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4)
2023(6913)
2022(5628)
2021(5211)
2020(4256)
2019(9899)
2018(9333)
2017(18096)
2016(8923)
2015(10297)
2014(9960)
2013(10311)
2012(9804)
2011(9091)
2010(8670)
2009(8059)
2008(7973)
2007(6732)
2006(5848)
2005(5342)
作者
(24914)
(21384)
(20998)
(20070)
(13355)
(9953)
(9437)
(8220)
(7908)
(7261)
(7250)
(6809)
(6806)
(6586)
(6585)
(6512)
(6354)
(6018)
(5964)
(5660)
(5290)
(5046)
(4995)
(4718)
(4674)
(4618)
(4477)
(4187)
(4186)
(4177)
学科
(53286)
经济(53250)
方法(23610)
(22359)
管理(21971)
数学(21072)
数学方法(20999)
(20780)
贸易(20770)
(20219)
(16626)
企业(16626)
中国(15548)
(11842)
业经(10684)
产业(10557)
地方(10181)
(9378)
关系(8855)
(8753)
出口(7705)
出口贸易(7705)
(7705)
(7640)
农业(7450)
环境(7418)
技术(7210)
(7041)
金融(7041)
(6783)
机构
大学(139760)
学院(138334)
(79403)
经济(78668)
研究(52790)
管理(52694)
理学(46064)
理学院(45627)
管理学(45228)
管理学院(44988)
中国(40442)
(30962)
(28678)
经济学(27842)
科学(26537)
财经(25987)
经济学院(25506)
(25019)
(24045)
研究所(22928)
中心(22486)
财经大学(19601)
(18980)
北京(18561)
(18227)
(17541)
(17190)
科学院(16470)
商学(16166)
商学院(15997)
基金
项目(93950)
科学(76494)
基金(73104)
研究(70114)
(63378)
国家(63023)
科学基金(54202)
社会(50828)
社会科(48843)
社会科学(48839)
基金项目(37650)
(32379)
自然(31270)
自然科(30612)
自然科学(30606)
资助(30196)
自然科学基金(30128)
教育(29825)
(27750)
编号(24674)
国家社会(23776)
(23049)
中国(22603)
(22480)
重点(21381)
教育部(20472)
(20125)
人文(19744)
发展(19552)
(19290)
期刊
(79334)
经济(79334)
研究(45778)
中国(22692)
(20456)
管理(19573)
科学(18051)
(17177)
学报(16796)
经济研究(16522)
(15701)
国际(15116)
大学(13704)
财经(13344)
学学(13136)
问题(12647)
(11882)
(11840)
金融(11840)
业经(11779)
农业(11554)
世界(11309)
技术(9882)
(8427)
贸易(8427)
统计(8275)
技术经济(7964)
商业(7615)
(7410)
(7255)
共检索到204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靖飞  
文章通过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测度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时,出现产业内贸易水平放大效应的可能性最大,需要通过计算分国别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进一步认识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原因,以免生产误导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鲁明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间的贸易出现了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相反的一种现象,即生产要素禀赋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国家,相互交换各自生产的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这种现象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产业内贸易。哈韦里逊和赛文测算,70年代末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贸易中约有一半左右为产业内贸易。在经济活动中最典型的例子是60年代末美国和加拿大签订的《北美汽车条约》。该条约允许两国汽车进行自由贸易,相互进口对方的产品。条约签订后的1968年与签订前的1962年相比,两国相互进出口汽车总额从5.35亿美元增加到53亿美元,增长近9倍。到目前为止,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重视并且研究这种贸易,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娅玮  
一、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广为接受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的是由格鲁贝尔(Grubel)和洛依德(Lloyd)研究时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TT:ITT=1-{|XI-Mi|÷(Xi+Mi)}其中Xi,Mi分别表示产业i的出口值和进口值。当ITY=0时,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慧儒  杜涛  
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准确把握中美两国贸易类型、贸易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对于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指数法对中美两国的贸易类型进行测算发现:SITC0、SITC2、SITC5产品分类中中国的指数低于美国且产业内贸易表现不明显,而SITC3、SITC6、SITC7产品分类中中国的指数高于美国且表现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培煜  高晓琴  
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形式,研究直接投资、地理距离以及自由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以中国与欧盟、东盟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为对比样本,选取2005~2016年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欧盟、东盟部分国家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未来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剑飞  朱红磊  许罗丹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将受到更大关注。本文受 Greenaway对英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经验研究的启发 ,运用跨部门的截面分析对中国 1 999和 2 0 0 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加权回归 ,并加以模型稳定性检验 ,以检验国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结果显示 ,产品的多样化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 ,规模经济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而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玉婵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中海  屠颜颍  
文章以OECD(2021TiVA)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的G-L指数、MIIT及其类型指数,并与总值贸易法的测度结果展开比较。采取增加值贸易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具体国际地位,更为合理地刻画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时空演变以及参与国际化生产的程度和水平。研究发现:无论是行业分析还是国际比较,总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均存在扭曲和误判。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步显现在知识密集型部门,逐步弱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动态时空演变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渐进式变动特征。同时,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参与国际化生产层次呈现“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式阶梯上升态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寒  杨红强  聂影  
简要介绍了中国木质家具的贸易状况,利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IIT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木质家具贸易存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2种模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目前维持在很低水平;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发展速度很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磊  
文章运用G-L指数、Bry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呈逐年提升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然存在生产体系不健全、品牌商品少、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产业链分工中仅处于加工低端制造环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规模强劲增长,但竞争力依然有限。本文提出:要提升外贸竞争力,中国现阶段应主动地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发展产业内贸易,因为产业内贸易是竞争力更强的贸易方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韦苏倢  李立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