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3)
2023(13366)
2022(11579)
2021(11001)
2020(9221)
2019(21689)
2018(21300)
2017(40879)
2016(22117)
2015(25022)
2014(24745)
2013(24754)
2012(22784)
2011(20798)
2010(20402)
2009(18732)
2008(18323)
2007(15625)
2006(13419)
2005(11808)
作者
(63665)
(53022)
(52293)
(50042)
(33893)
(25224)
(23928)
(20898)
(20091)
(18855)
(18105)
(18095)
(16753)
(16744)
(16317)
(16262)
(15750)
(15647)
(15165)
(15011)
(13173)
(13106)
(12541)
(11819)
(11729)
(11729)
(11647)
(11535)
(10684)
(10512)
学科
(86194)
经济(86102)
管理(60180)
(58564)
(46050)
企业(46050)
方法(40433)
数学(35287)
数学方法(34904)
中国(25452)
(22609)
(20858)
(20758)
(18525)
贸易(18515)
业经(18249)
(18091)
(15617)
地方(15517)
农业(15120)
(14098)
环境(13922)
理论(13539)
(13118)
银行(13072)
(13037)
财务(12971)
财务管理(12950)
技术(12840)
(12477)
机构
大学(314909)
学院(308644)
(126024)
经济(123362)
管理(122647)
研究(109888)
理学(106367)
理学院(105172)
管理学(103501)
管理学院(102953)
中国(81697)
(68824)
科学(68412)
(55602)
(55159)
研究所(51127)
(50271)
中心(48348)
业大(47564)
财经(44809)
北京(44552)
(42833)
(41489)
师范(41129)
(41037)
(40681)
农业(39175)
经济学(38059)
(34835)
经济学院(34318)
基金
项目(216947)
科学(169805)
基金(158271)
研究(158057)
(139581)
国家(138485)
科学基金(117314)
社会(99285)
社会科(93976)
社会科学(93949)
基金项目(83909)
(81124)
自然(76398)
自然科(74588)
自然科学(74571)
自然科学基金(73259)
教育(71254)
(69779)
资助(65524)
编号(63460)
成果(52244)
重点(48647)
(48418)
(45864)
(44438)
课题(43465)
科研(41870)
创新(41507)
教育部(41355)
国家社会(41324)
期刊
(133348)
经济(133348)
研究(91941)
中国(57654)
学报(52361)
科学(47969)
(44239)
管理(43263)
(40202)
大学(39530)
学学(36882)
教育(33975)
农业(31231)
技术(24873)
(23947)
金融(23947)
经济研究(22108)
财经(21309)
图书(20994)
业经(20718)
(18201)
问题(17563)
(17066)
科技(15453)
(15300)
林业(15063)
理论(15061)
书馆(14402)
图书馆(14402)
技术经济(14353)
共检索到45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强  张合平  
探索森林生态服务、生态补偿和生态经营的协同关系与耦合机制,能够实现以生态补偿带动精准扶贫,将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的困局兼而治之。运用森林外业调查、内业实验等方法,对南方红壤丘陵山地4种森林类型进行研究,测算结果表明:阔叶纯林在水源涵养和固土保肥功能方面优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纯林;针叶纯林的土壤碳储量最高;针阔混交林的植被固碳、生物多样性和综合效益均优于其他三种森林类型。提出成本法和效益法补偿标准的思路,并测算出4种森林的成本法补偿标准分布区间为638.25679.50元/hm2,成本法能够反映社会经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侯燕南  吴惠俐  项文化  邓湘雯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资源调查中典型的4种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生物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计算4种森林类型从林分蓄积量估算林分生物量的主要转换参数平均值,并分析影响转换参数的林分因子。结果表明:(1)杉木林、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森林类型中优势树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313 3、0.412 5、0.502 1和0.527 4,木材基本密度因树种种源、种系、立地条件、林龄、林分密度等因子的不同而不同。(2)杉木林、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1.308 9、1.265 4、1.423 3和1.391 3,根冠比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晓  方晰  喻林华  项文化  黄志宏  
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林(CL)、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落叶阔叶林(CA)、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LG)为对象,研究了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土层SOC、TN、TP含量随着森林树种增加而增加,LG、CA 0~30 CM土层SOC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L,但与PM差异不显著,CA各土壤层TN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CL、PM,但与LG差异不显著,CA各土壤层T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L、PM、LG;4种森林土壤SOC、TN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呈"倒金字塔"的分布模式,但TP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呈"圆柱体"的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家城  陈力  
亚热带多优势种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 ,依第 1优势种的耐荫、喜湿特性 ,可划分为 6个阶段 :(1 )针叶林阶段 ;(2 )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 ;(3)以阳生性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 ;(4)以阳生性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当中生性树种成为第 1优势树种表明演替已进入顶极阶段 ,此后 ,又以优势树种分布格局为依据 ,将顶极阶级分为第 5、第 6阶段 ;(5 )未发育完善的顶极阶段 ;(6 )发育完善的顶极阶段。据此 ,判定本文所研究的常绿阔叶林处于未发育完善的演替顶极阶段。干扰强度与强阳生性树种种群扩展程度呈正相关。若干扰导致强阳生性树种替代群落原第 1优势树种 ,称这种干扰为导致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小飞  杨智杰  谢锦升  易黎明  钟小剑  杨玉盛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进行17个月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2009-04—2010-08),天然林与人工林均表现为大气CH4汇,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年均氧化速率分别为32.01和25.31μg·m-2h-1,天然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10.83~75.02μg·m-2h-1,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7.66~46.40μg·m-2h-1;地表CH4氧化速率受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影响地表CH4氧化速率,而土壤温度对地表CH4氧化速率的影响则因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深度而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金磊  方晰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 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15 m层;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 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 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 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 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次生林改造或"针改阔"过程中,应加强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利用,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阔叶树种作为建群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翕   党鹏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变化特征及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为该地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的营林管理及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杉木和马尾松,以及次生林甜槠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真菌科为红菇科与蜡伞科。