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9)
- 2023(11093)
- 2022(9347)
- 2021(8632)
- 2020(6925)
- 2019(15736)
- 2018(15335)
- 2017(28259)
- 2016(14713)
- 2015(16477)
- 2014(15890)
- 2013(15744)
- 2012(15167)
- 2011(14128)
- 2010(14144)
- 2009(12977)
- 2008(12705)
- 2007(11294)
- 2006(10218)
- 2005(9443)
- 学科
- 济(70558)
- 经济(70502)
- 业(43399)
- 管理(42601)
- 企(34114)
- 企业(34114)
- 中国(26785)
- 方法(22489)
- 地方(20085)
- 数学(19276)
- 农(19189)
- 数学方法(19169)
- 技术(18421)
- 业经(16628)
- 贸(15258)
- 贸易(15240)
- 易(14818)
- 银(13371)
- 银行(13358)
- 技术管理(13180)
- 农业(13119)
- 行(13111)
- 制(13019)
- 融(12787)
- 金融(12787)
- 财(12517)
- 发(12365)
- 地方经济(11333)
- 环境(11311)
- 学(10891)
- 机构
- 学院(210047)
- 大学(209159)
- 济(99247)
- 经济(97600)
- 研究(81268)
- 管理(79268)
- 理学(66978)
- 理学院(66141)
- 管理学(65358)
- 管理学院(64927)
- 中国(63916)
- 京(46026)
- 科学(44996)
- 财(42609)
- 所(40307)
- 研究所(36293)
- 中心(35545)
- 财经(33114)
- 江(31695)
- 经济学(31396)
- 农(30777)
- 北京(30436)
- 经(30282)
- 院(29395)
- 范(28964)
- 师范(28733)
- 经济学院(28087)
- 州(25742)
- 业大(25490)
- 财经大学(24525)
- 基金
- 项目(135685)
- 科学(109566)
- 研究(104244)
- 基金(99088)
- 家(85787)
- 国家(85036)
- 科学基金(73345)
- 社会(70000)
- 社会科(66602)
- 社会科学(66591)
- 省(52297)
- 基金项目(51575)
- 教育(46771)
- 划(44055)
- 自然(43162)
- 自然科(42267)
- 自然科学(42258)
- 自然科学基金(41571)
- 编号(40035)
- 资助(39188)
- 发(35897)
- 创(34487)
- 成果(32836)
- 创新(31328)
- 重点(30970)
- 部(30930)
- 国家社会(30138)
- 发展(30036)
- 课题(29576)
- 展(29544)
共检索到341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姣娥 陈娱 戴特奇 杜方叶 郭建科 黄洁 焦敬娟 李涛 刘承良 马亮 王磊 宗会明
交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国交通地理学已经形成一门体系相对较为完善的学科,21世纪以来,在学科理论建设、新方法与新技术探索、交通发展模式与规律总结、交通系统与区域发展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家发展需求带动学科发展是交通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为加强与国际前沿接轨,学科发展的计量化、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导向增强,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及交通规划、网络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科学等学科交叉性得到强化,新数据、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取得突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未来我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将重点包括:(1)面向全球的跨境互联互通地理研究;(2)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研究;(3)面向新发展格局的物流与供应链地理研究;(4)面向人民满意的城乡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5)面向学科前沿的交通地理学理论创新研究;(6)面向人工智能的交通与信息技术交叉集成研究。
关键词:
交通 地理 学科特色 学科交叉 新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张文尝 王姣娥 王成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走过了70年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地理资源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就交通地理学科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步,经过曲折而艰辛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界最为稳定的交通地理研究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交通地理学科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学科研究主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完成各项重大任务,并在工作中进行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逐渐与国际研究接轨。本文对地理资源所交通地理学科的建立与成长历程,研究领域、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等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王成金 王姣娥 张文尝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20世纪尤其是建国以来经历了学科初创、学科体系形成、稳定发展三个时期的建设,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己经形成了一门相对完善的学科,在学科理论探索、交通设施规划与布局、交通网络与交通流分析、交通方式评价与规划、交通运输的特殊地理问题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丰富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认知我国交通运输的地理概貌和发展机理、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人文与环境效应,提供了应有的科学知识。我国交通地理学家总结的运输生成的"四个基本规律"、运输组织的"轴—辐"模式、交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从属功能与引导功能"以及城市交通的"双交通模型"与"交通导向型(TOD)空间开发模式"、区域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港口空间发展模式等,己经在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保继刚 杨虹霓 翁时秀
依据旅游供需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将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旅游发展划分为观光旅游主导阶段(1978—1988年)、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1989—1998年)、旅游日常化阶段(1999—2012年)、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在观光旅游主导阶段,中国旅游地理学紧密围绕关键现实问题,探寻观光旅游发展规律并用以指导产业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部分新兴产品的开发建设问题得到较好的理论回应,但没能构建一个旅游地空间竞合的系统理论;在旅游日常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成为单一领域的专家,推动学科的深化和细化研究,但对宏观复杂非线性问题,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应对;在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不少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性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开始出现,对旅游地理学新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的讨论日益增多,但迄今尚未在更加系统而全局的视野中建立真正的科学问题体系,并针对科学问题系统性地探寻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认为,十分必要群策群力地梳理旅游地理学科学问题体系、探寻有效方法、开展协同研究;应尽快解决过去遗留的理论问题,做好应对未来变化的准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旗韬 张虹鸥 陈凤桂 叶玉瑶
