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2)
- 2023(16399)
- 2022(13947)
- 2021(12974)
- 2020(10943)
- 2019(25101)
- 2018(24422)
- 2017(46879)
- 2016(25312)
- 2015(28406)
- 2014(27827)
- 2013(27972)
- 2012(25656)
- 2011(23400)
- 2010(22969)
- 2009(21084)
- 2008(20541)
- 2007(17661)
- 2006(15305)
- 2005(13328)
- 学科
- 济(107863)
- 经济(107751)
- 管理(69414)
- 业(67701)
- 企(54526)
- 企业(54526)
- 方法(51435)
- 数学(45015)
- 数学方法(44651)
- 中国(28684)
- 农(28306)
- 贸(27803)
- 贸易(27790)
- 易(26972)
- 财(24628)
- 业经(23523)
- 学(22254)
- 地方(20999)
- 农业(18919)
- 制(17560)
- 技术(16760)
- 环境(16325)
- 和(15515)
- 理论(15487)
- 务(15330)
- 财务(15270)
- 财务管理(15245)
- 产业(15175)
- 银(14846)
- 融(14803)
- 机构
- 大学(368740)
- 学院(365323)
- 济(155363)
- 经济(152605)
- 管理(143303)
- 研究(127845)
- 理学(125716)
- 理学院(124337)
- 管理学(122343)
- 管理学院(121725)
- 中国(93149)
- 科学(79648)
- 京(78159)
- 财(65587)
- 农(65316)
- 所(64536)
- 研究所(59611)
- 业大(58787)
- 中心(55969)
- 财经(54433)
- 农业(51951)
- 经(49886)
- 江(49868)
- 北京(49178)
- 经济学(48030)
- 院(46062)
- 范(45878)
- 师范(45340)
- 经济学院(43725)
- 财经大学(40814)
- 基金
- 项目(257905)
- 科学(202276)
- 基金(189229)
- 研究(183017)
- 家(167819)
- 国家(166524)
- 科学基金(141487)
- 社会(117637)
- 社会科(111797)
- 社会科学(111771)
- 基金项目(100427)
- 省(98439)
- 自然(92889)
- 自然科(90745)
- 自然科学(90718)
- 自然科学基金(89143)
- 划(83876)
- 教育(82427)
- 资助(78129)
- 编号(71584)
- 重点(58189)
- 部(57290)
- 成果(56808)
- 发(55538)
- 创(53891)
- 创新(50378)
- 科研(49760)
- 国家社会(49529)
- 课题(49181)
- 教育部(48777)
- 期刊
- 济(158869)
- 经济(158869)
- 研究(105235)
- 学报(64456)
- 中国(62983)
- 农(58303)
- 科学(57012)
- 管理(50145)
- 大学(47978)
- 财(46314)
- 学学(45590)
- 农业(40808)
- 教育(33403)
- 技术(28077)
- 融(28023)
- 金融(28023)
- 经济研究(27941)
- 财经(26332)
- 业经(25601)
- 经(22665)
- 贸(22410)
- 问题(22088)
- 业(21904)
- 国际(19119)
- 科技(18560)
- 技术经济(17650)
- 版(17292)
- 世界(16825)
- 商业(16779)
- 图书(16677)
共检索到518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培煜 高晓琴
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形式,研究直接投资、地理距离以及自由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以中国与欧盟、东盟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为对比样本,选取2005~2016年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欧盟、东盟部分国家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未来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王珍
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活动,是衡量产业竞争力和国民福利的重要指标。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现已达到61%的水平。经实证检验,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市场结构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其中,我国外资引入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其余三项则显示了比较好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武齐 陈万华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关键词:
中加贸易 机电产品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李季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FDI 规模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FDI规模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翼 兰勇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学君 龚梦
本文首先运用Grubel-Lloyd计量法和GHM分解法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层面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农产品贸易不平衡、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层面因素;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地理距离、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剑飞 朱红磊 许罗丹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将受到更大关注。本文受 Greenaway对英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经验研究的启发 ,运用跨部门的截面分析对中国 1 999和 2 0 0 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加权回归 ,并加以模型稳定性检验 ,以检验国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结果显示 ,产品的多样化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 ,规模经济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而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五国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采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评估了1997~2008年中国与日本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发现中日间总体农产品、各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就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来说,中日市场规模和中日人均收入差距对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不显著,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主要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由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市场导向型投资,所以阻碍了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勇
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存在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是由公司特殊的竞争优势引起的。发达国家之间各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同是国际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另一些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产业内贸易主要与消费偏好的多样性和生产的规模经济有关,当然边境交叉贸易、季节性贸易、转口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相互倾销、统计偏差等对产业内贸易也会有一定影响。其他的学者也提出各自关于产业内贸易发生、发展动因的不同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丽丽 龚静
在总结国内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VIIT)的测算指标,分析了中国1997-2009年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模式,运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服务业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