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表现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林>甜槠林;群落的β多样性在4种林分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真菌功能群,杉木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土壤真菌的优势营养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杉木林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而马尾松林、甜槠林和混交林主要以共生营养型为主,其次是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在以共生营养型为主的林分中,马尾松林的真菌共生营养型相比阔叶林和混交林减少,而病理营养型增加。土壤pH、速效钾(AK)及铵态氮(NH~+_4)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明显,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刚   庞庆玲   胡聪   徐超昊   张忠华  
【目的】分析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功能型的生态位特征,推断不同功能型树木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种间竞争差异,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中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基础上根据冠层高度、种群大小、耐荫性和种子传播方式将被选的40种树木划分为不同功能型,通过计测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不同功能型树木的生态位特征。【结果】喀斯特森林树木的生态位宽度普遍较低,表现为常见种>偶见种>稀有种,且三者的生态位宽度间差异显著;重力传播种的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动物和风力传播种,不同耐荫性和冠层高度功能型间的生态位宽度无显著差异;40种树木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同样较低,常见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显著高于偶见种和稀有种,上层种显著高于下层种,喜光种显著高于耐荫种,而重力传播种则显著低于动物和风力传播种;常见种与偶见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显著高于常见种与稀有种以及偶见种与稀有种间,动物与风力传播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显著高于动物与重力种间以及风力与重力种间,而中生与耐荫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则显著低于喜光与中生种以及喜光与耐荫种间。【结论】中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数树种占据较小的生态位空间并可能存在较低的种间竞争作用,不同树木功能型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差异可能与生境异质性和物种性状差异等存在密切联系。在进行退化生境植被重建时,可根据不同功能型树木的生态位特征合理构建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促进森林植被快速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甜  朱建华  肖文发  曾立雄  
以我国亚热带的8种森林类型的乔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幂函数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分别构建各森林类型的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结果表明: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材积与生物量均显著相关(R2>0.5,P<0.0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宋新章  郭培培  张小川  
选择中国亚热带分布较广的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采用分解袋法对其凋落叶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年分解系数为0.49,香榧分解最快,年分解系数为1.70,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榧、山核桃、青冈和马尾松。4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叶的初始氮、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预测这4个树种在亚热带分解快慢的良好指标。分解过程中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家来  章建斌  戴均华  李玲  孟洁  崔鸿侠  
建立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标准体系,主体标准随客体标准而定。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理论补偿标准为682.80元.hm-2,不同资源类型补偿标准有较大差异,从79.20到2226.90元.hm-2不等,林业苗圃最小,四旁林最大;根据不同地区资源质量、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特定地区的执行标准;部分补偿是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的普遍形式,确定部分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是实现资源价值补偿的有效途径;国家补偿和地方补偿标准是二者之间补偿比例问题,在湖北省国家补偿标准应在22.75%~69.67%之间,地方补偿标准应在30.33%~77.25%之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仲川泰则  李昌华  岩坪五郎  
对中国南部一个常绿阔叶林的溶质输入量、输出量和积存量进行了评价。输入量和输出量随季节而变化,并与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至初夏水量增大,溶质的输出量,特别是盐基阳离子,HCO_3~-和 Si 也随之增加。积累于流域中的硫(723eq/hm~2·a)可能是来源于中国西南部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由于内部循环,氮主要保存于土壤中(409eq/hm~2·a)。钾的损失受到内部循环的抑制。钠在生态系中则保持不强。镁在植被中的含量很高,但由风化的产出量也多。大气的钙输人量导致高的钙输出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江洪  余树全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自然和UV-B辐射滤减2种环境下6种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木荷、香樟、青冈和甜槠)凋落叶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除个别分解阶段外,各树种凋落叶在2种UV-B辐射环境下的干质量剩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加大;与对照相比,UV-B辐射滤减显著降低了6个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P<0.01),降幅为33.3%~69.6%,对香樟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小,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大;UV-B辐射处理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以UV-B辐射的影响更强烈;自然和UV-B辐射滤减环境下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与C∶N呈显著负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