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4)
2023(12116)
2022(10216)
2021(9422)
2020(7684)
2019(17677)
2018(17307)
2017(32291)
2016(17488)
2015(20153)
2014(20245)
2013(20239)
2012(19568)
2011(18130)
2010(18327)
2009(16762)
2008(16887)
2007(15149)
2006(13777)
2005(13010)
作者
(53133)
(44059)
(43980)
(41663)
(28338)
(21242)
(20071)
(17175)
(17010)
(16079)
(15284)
(14845)
(14596)
(14317)
(14169)
(13693)
(13238)
(12841)
(12815)
(12797)
(11428)
(11003)
(10846)
(10292)
(9992)
(9903)
(9889)
(9810)
(9132)
(9021)
学科
(85166)
经济(85081)
管理(43058)
(41965)
(31685)
企业(31685)
方法(29369)
中国(28413)
数学(24599)
(24571)
贸易(24551)
数学方法(24394)
(23812)
地方(23708)
(22851)
业经(19366)
(16217)
(16099)
(15452)
农业(15125)
(14367)
银行(14330)
(14284)
金融(14283)
(13980)
(13672)
地方经济(13490)
产业(13005)
环境(12776)
技术(12148)
机构
学院(259060)
大学(257905)
(117325)
经济(115105)
研究(101826)
管理(88603)
中国(78396)
理学(73748)
理学院(72802)
管理学(71667)
管理学院(71194)
科学(59598)
(57933)
(53330)
(51889)
研究所(47884)
(45128)
中心(44222)
(41462)
财经(40023)
北京(38145)
经济学(37733)
(36833)
(36308)
(35782)
业大(35606)
农业(35401)
师范(35357)
经济学院(33986)
(33105)
基金
项目(161269)
科学(125372)
研究(120681)
基金(114344)
(100736)
国家(99886)
科学基金(82738)
社会(76605)
社会科(72699)
社会科学(72688)
(62402)
基金项目(58460)
教育(54384)
(52774)
自然(50021)
自然科(48776)
自然科学(48762)
资助(48488)
编号(48107)
自然科学基金(47918)
(42116)
成果(40462)
重点(37652)
(36127)
课题(35895)
发展(34488)
(33925)
(33731)
国家社会(32440)
中国(32060)
期刊
(140335)
经济(140335)
研究(87604)
中国(61696)
(42978)
学报(40493)
(38189)
科学(37728)
管理(36245)
教育(33113)
大学(30671)
农业(29814)
学学(28465)
(27934)
金融(27934)
经济研究(24079)
业经(22820)
技术(22805)
(21145)
财经(20120)
问题(19683)
国际(19450)
(17759)
(16765)
世界(16402)
技术经济(13020)
图书(12687)
(12550)
论坛(12550)
商业(12454)
共检索到425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玉婵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健美  
目前,中日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1999-2005年中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本文也根据中国对日本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昕艳  
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产业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动,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改善贸易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  范德成  张文文  
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GL指数、MII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与印度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及类型,并对中印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促进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规模强劲增长,但竞争力依然有限。本文提出:要提升外贸竞争力,中国现阶段应主动地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发展产业内贸易,因为产业内贸易是竞争力更强的贸易方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英   谢运   吴明星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采用SITC5分位数据,对1992-2002年间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日贸易结构仍然呈现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格局,但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比重正逐渐上升。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类型细分呈现出以低质量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质量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中日制造业低质量产业内贸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人力资本要素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磊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SITC一位数分类数据计算了中日和中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中日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中美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比中日的贸易系数较小,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更多的产业间贸易特征。FDI和市场开放是促进中日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由于日美两国对华FDI的类型不同,日本对华FDI相比美国对华FDI更能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李梁  
在2001年,中日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电机和电器产品,即海关HS分类85章商品,这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日国际分工格局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产业内部分工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测算了中国对日本HS85章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比较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HS85商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作者认为,中日HS85章商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作者最后认为,只要中国的加工贸易政策不变,中日产业内贸易将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辉文  石燕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