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3)
2023(12925)
2022(10774)
2021(9979)
2020(8687)
2019(20133)
2018(19687)
2017(38348)
2016(20792)
2015(23845)
2014(23788)
2013(24165)
2012(22631)
2011(20300)
2010(20621)
2009(19727)
2008(20219)
2007(18284)
2006(16014)
2005(14901)
作者
(60622)
(50792)
(50542)
(48461)
(32723)
(24344)
(23123)
(19715)
(19146)
(18223)
(17408)
(17081)
(16520)
(15925)
(15873)
(15683)
(15092)
(15046)
(14786)
(14607)
(12635)
(12546)
(12407)
(11523)
(11448)
(11372)
(11347)
(11182)
(10196)
(10120)
学科
(102448)
经济(102331)
(86807)
(76524)
企业(76524)
管理(73749)
方法(48869)
数学(40231)
数学方法(39917)
(31719)
(31250)
业经(28868)
中国(26770)
(22519)
财务(22480)
财务管理(22439)
农业(21696)
企业财务(21248)
(20715)
(20632)
贸易(20624)
(20085)
技术(18052)
(17301)
地方(16230)
(16158)
(15792)
理论(15215)
(15117)
银行(15097)
机构
学院(315578)
大学(314025)
(144604)
经济(142085)
管理(126253)
理学(107866)
理学院(106815)
管理学(105528)
管理学院(104933)
研究(104660)
中国(85361)
(67605)
(65668)
科学(59152)
财经(53814)
(53133)
(52426)
(48847)
中心(48208)
(47631)
研究所(47421)
经济学(45289)
业大(42679)
北京(42168)
农业(41136)
经济学院(41105)
财经大学(39603)
(37529)
(37033)
师范(36735)
基金
项目(197217)
科学(157498)
基金(146733)
研究(146446)
(125665)
国家(124591)
科学基金(108288)
社会(96659)
社会科(91790)
社会科学(91767)
基金项目(76795)
(75019)
自然(67853)
自然科(66341)
自然科学(66321)
教育(66172)
自然科学基金(65256)
(62586)
资助(61025)
编号(57781)
成果(46894)
(45773)
重点(43845)
(43164)
(42715)
(41258)
国家社会(40810)
教育部(39811)
创新(39694)
课题(39179)
期刊
(162538)
经济(162538)
研究(96819)
中国(57780)
(55888)
管理(49175)
(48817)
学报(42247)
科学(42081)
农业(33023)
(32832)
金融(32832)
大学(32733)
学学(30924)
财经(28139)
技术(28108)
业经(26721)
经济研究(26231)
教育(25060)
(24281)
问题(22211)
(20292)
(20021)
技术经济(19339)
世界(17682)
国际(16920)
统计(16184)
商业(15217)
财会(15025)
现代(14946)
共检索到479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云勇  王兆生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铁路、水运和公路运输业的客货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推动效应系数均远远大于拉动效应系数。因此,中国应该努力从铁路、水运和公路三个方面来改善交通运输业的瓶颈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量化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排放与需求,以及面临的能源、排放约束。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模式的特性及其比较优势,结合各管理部门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方案,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优化的交通业节能减排路径和对策。该路径与对策能够充分挖掘不同交通运输模式的潜力,更具经济和时间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本照  刘淇  王海涛  
文章以客运量和货运量为产出指标构建了新的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2年中国各省市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其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东北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是其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本文利用建国五十年关于交通运输业的资料数据 ,运用齐次Markov链对我国运输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紫薇  袁长伟  云虹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迪  许豫东  
中国企业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的工程承揽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促进中国劳务、技术、设备出口,以及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改善双边关系,执行中国经济和外交战略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地域分布上看,亚洲和非洲是主要的目标区域,拉美和欧洲的业务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目前,中国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数据和文字分析,从中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出发,总结中国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平  
从国际经验看,交通运输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是以交通运输建设优先增长为条件的,以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为例,1965年到1975年,公路铺路里程年平均增长为10.7%,货运量增长为7.19%,经济增长为4.7%,说明了交通优先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交通建设的增长是严重滞后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不足的,交通运输业相对于GDP的增长系数在0.1~0.3之间,而国际上按照“1990年的数据表明: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基础设施总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纪金莲  祁成军  曹薇  
交通运输业是介于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产业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快速运转的纽带,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税负与公平竞争。文章以某运输公司为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模拟测算了"营改增"对该公司税负的影响,分析了该公司"营改增"过程中税负上升的主要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营改增"使该公司总体税负有所增加,增幅22%,但不同的"营改增"试点项目税负变动不尽一致,"营改增"对实行简易计税方法的客运业务影响不大,对货运业务影响较大,税负增幅超过100%,物流辅助业务税负下降达5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莹  
从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首先在上海试点,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范围包括航空运输业、水路运输业以及公路运输业;从2012年8月起,交通运输业在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广东省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3个计划单列市展开,"营改增"范围包括航空运输业、水路运输业、公路运输业;至2014年1月1日起,"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范围包括航空运输业、水路运输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幸烨  马晓明  熊思琴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效率后可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效率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幸烨  马晓明  熊思琴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效率后可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效率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成华  戈艳艳  王金磊  张金凤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模式的创新,加强"五通"逐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识。其中,设施联通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本文将贸易引力模型扩展,应用到交通运输业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基于浙江省出口到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2018年面板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果:一是发展水路运输是浙江省贸易增长的有效运输模式,港口效率每提高10%,出口量将平均增加12.6%,且影响显著;公路运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影响略小;二是在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公路通车里程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未来应在突出优势的基础上,发展交通多式联运,从而有利于促进出口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朝  陈倩男  孙飞虎  
文章利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表达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7—2016年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的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N型走势波动,总体水平仍不高;(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点;(3)技术效率提高和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都会显著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基础设施水平对交通运输能源效率提高则具有抑制作用,而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相对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新军  
最近几年,在国家内需政策刺激下,我国交通运输业成为国内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巨大投资需求的拉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的规模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相对于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以及经济规模总量而言,仍然偏低。因此,未来数年,交通运输仍然是投资热点之一,但投资势头会有所减缓,投资效应会从追求运输规模型向追求质量效率型方向进一步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