轴辐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到美国的航空网络。由于轴辐网络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小网络输送成本,对货物的集中处理和分类实现了规模经济等优点使得这种网络形式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运输系统中。国外学者对轴辐网络的研究已有近30年历史,对轴辐网络的概念、理论机制,规模效益,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前的研究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相对而言,国内的研究则相对落后。本文系统介绍了轴辐网络的原理、概念、分类和研究视角,并对轴辐网络标准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总结了国外轴辐网络的应用领域,对国内外轴辐网络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运用轴辐网络模拟国内航空网络,货运网络等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轴辐网络在国内的实际运用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
轴辐网络 枢纽位置问题 地理学应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常恩予 张敏
随着现代社会空间和个人流动性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流动模式的日益复杂化,社会科学与空间科学领域对流动性的关注也持续升温。“流动转向”以来,西方流动性研究和交通地理学研究经历了激烈的碰撞,逐步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对话,推进了双方的互动发展和研究创新。而现有国内交通地理学对流动性的研究相对滞后,且跨学科的互利对话尚未有效开展。因而论文重点关注西方新流动性研究与交通地理学的对话交流与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二者在流动性实践和意义、流动性不平等、信息通信技术与流动性3个共同议题下的探索,总结对国内交通地理学流动性研究的启示,并结合中国地理学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社会发展与技术革新带来的流动性加剧状况,提出面向日常流动性的研究展望。中国流动性研究应进一步拓展流动性的多元内涵,丰富研究主体和尺度,辩证思考流动性价值,嵌入社会技术情境,并探索多元研究方法创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金 金凤君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必要考察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向。在界定评述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学科理论构筑、区域综合交通与区划、部门交通、城市交通、空间效应等角度,回顾了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梳理出该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研究的宏观脉络,并对其进行简单总结和评述。同时参考相关权威杂志,简单介绍了国际交通运输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然后根据我国的研究进展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结合国际最新研究动态,探讨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艳红
邹代钧(1854-1908年),晚清著名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及地理学教育家。早年出使欧洲。1895年春夏间,他独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地理学学术团体———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简称地图公会,后改称舆地学会)。这个团体主要的任务是译绘出版各种地图,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经营,存在期间共出版了七百多张地图,在中国首次采用了烂铜版法印刷地图,使中国出现了彩色制图,对地图的出版水平、地理知识的普及与地名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地理学从传统的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发展。本文就邹代钧的生平与舆地学会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和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清
一、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的回顾 中国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轨迹,以至目前的区域发展研究混沌一片。在纷呈迭出的各种思潮面前,我国区域发展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以区域研究为本质特征的地理学在九十年代应该承担起这神圣的使命。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按照其本质特征,可分为两个时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理学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学科的约束,面向市场,服务于市场,尽快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并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要求,在资产管理、企业化发展、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关键词:
地理学 事业 学科发展 市场经济 企业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国荣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高等学校"大力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这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学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承创新"在此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承包含创新,创新基于传承,二者互渗互融,表现为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的发展不仅以不同时代的实践过程为其背景,而且同时展开为一个历史延续的过程。文化的创新,总是离不开以往的历史积累。继承、总结以往的优秀文化成果,则是形成新的文化成果的必要条件之一。以传统的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阿列夫 顾元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和当前地理综合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社会区域特征的发展性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的研究也需要与经济形势结合,并逐渐成为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目前,基于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地理学核心研究点,在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空间属性活动和地域自身的空间属性,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般包括:基于地理学发展角度下的人类经济创新和分布规律、人类如何利用经济活动正向影响和引导地理学科发展、人类经济地理活动的根本动力等。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人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