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9)
- 2023(14616)
- 2022(12589)
- 2021(11935)
- 2020(10020)
- 2019(23265)
- 2018(22829)
- 2017(44131)
- 2016(23807)
- 2015(27042)
- 2014(26694)
- 2013(26719)
- 2012(24755)
- 2011(22581)
- 2010(22462)
- 2009(20808)
- 2008(20292)
- 2007(17405)
- 2006(15253)
- 2005(13503)
- 学科
- 济(101826)
- 经济(101715)
- 管理(66574)
- 业(64651)
- 企(53528)
- 企业(53528)
- 方法(45884)
- 数学(39338)
- 数学方法(38922)
- 中国(27439)
- 农(25488)
- 财(22574)
- 业经(22246)
- 学(22164)
- 贸(21301)
- 贸易(21293)
- 易(20766)
- 地方(19122)
- 制(17227)
- 农业(16649)
- 和(16241)
- 融(16171)
- 金融(16169)
- 理论(16153)
- 环境(15383)
- 银(15302)
- 银行(15258)
- 技术(15144)
- 行(14643)
- 产业(13956)
- 机构
- 大学(348908)
- 学院(343492)
- 济(144579)
- 经济(141858)
- 管理(135667)
- 研究(121671)
- 理学(117895)
- 理学院(116555)
- 管理学(114692)
- 管理学院(114083)
- 中国(90077)
- 京(75233)
- 科学(73870)
- 财(62382)
- 所(61161)
- 研究所(56311)
- 农(53240)
- 中心(52890)
- 财经(51084)
- 业大(49775)
- 北京(48163)
- 江(47184)
- 经(46646)
- 范(46564)
- 师范(46172)
- 经济学(44416)
- 院(43858)
- 农业(41931)
- 经济学院(40096)
- 州(38564)
- 基金
- 项目(236258)
- 科学(186610)
- 基金(173379)
- 研究(173191)
- 家(151580)
- 国家(150405)
- 科学基金(128472)
- 社会(110363)
- 社会科(104701)
- 社会科学(104675)
- 基金项目(91466)
- 省(88700)
- 自然(82827)
- 自然科(80932)
- 自然科学(80911)
- 自然科学基金(79478)
- 教育(78461)
- 划(76317)
- 资助(71898)
- 编号(68989)
- 成果(56765)
- 部(53499)
- 重点(53013)
- 发(50905)
- 创(48917)
- 课题(47643)
- 国家社会(45945)
- 教育部(45885)
- 创新(45679)
- 科研(44902)
- 期刊
- 济(154421)
- 经济(154421)
- 研究(103835)
- 中国(60841)
- 学报(53870)
- 科学(50991)
- 管理(49023)
- 农(47756)
- 财(44440)
- 大学(40765)
- 学学(38143)
- 教育(36652)
- 农业(34105)
- 技术(27986)
- 融(27944)
- 金融(27944)
- 经济研究(25855)
- 财经(24510)
- 业经(23698)
- 经(21075)
- 问题(20597)
- 贸(18885)
- 业(18500)
- 国际(18168)
- 图书(17619)
- 世界(17111)
- 技术经济(16554)
- 科技(16329)
- 理论(16056)
- 版(15266)
共检索到498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张敏 李之旭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生产引致的内外产出差异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演变特征,并与主要经济体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全球价值链上游度和全球价值链下游度在2000—2014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生产链条正不断向生产侧和消费侧双向延伸。从“产出供给链”看,全球价值链生产引致的国内生产阶段数要多于国外生产阶段数,内外联动效应明显;从“投入需求链”看,全球价值链生产引致的国外生产阶段数要多于国内生产阶段数,然而国外对国内的带动效应并不显著。从全球价值链位置来看,制造业全球分工位置不断向下游偏移,而服务业全球分工位置的“上游化”趋势日益明显。进一步进行国际比较后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链条全球最长,成为全球中间品供应和消费的枢纽,服务业的生产环节数要少于G7等发达国家,但高于“金砖”“新钻”等发展中国家,并且服务业更加侧重通过需求侧参与全球分工。此外,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球分工位置演变趋势呈现多维特征。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分工位置 生产链条长度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郝凤霞 周冰洁 杨玉红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的离岸外包业务和FDI的流入将我国牢牢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锁定地位,研究通过利用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FDI的流入对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发现FDI的流入在初始阶段可以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但随着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完成后,FDI流入将带来强烈的负面效应,即在FDI流入和价值链位置变动上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关系。因而为防止发达经济体通过产业价值链封锁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需结合我国所处产业价值链位置调整和引导FDI规模与质量,并为本土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关键词:
FDI 低端锁定 价值链升级 倒U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炳南 黄太洋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苏庆义 高凌云
出口上游度可以测算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本文首先指出已有文献在测算出口上游度时存在的方法上的缺陷,然后运用改进的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进行准确测算,并使用半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出口上游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半参数估计结果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一国的出口上游度会越来越低,这一结果非常稳健。对出口上游度的测算表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出口上游度的变动符合一般规律;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期,出口上游度的变动违反了一般规律;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上游度的变动趋势又开始符合一般规律。综合来看,中国目前的出口上游度依然较高,未来还需继续往下游扩展。努力发展服务业出口无疑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出口上游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翔 李洲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定位"和"经济定位"的双重影响,改进了现有上游度指标测度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基础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等指标,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进趋势进行分解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处于中低端。综合考虑"经济定位"后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因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不仅要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更应以服务贸易为抓手努力促进服务出口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翔 李洲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定位"和"经济定位"的双重影响,改进了现有上游度指标测度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基础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等指标,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进趋势进行分解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处于中低端。综合考虑"经济定位"后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因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凌丹 朱方兰 胡惟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分别表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应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3个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开展OFDI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价值链攀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黎 颜栋勇
本文采用Fally和Antràs等人在2012年提出的衡量各产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相对位置的上游度指标,结合欧盟委员会2016年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2000-2014年间各个产业部门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进行了测算,从中国各产业的上游度本身以及上游度的世界排序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各产业部门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同时,通过对上游度测算值和上游度的世界排序值以及两者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所呈现出的总体与部分的一些特点,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冲 屈熠
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的国际分工模式,由以往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了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作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位于价值链链条上不同环节的各企业进行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招商引资的力度逐年加强,自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价值链分工体系,将中国锁定在了价值链分工中最低谷的组装、制造环节,严重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跨国公司在中国开放的28个主要行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股权控制率的行业达到21个,对中国的产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在积极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跨国公司 FDI 产业安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单敬 黄跃
研究目标:廓清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区分中国贸易方式的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位置核算和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在2005~2015年间趋于上升,以一般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更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总体上最高,高技术制造业最低;典型加工贸易部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明显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中国制造业通过一般(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主要是由区内(区外)中间品供给效应的扩张引起的。研究创新:科学测度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机制。研究价值:为探寻谋求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蓓 崔焕金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分工深化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偏离国际一般模式的重要驱动力量,运用逻辑演绎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作用于中国产业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驱动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的主导机制,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演化偏离国际经验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中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模式又放大了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以及国际分工的作用。研究的政策寓意是,应该把原先倚重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外向与内向驱动有效结合的平衡型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分工 全球价值链 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年松 李柯 柴正猛
文章以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作为切入点,利用2007—2019年的国别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RCEP其他成员国制造业GVC分工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后者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国家样本来看,无论是对RCEP中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趋势,但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高于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双向FDI GVC分工位置 RCE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