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89)
- 2023(21100)
- 2022(17809)
- 2021(16553)
- 2020(14114)
- 2019(32400)
- 2018(31825)
- 2017(60809)
- 2016(32832)
- 2015(37000)
- 2014(36416)
- 2013(36221)
- 2012(33200)
- 2011(29830)
- 2010(29810)
- 2009(27756)
- 2008(27668)
- 2007(24423)
- 2006(21576)
- 2005(19516)
- 学科
- 济(139721)
- 经济(139540)
- 业(109939)
- 管理(105753)
- 企(95841)
- 企业(95841)
- 方法(64078)
- 数学(52921)
- 数学方法(52295)
- 财(40702)
- 农(40075)
- 业经(37862)
- 中国(36778)
- 贸(30733)
- 贸易(30715)
- 制(29871)
- 易(29824)
- 务(27260)
- 农业(27249)
- 财务(27182)
- 财务管理(27132)
- 地方(25700)
- 企业财务(25692)
- 学(24765)
- 技术(23930)
- 理论(23879)
- 和(23000)
- 银(21932)
- 银行(21881)
- 体(21237)
- 机构
- 大学(471566)
- 学院(471349)
- 济(199382)
- 经济(195540)
- 管理(188070)
- 理学(162267)
- 理学院(160574)
- 管理学(157963)
- 管理学院(157091)
- 研究(156216)
- 中国(121419)
- 京(100433)
- 财(93105)
- 科学(92903)
- 所(77159)
- 农(75571)
- 财经(74124)
- 中心(70709)
- 研究所(69645)
- 江(69454)
- 业大(68292)
- 经(67510)
- 北京(63437)
- 经济学(60719)
- 农业(59125)
- 范(58326)
- 师范(57794)
- 院(56727)
- 州(55237)
- 财经大学(54948)
- 基金
- 项目(314552)
- 科学(249347)
- 研究(231493)
- 基金(230890)
- 家(200144)
- 国家(198477)
- 科学基金(172016)
- 社会(148670)
- 社会科(141171)
- 社会科学(141135)
- 基金项目(121339)
- 省(120858)
- 自然(110645)
- 自然科(108110)
- 自然科学(108084)
- 自然科学基金(106195)
- 教育(105537)
- 划(101189)
- 资助(95534)
- 编号(93333)
- 成果(75568)
- 部(70191)
- 重点(69881)
- 发(66689)
- 创(66468)
- 课题(63518)
- 国家社会(62031)
- 创新(61655)
- 教育部(60768)
- 科研(59840)
- 期刊
- 济(218783)
- 经济(218783)
- 研究(140509)
- 中国(90144)
- 财(73817)
- 管理(73165)
- 学报(70141)
- 农(69282)
- 科学(66259)
- 大学(54883)
- 学学(51718)
- 农业(47745)
- 教育(46623)
- 融(43126)
- 金融(43126)
- 技术(41872)
- 财经(36980)
- 业经(36093)
- 经济研究(35268)
- 经(31846)
- 问题(29208)
- 业(26995)
- 贸(26602)
- 技术经济(24393)
- 国际(22910)
- 统计(22487)
- 世界(21917)
- 现代(21832)
- 理论(21593)
- 图书(21546)
共检索到703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祺 朱晶
本文利用F-F指数计算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对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虽然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在上升,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加工贸易的低端,但在不断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显示,要素禀赋及其变化是引起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比较优势且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低端。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0~2007年中国的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特征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进行跨时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特征因素,其中,经济规模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有增强趋势;外商直接投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减弱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呈明显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另外,地理位置和政治文化因素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国家特征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曹芳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考察了2002~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纺织服装总体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水平不高,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各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不一,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增强趋势;人均收入差异对我国纺织服装VIIT起到正向作用,且影响显著;地理距离对中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起到了较显著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正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TIIT、HIIT和VIIT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翼 兰勇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农产品的产品差异、外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投资、产业资本密集度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剑飞 朱红磊 许罗丹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将受到更大关注。本文受 Greenaway对英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经验研究的启发 ,运用跨部门的截面分析对中国 1 999和 2 0 0 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加权回归 ,并加以模型稳定性检验 ,以检验国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结果显示 ,产品的多样化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 ,规模经济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而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纪元 肖海峰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测算了19922015年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呈现先降后增态势,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从产品类别来看,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贸易;从国别来看,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与中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经济规模差异以及贸易距离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FDI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东盟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樊文静 肖文 潘娴
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服务贸易则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途径。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作用机制,并着重剖析了技术距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上,深化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技术距离会弱化服务贸易的正向影响;基于技术距离的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中外技术距离扩大至一定水平后,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服务贸易对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投入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但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产出服务化的推动作用远大于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艳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行业工资差距 传导机制 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外贸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平滑调整假说(SAH),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会随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基于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间隔3年的边际内产业指数最为有效,且产业内贸易水平对劳动力市场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但回归分析结果并不支持SAH。随着产业内贸易比例扩大,劳动力的产业间调整增加,而并非产业内的调整。此外,劳动生产率和国内显性需求对劳动力市场调整有很大影响,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行业内,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而显性需求和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作用较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本文利用我国和29个主要贸易伙伴15年的产品内贸易面板数据对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规模经济、FDI和地理因素是我国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要素禀赋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 决定因素 FDI 规模经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永务 余建辉 刘燕娜
基于 UNcomtrade 数据库的人造板贸易数据,采用 G-L 指数法对 1992—2010 年期间中国人造板产业内的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及国际比较,并采用双对数多元回归模型从国家特征视角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水平低,对外贸易方式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森林资源和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人造板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耿伟 左昊华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3年间制造业30个行业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产业特征因素对我国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影响,以检验国际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只有资本密集度的检验系数与预期符号相悖。产品差异系数的符号虽然与预期一致,但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厂商数目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水平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产业内贸易都发挥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