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6)
2023(10169)
2022(8269)
2021(7785)
2020(6575)
2019(15047)
2018(14745)
2017(28482)
2016(15087)
2015(17024)
2014(16625)
2013(16847)
2012(15684)
2011(13906)
2010(14159)
2009(13363)
2008(13654)
2007(12288)
2006(11010)
2005(10649)
作者
(41546)
(34660)
(34571)
(32935)
(22281)
(16383)
(15653)
(13520)
(13107)
(12461)
(12084)
(11590)
(11483)
(10960)
(10851)
(10587)
(10434)
(10012)
(9894)
(9606)
(8611)
(8316)
(8264)
(7994)
(7752)
(7704)
(7600)
(7497)
(6936)
(6771)
学科
(74762)
经济(74663)
(73763)
(66817)
企业(66817)
管理(58964)
方法(31956)
(26747)
业经(25563)
(25009)
数学(24395)
数学方法(24207)
中国(22117)
(18570)
贸易(18560)
(18224)
(18156)
财务(18127)
财务管理(18099)
农业(17833)
企业财务(17051)
(16651)
技术(16007)
(14350)
(13410)
(13357)
(13126)
(12605)
理论(11413)
(11294)
机构
学院(221557)
大学(218891)
(109558)
经济(107964)
管理(90225)
理学(76269)
理学院(75589)
研究(75262)
管理学(74887)
管理学院(74463)
中国(64875)
(51905)
(46608)
财经(40231)
科学(39307)
(37086)
(36735)
经济学(34582)
中心(33957)
(33632)
(33539)
研究所(32662)
经济学院(31270)
北京(30442)
财经大学(29568)
业大(26843)
(26795)
商学(26548)
商学院(26311)
(26200)
基金
项目(135628)
科学(110114)
研究(103543)
基金(102870)
(87546)
国家(86783)
科学基金(76478)
社会(70951)
社会科(67512)
社会科学(67497)
基金项目(53291)
(49873)
自然(46126)
自然科(45157)
自然科学(45147)
教育(45112)
自然科学基金(44469)
资助(42274)
(41166)
编号(39454)
(32563)
(32042)
成果(31673)
(31240)
国家社会(30936)
(29992)
重点(29724)
创新(28395)
教育部(28274)
中国(28242)
期刊
(127347)
经济(127347)
研究(74139)
中国(44141)
(43727)
管理(39694)
(32873)
科学(27898)
学报(25294)
(25058)
金融(25058)
农业(22674)
经济研究(21307)
财经(21266)
大学(21096)
业经(20947)
技术(20354)
学学(19817)
(18548)
(17511)
问题(17315)
教育(16205)
国际(15219)
世界(15010)
(14623)
技术经济(14429)
现代(11619)
经济管理(10962)
会计(10903)
财会(10851)
共检索到355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迪  许豫东  
中国企业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的工程承揽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促进中国劳务、技术、设备出口,以及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改善双边关系,执行中国经济和外交战略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地域分布上看,亚洲和非洲是主要的目标区域,拉美和欧洲的业务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目前,中国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数据和文字分析,从中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出发,总结中国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倩  刘广永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持续增多。目前,中德交通运输业开展了高水平、多层次与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然而,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仍面临着中国交通运输业技术水平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通关手续复杂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中德双边合作进程。由此,本文对中德交通运输业合作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中德交通运输业合作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双边交通运输业合作的优化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云勇  王兆生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铁路、水运和公路运输业的客货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推动效应系数均远远大于拉动效应系数。因此,中国应该努力从铁路、水运和公路三个方面来改善交通运输业的瓶颈状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平  
从国际经验看,交通运输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是以交通运输建设优先增长为条件的,以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为例,1965年到1975年,公路铺路里程年平均增长为10.7%,货运量增长为7.19%,经济增长为4.7%,说明了交通优先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交通建设的增长是严重滞后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不足的,交通运输业相对于GDP的增长系数在0.1~0.3之间,而国际上按照“1990年的数据表明: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基础设施总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东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遍布177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境外企业1.6万家,资产总额累计超过万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699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万人。在实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宝顺  
1.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本身创造着使用价值和价值,又保证着整个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因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步进行,使交通运输的能力不能储存和调拨,因而必须以能力“闲置”的形式超前发展。旧中国留给我们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极为落后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努力,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处于滞后状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学彪  颜波  姜明伦  朱震  韩亚恒  袁俊林  李众  
粮食机械制造业(粮机)是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优势产能,推动粮机"走出去"是落实"一带一路"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中国粮机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重视产品生产本土化、加强海外人才培养、注重提升品牌形象等方式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面临着海外市场信息缺乏、"走出去"模式单一、海外侵权事件频繁及面临外汇管制等突出问题。为推动粮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本文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海外信息服务、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及完善金融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朝  陈倩男  孙飞虎  
文章利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表达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7—2016年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的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N型走势波动,总体水平仍不高;(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点;(3)技术效率提高和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都会显著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基础设施水平对交通运输能源效率提高则具有抑制作用,而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相对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新军  
最近几年,在国家内需政策刺激下,我国交通运输业成为国内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巨大投资需求的拉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的规模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相对于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以及经济规模总量而言,仍然偏低。因此,未来数年,交通运输仍然是投资热点之一,但投资势头会有所减缓,投资效应会从追求运输规模型向追求质量效率型方向进一步转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郭雪莲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滨霞  周东海  蒋远营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需求持续走高,雾霾、全球变暖和碳排放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能源消费迅速激增的背景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2016年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四个诱发因素,采用贝叶斯MCMC估计方法,建立多元时变参数TVP-SV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时变成因。结果表明,CO_2对四个驱动因素的弹性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能源强度在碳排放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私家车因素对碳排放的传导强度逐年增强,而客运和货运的传导强度逐渐减弱;在减排方面,私家车数量的影响比货运和客运更为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紫薇  袁长伟  云虹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新胜  王清宇  徐杏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建立了几个交通运输区域特征评价的宏观性指标,并以我国近几年来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就东、中、西部地区的运力和运量分布进行了区域特性分析,揭示了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某些区域性特征关系,结合四川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数据实例分析,为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