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6)
- 2023(12909)
- 2022(10764)
- 2021(9930)
- 2020(7990)
- 2019(18257)
- 2018(17516)
- 2017(32245)
- 2016(17092)
- 2015(19171)
- 2014(18837)
- 2013(18972)
- 2012(18175)
- 2011(16966)
- 2010(17115)
- 2009(15979)
- 2008(14921)
- 2007(12830)
- 2006(11803)
- 2005(11234)
- 学科
- 济(83104)
- 经济(83033)
- 业(40556)
- 管理(40330)
- 中国(36229)
- 企(29528)
- 企业(29528)
- 方法(27469)
- 融(27175)
- 金融(27174)
- 地方(26079)
- 银(25202)
- 银行(25178)
- 数学(24767)
- 行(24591)
- 数学方法(24589)
- 农(21499)
- 业经(17333)
- 财(17241)
- 贸(16892)
- 贸易(16873)
- 制(16654)
- 易(16358)
- 农业(15021)
- 学(14419)
- 发(14174)
- 环境(13280)
- 地方经济(13134)
- 中国金融(11450)
- 体(10827)
- 机构
- 大学(241013)
- 学院(240624)
- 济(113014)
- 经济(110772)
- 研究(98129)
- 管理(84574)
- 中国(81167)
- 理学(70896)
- 理学院(69853)
- 管理学(68790)
- 管理学院(68326)
- 科学(55986)
- 京(54274)
- 财(50202)
- 所(49598)
- 中心(45052)
- 研究所(44765)
- 农(39129)
- 财经(38956)
- 经济学(37059)
- 院(35777)
- 江(35758)
- 北京(35732)
- 经(35612)
- 范(34411)
- 师范(34118)
- 经济学院(33284)
- 业大(31042)
- 农业(30212)
- 州(29747)
- 基金
- 项目(157045)
- 科学(125299)
- 基金(116015)
- 研究(115546)
- 家(101705)
- 国家(100918)
- 科学基金(85761)
- 社会(77234)
- 社会科(73571)
- 社会科学(73558)
- 基金项目(60666)
- 省(58534)
- 自然(52599)
- 自然科(51436)
- 自然科学(51425)
- 教育(51024)
- 划(50657)
- 自然科学基金(50483)
- 资助(47435)
- 编号(43993)
- 发(40504)
- 重点(36533)
- 成果(35797)
- 部(35456)
- 国家社会(33524)
- 发展(33276)
- 展(32761)
- 创(32614)
- 课题(32430)
- 中国(31349)
- 期刊
- 济(129244)
- 经济(129244)
- 研究(84877)
- 中国(56018)
- 融(39613)
- 金融(39613)
- 农(36616)
- 财(35812)
- 科学(35240)
- 学报(34487)
- 管理(33103)
- 大学(26622)
- 教育(25030)
- 农业(24965)
- 学学(24878)
- 经济研究(22487)
- 财经(19810)
- 业经(19199)
- 技术(19122)
- 问题(18110)
- 经(17334)
- 贸(15969)
- 国际(15368)
- 世界(15080)
- 业(14620)
- 资源(12257)
- 发(12120)
- 技术经济(11494)
- 现代(11404)
- 统计(11042)
共检索到398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华军 孙亚男
本文基于2003~2013年城市金融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论如下,五大城市群总体、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中游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最大,长三角与长中游城市群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趋势不一致,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也不一致。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梯度效应,呈现两极分化或多极分化趋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理 徐雷 钟坚
本文选取2000~2018年中国五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方法,揭示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同时对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敛散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在全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五大城市群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表现出"板块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在城市群间、城市群内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间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Markov链来看,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等级状态之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保险密度的流动性多表现为向上等级的转移,保险深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概率也较大。考虑空间效应后,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绝对β空间收敛、条件β空间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特征,并且影响各个城市群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主张在明晰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具有地域分异特征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空间动态关联,提出缩小保险业发展差距、助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青山 卢彦瑾
使用Dagum基尼系数、描述性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国五大城市群R&D资本存量差异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五大城市群R&D资本存量差异大,但呈缓慢下降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城市群之间;不同城市群内部以及不同城市群之间R&D资本存量差异大小及其演进趋势具有显著差异。R&D资本存量向五大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五大城市群内部R&D资本存量分布特点及演进趋势各不相同。鉴于此,揭示了中国五大城市群R&D资本存量差异与分布特征,从而为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及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R&D资本存量 差异 分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华军 孙亚男 徐春霞
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正在由"带状"转向"块状",区域经济正在由省域、行政区经济转向城市群经济。基于2002—2013年城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非均衡态势,由基尼系数刻画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2)长江中游、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1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梁红艳
合理有效的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有利于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实现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5—2016年我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借助引力模型确定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探究其运行效应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具有典型的多级分化现象;五大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紧密度逐步增加,网络等级度变化相对平稳,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网络结构日益稳定;网络密度的提升和网络效率的下降有助于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区域内差异的缩小,森严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有助于京津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在其他城市群作用不显著),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发展,一要充分考虑各城市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明确各城市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推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联动与空间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高度扁平化功能分工格局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二要增强物流枢纽城市空间生产能力,强化其对区域内落后城市的辐射力,实现整体繁荣与区域协调发展,避免断崖式局面的出现;三要积极改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消除要素流动制度性障碍,通过要素流动、区际贸易、企业分工合作等多种渠道实现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优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配置,强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使之高效低成本运转,提升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十大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收敛性。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均衡格局,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总体的相对差异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是群间差异,而群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小;各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延展性和极化特征;十大城市群中,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关中、山东半岛和北部湾城市群存在σ收敛,同时所有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传明 王卉彤 魏晓敏
