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0)
- 2023(13954)
- 2022(11376)
- 2021(10376)
- 2020(8612)
- 2019(19224)
- 2018(18338)
- 2017(35140)
- 2016(18268)
- 2015(20258)
- 2014(19734)
- 2013(19771)
- 2012(18081)
- 2011(16357)
- 2010(16508)
- 2009(16015)
- 2008(15211)
- 2007(13534)
- 2006(12155)
- 2005(11342)
- 学科
- 济(92453)
- 经济(92370)
- 业(76754)
- 企(68937)
- 企业(68937)
- 管理(62268)
- 方法(37190)
- 中国(29784)
- 业经(29533)
- 数学(28151)
- 数学方法(27969)
- 农(27371)
- 融(26565)
- 金融(26563)
- 财(25670)
- 银(24096)
- 银行(24090)
- 行(23517)
- 地方(21352)
- 农业(20441)
- 制(19494)
- 务(18844)
- 财务(18815)
- 财务管理(18801)
- 企业财务(17817)
- 贸(17380)
- 贸易(17363)
- 易(16917)
- 技术(16560)
- 理论(15413)
- 机构
- 学院(269076)
- 大学(262540)
- 济(125023)
- 经济(122918)
- 管理(105404)
- 研究(93425)
- 理学(89955)
- 理学院(88946)
- 管理学(87898)
- 管理学院(87389)
- 中国(80573)
- 财(56075)
- 京(55739)
- 科学(52705)
- 所(45927)
- 财经(44972)
- 中心(43415)
- 研究所(41431)
- 农(41023)
- 经(40967)
- 经济学(39473)
- 江(39467)
- 经济学院(35737)
- 北京(35682)
- 院(34000)
- 业大(33512)
- 财经大学(33292)
- 范(33222)
- 师范(32965)
- 农业(31964)
- 基金
- 项目(174661)
- 科学(141752)
- 基金(131603)
- 研究(129567)
- 家(113538)
- 国家(112599)
- 科学基金(98884)
- 社会(88442)
- 社会科(84313)
- 社会科学(84294)
- 基金项目(69954)
- 省(66961)
- 自然(61436)
- 自然科(60079)
- 自然科学(60065)
- 自然科学基金(59073)
- 教育(56172)
- 划(55222)
- 资助(53218)
- 编号(49027)
- 发(40330)
- 创(39466)
- 重点(39340)
- 部(39157)
- 国家社会(38260)
- 成果(37560)
- 业(37162)
- 创新(36190)
- 教育部(33941)
- 人文(33910)
- 期刊
- 济(141782)
- 经济(141782)
- 研究(82759)
- 中国(49467)
- 财(43834)
- 管理(43536)
- 农(38637)
- 融(38066)
- 金融(38066)
- 科学(36548)
- 学报(32448)
- 农业(26689)
- 大学(25779)
- 学学(24763)
- 业经(23516)
- 经济研究(23160)
- 技术(22971)
- 财经(22834)
- 经(19939)
- 问题(18483)
- 教育(17080)
- 业(17040)
- 贸(16701)
- 世界(16077)
- 技术经济(15593)
- 国际(15543)
- 现代(13709)
- 资源(13461)
- 商业(12962)
- 统计(12413)
共检索到41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志敏 吴群琪
利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和GeoDa0.95软件,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态势及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省域两业融合态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空间分类特征;中国省域两产业融合发展水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玮 朱金福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这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从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现状出发,选择统计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31个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的综合得分,用最优分割法对其分类,按照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被分成四类地区,归纳了各类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一系列结论。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区域差异性 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新胜 王清宇 徐杏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建立了几个交通运输区域特征评价的宏观性指标,并以我国近几年来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就东、中、西部地区的运力和运量分布进行了区域特性分析,揭示了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某些区域性特征关系,结合四川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数据实例分析,为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区域交通 特征分析 发展战略 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新军
最近几年,在国家内需政策刺激下,我国交通运输业成为国内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巨大投资需求的拉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的规模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相对于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以及经济规模总量而言,仍然偏低。因此,未来数年,交通运输仍然是投资热点之一,但投资势头会有所减缓,投资效应会从追求运输规模型向追求质量效率型方向进一步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平
从国际经验看,交通运输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是以交通运输建设优先增长为条件的,以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为例,1965年到1975年,公路铺路里程年平均增长为10.7%,货运量增长为7.19%,经济增长为4.7%,说明了交通优先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交通建设的增长是严重滞后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不足的,交通运输业相对于GDP的增长系数在0.1~0.3之间,而国际上按照“1990年的数据表明: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基础设施总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物流 低碳化 新能源 减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冬梅 陈傲 陈叶 刘建宾
本文首先对传统行业税收负担评价方法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的缺陷与误区。其次,根据马克思社会平均利润率理论,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差额利润分析法,发现我国交通运输业相对其自身利润水平而言,税收负担较其他行业高。最后,根据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税收负担、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在营改增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其增值税政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税收负担 差额利润分析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梦婷
上海市率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9月1日,北京市也正式开始了试点,我国增值税改革大步前进。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购买固定资产和运输劳务的企业行为,以及对企业税负、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交通运输业 现代服务业 税收转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冬梅 陈傲 陈叶 刘建宾
本文首先对传统行业税收负担评价方法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的缺陷与误区。其次,根据马克思社会平均利润率理论,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差额利润分析法,发现我国交通运输业相对其自身利润水平而言,税收负担较其他行业高。最后,根据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税收负担、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在营改增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其增值税政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税收负担 差额利润分析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量化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排放与需求,以及面临的能源、排放约束。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模式的特性及其比较优势,结合各管理部门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方案,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优化的交通业节能减排路径和对策。该路径与对策能够充分挖掘不同交通运输模式的潜力,更具经济和时间优势。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耗 碳排放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朝 陈倩男 孙飞虎
文章利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表达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7—2016年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的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N型走势波动,总体水平仍不高;(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点;(3)技术效率提高和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都会显著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基础设施水平对交通运输能源效率提高则具有抑制作用,而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相对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郭雪莲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迪 许豫东
中国企业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的工程承揽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促进中国劳务、技术、设备出口,以及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改善双边关系,执行中国经济和外交战略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地域分布上看,亚洲和非洲是主要的目标区域,拉美和欧洲的业务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目前,中国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数据和文字分析,从中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出发,总结中国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走出去 交通运输 工程承包 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