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2)
2023(16126)
2022(13636)
2021(12591)
2020(10569)
2019(24187)
2018(23830)
2017(45743)
2016(24670)
2015(27661)
2014(27128)
2013(27305)
2012(25075)
2011(22403)
2010(22056)
2009(20336)
2008(20000)
2007(17303)
2006(15219)
2005(13679)
作者
(71015)
(59074)
(58687)
(55755)
(37676)
(28054)
(26581)
(23218)
(22429)
(20920)
(20220)
(20208)
(18911)
(18566)
(18185)
(17951)
(17652)
(17194)
(16938)
(16888)
(14627)
(14531)
(14152)
(13452)
(13171)
(13074)
(13047)
(12860)
(11713)
(11621)
学科
(107507)
经济(107384)
(91793)
管理(83502)
(81879)
企业(81879)
方法(48871)
数学(39566)
数学方法(39208)
(31423)
业经(31159)
(30859)
中国(28177)
(22196)
财务(22129)
财务管理(22109)
农业(21950)
企业财务(20950)
(20828)
(20150)
技术(20043)
(20039)
贸易(20029)
(19572)
(19510)
环境(19202)
地方(18582)
(18285)
理论(17855)
(16410)
机构
学院(355341)
大学(354681)
(150818)
经济(148066)
管理(146000)
理学(126350)
理学院(125035)
管理学(123308)
管理学院(122682)
研究(119534)
中国(92390)
(75795)
科学(73020)
(67001)
(59479)
(57912)
研究所(54411)
财经(54398)
中心(53099)
业大(52207)
(50410)
(49740)
北京(48033)
农业(45530)
经济学(45384)
(43941)
(43637)
师范(43574)
经济学院(41079)
财经大学(40451)
基金
项目(243344)
科学(193853)
基金(180259)
研究(178033)
(157117)
国家(155855)
科学基金(135232)
社会(114575)
社会科(108727)
社会科学(108698)
基金项目(96130)
(92969)
自然(88177)
自然科(86201)
自然科学(86183)
自然科学基金(84705)
教育(79096)
(78278)
资助(73345)
编号(70613)
成果(55574)
重点(54289)
(54213)
(52498)
(52428)
创新(48486)
国家社会(47759)
课题(47645)
科研(46706)
教育部(46494)
期刊
(164292)
经济(164292)
研究(105635)
中国(62131)
管理(56295)
学报(52699)
(52679)
科学(52117)
(51846)
大学(40222)
学学(38145)
农业(37169)
教育(31389)
技术(30599)
(28761)
金融(28761)
业经(27569)
财经(26639)
经济研究(26398)
(22893)
(22034)
问题(21381)
技术经济(19474)
现代(17297)
科技(17173)
(17143)
世界(16861)
资源(16769)
理论(16202)
商业(15625)
共检索到516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郭雪莲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滨霞  周东海  蒋远营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需求持续走高,雾霾、全球变暖和碳排放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能源消费迅速激增的背景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2016年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四个诱发因素,采用贝叶斯MCMC估计方法,建立多元时变参数TVP-SV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时变成因。结果表明,CO_2对四个驱动因素的弹性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能源强度在碳排放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私家车因素对碳排放的传导强度逐年增强,而客运和货运的传导强度逐渐减弱;在减排方面,私家车数量的影响比货运和客运更为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紫薇  袁长伟  云虹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任阳军  
文章在测度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片三大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变异系数和固定效应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较为接近,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而黄河流域呈现扩大趋势;就贡献率而言,超变密度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地区绝对差异均呈缩小趋势,而黄河流域的地区绝对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此外,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存在σ收敛特征,黄河流域不存在σ收敛特征,但三大区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朝  陈倩男  孙飞虎  
文章利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表达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7—2016年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的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N型走势波动,总体水平仍不高;(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点;(3)技术效率提高和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都会显著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基础设施水平对交通运输能源效率提高则具有抑制作用,而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相对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刘超  王雨璇  任阳军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平  
从国际经验看,交通运输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是以交通运输建设优先增长为条件的,以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为例,1965年到1975年,公路铺路里程年平均增长为10.7%,货运量增长为7.19%,经济增长为4.7%,说明了交通优先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交通建设的增长是严重滞后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不足的,交通运输业相对于GDP的增长系数在0.1~0.3之间,而国际上按照“1990年的数据表明: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基础设施总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瑾  袁继婷  字丰军  
基于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通过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对交通运输效率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中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客周转效率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交通运输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随货物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旅客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强;不同水平的经济发展规模下,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减排效应随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而持续降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瑾  袁继婷  字丰军  
基于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通过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对交通运输效率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中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客周转效率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交通运输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随货物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旅客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强;不同水平的经济发展规模下,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减排效应随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而持续降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幸烨  马晓明  熊思琴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效率后可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效率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幸烨  马晓明  熊思琴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效率后可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效率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