研究目标: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等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利用2014年3月2015年12月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月度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珠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区域差异 基尼系数 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传明 王卉彤 魏晓敏
研究目标: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等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利用2014年3月~2015年12月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月度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内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导致互联网金融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研究创新:揭示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经验检验。研究价值:对于缩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城市群互联网金融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区域差异 基尼系数 收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谷浩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选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中游和成渝五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群中的城市中心性指数发现城市群中各城市在职能上呈现等级分布;每个城市群都拥有核心城市作为支柱带动城市群发展,核心城市具有显著的服务业中心性指数,制造业中心性突出的城市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处于城市群发展完善阶段,拥有多个核心城市联动发展;京津冀和成渝处于城市群的发展不均衡阶段,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分化明显;长中游仍处于城市群初级阶段,城市的中心性指数低,城市间联系强度低。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中心性 制造业 服务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刚 王光辉 刘勇 吴清
立足区域多维联系的网络视角,建立了多维网络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空间结构、关联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网络空间结构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具有明显的极核特征,层级结构比较显著,网络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地理衰减规律;2)在网络整体结构方面,城市多维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区域的网络分布态势,具有显著的“局域网”和小世界特征,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和叠加效应还需加强;3)在网络中心性方面,五大城市群信息联系网络的外向程度中心性>高铁联系>科技联系>资金联系,高铁联系的内向程度>科技联系>资金联系>信息联系;4)在网络相似性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整体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群与不同维度网络间的关联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5)在影响因素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均不同程度受地理空间、经济差异、制度差异、认知差异的影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大小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飞 黎佩雨 刘新智
文章以2008—2020年我国五大城市群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与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劳动力流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均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扩大这种促进作用;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通过门槛检验发现,五大城市群产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1.2289。对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流入规模的扩大,并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良好,各城市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类型包括:优质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轻度失调类和严重失调类等5类,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十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间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王山 刘文斐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来源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熵值法测算2000~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民生发展水平,采用Theil指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态势,但城市群之间分异显著;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群内部差异,但地区间差异的贡献呈迅速扩大态势;无论全样本还是分时期,社会发展差异、人民生活差异、生态建设差异对大多数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贡献和独立驱动作用都较高,而科技创新差异的贡献和驱动作用则都较小;每对双因子组合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各自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但这种强化作用在2008年之后有所减弱。研究创新: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并揭示了其背后驱动因素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探索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协同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民生发展 差异来源 地理探测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张晓萌 刘玉鑫 仲崇阳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日益增大,提升绿色TFP已经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3—2016年城市数据采用DEA的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五大城市群的绿色TFP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城市群绿色TFP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绿色TFP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绿色TFP差异均呈整体扩大趋势,技术效率差异的扩大是其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分布都呈现出右拖尾和极化趋势。(2)除成渝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群绿色TFP增长均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金融发展、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均没有显著拉动低水平城市绿色TFP提升,导致低水平趋同现象显著。随着绿色TFP指数的提高,各影响因素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3)城市群绿色TFP指数转移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低水平的邻域会阻碍本地区绿色TFP增长,而高水平的邻域对本地区绿色TFP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国安 陈诚 高雅婕
文章首先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测度我国五大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其次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最后通过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碳排放效率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的“N”型趋势,并且还呈现从技术效率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的趋势;(2)城市群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而绝对差异扩大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且呈现向高水平方向转变的趋势,内部具有稳定性;(3)交通一体化、环境规制、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禀赋会正向影响城市群碳排放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