上限,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以不引起社会动荡为下限。根据这一要求,找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充分就业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陈清萍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历来备受争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1978-2014年的数据加以检验后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呈现为希克斯资本偏向型,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中国劳动就业总量的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但是,在短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仍然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就业,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促进劳动就业为核心,积极发挥已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有偏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劳动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前些年,我们国家曾经力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甚至把积极劳动就业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劳动就业从既有的格局和趋势来看,服务业显然是担当主力军。也正基于这样的考量,我更愿意从劳动就业的视角来看如何开创国家发展的新格局。首先,我们看看开放服务业新格局的重要目标有哪些?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封闭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仲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入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保险对于劳动供需的影响,然后通过现状研究,阐明了目前我国某些社会保险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不相适应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优化社会保险策略,进而促进就业的增长。
关键词:
劳动就业 社会保险 失业保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赞安 罗运贵
一、广西农村劳动就业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的拓宽,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劳动力流动渠道的初步打开,广西农村劳动就业有了一定发展。到1988年,乡镇企业职工达196万人,与1978年的80.7万人相比,增长了3.14倍,十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28%,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6.62%上升到1988年的11.46%。由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88年,广西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就业的比重分别为90.78%、4.08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瀑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理论分析表明三者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累积性、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及其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割裂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间的互动,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扩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就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永和
人口与发展问题同劳动就业有着密切联系。这次会议,在研究人口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同时,能就劳动就业问题交换意见、交流经验,是很有益的。 中国是个有近10亿人口的国家。近几年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