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8)
2023(13528)
2022(11461)
2021(10511)
2020(8756)
2019(20486)
2018(20036)
2017(37982)
2016(20540)
2015(23532)
2014(23694)
2013(23973)
2012(23156)
2011(21410)
2010(21636)
2009(20018)
2008(20051)
2007(18107)
2006(16084)
2005(14885)
作者
(62787)
(52521)
(52432)
(49829)
(33215)
(25209)
(23824)
(20512)
(20050)
(18749)
(18079)
(17473)
(16841)
(16840)
(16549)
(16415)
(15668)
(15539)
(15207)
(14951)
(13219)
(13008)
(12869)
(11959)
(11940)
(11903)
(11646)
(11611)
(10702)
(10593)
学科
(102742)
经济(102657)
管理(51529)
(50338)
方法(38229)
(36914)
企业(36914)
数学(33681)
数学方法(33456)
中国(33317)
地方(28562)
(28409)
业经(21543)
(20281)
贸易(20265)
(19599)
(19420)
(19214)
农业(19109)
(17528)
(15868)
银行(15832)
环境(15799)
(15576)
金融(15574)
地方经济(15547)
(15455)
(15365)
(14202)
产业(13638)
机构
学院(307140)
大学(306932)
(137140)
经济(134328)
研究(118301)
管理(111279)
理学(93811)
理学院(92581)
管理学(91213)
管理学院(90609)
中国(89421)
科学(71061)
(68075)
(61377)
(59744)
研究所(55575)
(55573)
中心(52603)
(47226)
财经(46842)
业大(44692)
北京(44322)
农业(43609)
经济学(43505)
(42648)
(42487)
(42328)
师范(42275)
经济学院(39252)
(37861)
基金
项目(197999)
科学(155085)
研究(145019)
基金(142515)
(125202)
国家(124194)
科学基金(104060)
社会(93362)
社会科(88608)
社会科学(88584)
(76204)
基金项目(75019)
(65383)
教育(64510)
自然(64506)
自然科(62903)
自然科学(62878)
自然科学基金(61713)
资助(58338)
编号(57521)
(49663)
成果(47159)
重点(45685)
(44251)
课题(41336)
(40612)
发展(40188)
(39568)
国家社会(39414)
创新(38256)
期刊
(159534)
经济(159534)
研究(98388)
中国(66443)
(51951)
学报(47711)
科学(45585)
(44197)
管理(40414)
农业(35424)
大学(35284)
学学(33134)
教育(32302)
(30775)
金融(30775)
经济研究(26124)
技术(25935)
业经(25517)
财经(23479)
问题(22986)
(20515)
(20076)
(18761)
国际(16767)
世界(16621)
技术经济(16213)
资源(15145)
现代(14431)
商业(14323)
统计(14242)
共检索到481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岳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产业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各个产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产业区与国外的差距拉大、产业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速度太慢等问题。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晨  刘军  郑义  
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以及FDI等要素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产业集聚影响因子,诸如运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洲际区位)、规模经济、人力资源禀赋等因素得到验证,同时我们发现FDI也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利  
改革开放2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这一事实,以及中国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本文在一个特定的成本函数框架中,即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资本成本(以利率表示)和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价值,从基础设施对工业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角度,实证验证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工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地,电力设施供给的增加将会减少工业生产的成本,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则倾向于增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2)就电力设施而言,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工业生产中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替代品。但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则比较复杂.它与劳动力是互为补充,而与资本互为替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张跃胜  
以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间动态耦合的演化轨迹。结果显示: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总体水平偏低,并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二者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同样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踪家峰  李静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by employing relevant models.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宋锡坤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淄博开发区发展□宋锡坤淄博开发区是淄博市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77.2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7.04平方公里,呈“一街二区”格局(即柳泉路科技一条街,北部科工贸综合区和东部医药化工区);省级外向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赟赟  陈宪  
大规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联结着大都市区域中心以及边缘中小城市,在空间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交通成本的减少是否能促进产业的扩散,使得经济活动从核心区域向外延伸至边缘地区?抑或是相反地加强了向心程度?文章用中国高铁建设与县域城市发展的关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铁的建设降低了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速,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扩散并不是导致沿线城市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相反,基础设施的改进带来的交通成本减少以及人力资本的流出是造成中小城市经济放缓的原因,这也表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然是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集聚过程。因此,借助于交通基础设施,以都市圈或城市群的方式推动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经济赶超的必要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力超  孙浦阳  
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诸多因素中,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首先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研究思路,探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的构建,力图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其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从各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的综合得分发现,全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各个地区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之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方法反映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发现其内在规律,验证两者的相关性和现实性,研究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明显优于西部落后地区,这种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最终影响到地区城市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晓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今年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持续增加,但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突出,增量投资面临约束。建议创新投融资机制,应用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供电等设施,以及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市民带来了福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是本主题希望探讨的内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其轩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政策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06年—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著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且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或提升经济集聚进而赋能城市低碳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城市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敏  陈辉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灰色评价和集对分析构成的方法集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Kendall-W协和系数法对各评价结果进行事前一致性检验,在保证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下,运用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对方法集中单一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最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组合评价方法的事后检验,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方法,得到全国31个省市的最终排名并对此进行了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翔宇  卢新海  刘进进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0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三重差分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批次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和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影响更为显著。(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呈负向调节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向影响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次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末。(4)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具有“由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促进具有技术嵌入和环境赋能作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提升和效益转化还有待重视和加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侯键菲  雷凯  
针对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经济发展概念内涵的理解,构建了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两者间基于系统演化思想的评价模型,引用北京市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为北京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