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4)
2023(16390)
2022(13701)
2021(12734)
2020(10716)
2019(24622)
2018(24298)
2017(46662)
2016(25796)
2015(29138)
2014(29334)
2013(28906)
2012(27057)
2011(24354)
2010(24439)
2009(23144)
2008(23214)
2007(20931)
2006(18466)
2005(17184)
作者
(74389)
(62598)
(62268)
(59609)
(40061)
(29755)
(28494)
(24209)
(23619)
(22433)
(21453)
(20834)
(20138)
(20061)
(19833)
(19379)
(18720)
(18445)
(18223)
(17986)
(15723)
(15465)
(15209)
(14176)
(14109)
(14092)
(13973)
(13914)
(12602)
(12544)
学科
(105891)
经济(105763)
管理(76626)
(72658)
(58741)
企业(58741)
方法(44704)
数学(39360)
数学方法(38898)
中国(32738)
(31135)
(31023)
(26300)
业经(23509)
(22093)
贸易(22081)
(21576)
(21429)
农业(19865)
(19521)
银行(19486)
地方(19460)
(18653)
(18524)
财务(18460)
财务管理(18415)
(17937)
金融(17933)
(17705)
企业财务(17512)
机构
大学(372109)
学院(370118)
(160287)
经济(157050)
管理(138136)
研究(132667)
理学(117743)
理学院(116383)
管理学(114438)
管理学院(113727)
中国(102952)
(79180)
科学(78353)
(77645)
(67969)
(63508)
研究所(61232)
财经(60272)
中心(60121)
(56832)
(54815)
业大(52830)
经济学(50591)
北京(50426)
农业(49773)
(48014)
(47667)
师范(47543)
经济学院(45483)
(44701)
基金
项目(239282)
科学(189097)
基金(175762)
研究(175129)
(153675)
国家(152432)
科学基金(129686)
社会(113063)
社会科(107236)
社会科学(107208)
基金项目(91469)
(90845)
自然(82340)
教育(80631)
自然科(80455)
自然科学(80431)
自然科学基金(79058)
(77607)
资助(72640)
编号(69840)
成果(59038)
(54710)
重点(54554)
(51702)
课题(49341)
(49048)
国家社会(47741)
教育部(46937)
(46898)
(46485)
期刊
(179617)
经济(179617)
研究(115420)
中国(77786)
(61655)
(58912)
学报(58042)
科学(53909)
管理(51966)
大学(44262)
学学(41630)
(39542)
金融(39542)
农业(39238)
教育(38897)
技术(30923)
财经(30885)
经济研究(29769)
业经(27518)
(26623)
问题(24199)
(21669)
(21536)
国际(19100)
世界(18440)
技术经济(18143)
(17930)
统计(16921)
理论(16899)
现代(16403)
共检索到570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晓言  李红昌  高薇薇  
国内外的相关著述更多地研究外部性的一般性问题,对中国交通运输外部性的特殊现象、特殊问题则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由于交通运输产业的中观性、复杂性,比较权威的结论和数理模型仍处于酝酿阶段。本文对中国交通运输外部性制度原因及内部化政策的研究,既可以管中窥豹,也可以抛砖引玉,以实现对外部性现象和理论的深入把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荆新轩  付晓豫  施其洲  
本文论述了交通运输负外部性成本构成、测算及进行负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交通运输负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交通运输定价策略,以及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使交通运输沿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为了应对交通运输需求上涨和能源危机的挑战,有必要挖掘结构性节能潜力。文章选取1988~2008年GDP、各模式运输周转量和能耗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交通运输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由此建立VEC模型。对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不仅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也对自身进一步优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些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鉴于此,提出了促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包括:体制改革、模式协作、市场细分和需求管理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履忠  
关于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的思考金履忠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我国于80年代集中广大专家智慧制定了十二项技术政策。国务院1985年批准的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就是其中的一项。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总的讲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对我国交通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志浩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数字表明,落后的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产业.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重视和加速发展交通运输产业,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产业政策,迅速改变交通运输产业的落后面貌,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公孙愚  
交通运输关系国计民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提供社会需要的交通运输产品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为解决政府提供交通运输产品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借助市场力量,综合利用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市场化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交通运输碳排放具有占比较大、增速快、达峰慢等特点,交通拥堵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交通运输碳减排压力巨大,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公共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受制于出行总量不断增长的压力,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仍在不断增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既面临挑战,又获得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文章认为,需要在法律修订中适时引入低碳交通运输的要素,为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专门立法,整合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同时促使相关法律支持配合;以可再生交通燃料使用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调整和提升法律定位;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祚庥  
解决中国交通运输问题要有新思路,因为中国的交通问题有巨大的特殊性,要解决的是11.5亿人口的交通问题。一般来说,客运的需求总是直接和人口总量成正比,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货运的总量最终也将和人口总量成正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宇  高隆昌  唐春勇  
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 ,主要应做好 :( 1)建立和完善政府交通运输的公共政策 ;( 2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管理的法规制度 ;( 3)增强国内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 4)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帅  袁长伟  赵小曼  
基于中国29个省域1996、2005和2014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及公路交通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空间异质性、凝聚子类、中介性等角度分析中国29个省域的网络结构演变、空间分布及聚集特征、中介性及角色。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上看,1996—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关联网络密度不断提升,网络结构呈现复杂化态势,同时碳排放关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性;(2)通过交通运输碳排放网络TOP1、TOP5、TOP10及凝聚子类分析发现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大体可以分为6大区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及华中华东部分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地区、西北部分地区;(3)在不同的区域中,不同省份扮演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贵州、广东、湖北等省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与区域内部省份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扮演着"中间人"角色,其余省份主要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伟  李琳娜  高洁  
引入信息熵理论,计算1996年~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及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研究了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信息熵在1.3~1.46之间呈现出略微的w型波动规律;均衡度维持在0.7左右,偏大且稳定;天然气的转换方向系数持续高于其他能源。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并没有发生突变,而是在稳定中缓慢变化;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系统能源使用多元化;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天然气消耗的增加引起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云勇  王兆生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铁路、水运和公路运输业的客货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推动效应系数均远远大于拉动效应系数。因此,中国应该努力从铁路、水运和公路三个方面来改善交通运输业的瓶颈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紫薇  袁长伟  云虹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平  
从国际经验看,交通运输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是以交通运输建设优先增长为条件的,以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为例,1965年到1975年,公路铺路里程年平均增长为10.7%,货运量增长为7.19%,经济增长为4.7%,说明了交通优先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交通建设的增长是严重滞后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不足的,交通运输业相对于GDP的增长系数在0.1~0.3之间,而国际上按照“1990年的数据表明: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基础设施总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