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8)
2023(11721)
2022(9591)
2021(8871)
2020(6924)
2019(15777)
2018(14967)
2017(28020)
2016(14987)
2015(16429)
2014(15575)
2013(15658)
2012(14523)
2011(13391)
2010(12990)
2009(11605)
2008(11074)
2007(9259)
2006(8160)
2005(7181)
作者
(43320)
(36551)
(36198)
(34209)
(23119)
(17520)
(16124)
(14263)
(13975)
(12645)
(12378)
(12019)
(11591)
(11392)
(11339)
(11275)
(10817)
(10793)
(10623)
(10231)
(9035)
(8735)
(8649)
(8189)
(8175)
(8068)
(7826)
(7702)
(7204)
(7135)
学科
(67835)
经济(67770)
管理(43005)
(36863)
(28161)
企业(28161)
方法(27903)
数学(25541)
数学方法(25396)
中国(22723)
(16289)
(15187)
贸易(15182)
环境(15087)
(14856)
(14720)
(14050)
业经(12556)
地方(12154)
(11139)
农业(11012)
(10751)
(9720)
银行(9679)
(9325)
金融(9325)
(9309)
(9224)
技术(8903)
(8891)
机构
大学(214460)
学院(211539)
(97944)
经济(96392)
研究(80791)
管理(80601)
理学(70689)
理学院(69795)
管理学(68892)
管理学院(68510)
中国(60361)
科学(48555)
(45927)
(40167)
(40154)
(39106)
研究所(37155)
中心(35198)
业大(33945)
财经(33066)
经济学(31600)
农业(31152)
(30603)
(29604)
北京(28802)
经济学院(28632)
(27957)
(26786)
师范(26443)
科学院(25186)
基金
项目(151921)
科学(121363)
基金(115629)
研究(104389)
(104170)
国家(103415)
科学基金(88098)
社会(72149)
社会科(68696)
社会科学(68680)
基金项目(61717)
自然(57696)
自然科(56460)
自然科学(56439)
(55483)
自然科学基金(55435)
(48877)
教育(46343)
资助(45754)
编号(37234)
重点(34917)
(34666)
(33234)
国家社会(31932)
(31791)
创新(29984)
中国(29665)
教育部(29582)
科研(29560)
计划(28296)
期刊
(98961)
经济(98961)
研究(63320)
中国(38730)
学报(37088)
科学(35176)
(33815)
(28790)
管理(28064)
大学(27708)
学学(26673)
农业(23415)
经济研究(18757)
(17403)
金融(17403)
财经(16284)
问题(14707)
业经(14446)
教育(14309)
(14181)
(14084)
技术(13757)
(13235)
国际(12083)
世界(11994)
资源(11177)
科技(10224)
(10005)
技术经济(9731)
业大(9278)
共检索到304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珊   温榕冰   李建军   杨豪   陈婷婷   朱宁  
文章以中国五大城市群为案例,基于精细化的碳排放与用地景观栅格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5—2018年城市碳排放绩效,利用景观指数量化城市用地景观格局,再结合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揭示城市群碳排放绩效与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化规律,最后结合线性拟回归与Pearson相关性对城市群用地景观格局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碳排放绩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城市群内碳排放绩效比城市群间差异更大。(2)研究期间五大城市群间及内部景观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城市扩张指标“景观总面积”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东部城市群高于中西部;形状复杂性指标“景观形状指数”与紧凑型指标“分离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两者均表现为京津冀最高、珠三角最低。(3)城市群用地景观格局与碳排放绩效紧密相关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在京津冀、长江中游、珠三角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除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用地形状复杂度指数与紧凑度指数均抑制碳排放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国安   陈诚   高雅婕  
文章首先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测度我国五大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其次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最后通过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碳排放效率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的“N”型趋势,并且还呈现从技术效率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的趋势;(2)城市群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而绝对差异扩大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且呈现向高水平方向转变的趋势,内部具有稳定性;(3)交通一体化、环境规制、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禀赋会正向影响城市群碳排放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丽莉   杨予越   李长风   赵婷婷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构建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还能起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采用全局熵值法、标准差椭圆、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3—2019年中国五大城市群涵盖的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消费中心城市层级,考察各城市群消费中心城市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大城市群内部存在双核或三核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消费中心城市指数提升;(2)各城市群的消费中心城市在空间分布格局和时空演变趋势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各城市群的消费中心城市都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现象,且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程度最大;(3)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异呈现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谷浩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选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中游和成渝五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群中的城市中心性指数发现城市群中各城市在职能上呈现等级分布;每个城市群都拥有核心城市作为支柱带动城市群发展,核心城市具有显著的服务业中心性指数,制造业中心性突出的城市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处于城市群发展完善阶段,拥有多个核心城市联动发展;京津冀和成渝处于城市群的发展不均衡阶段,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分化明显;长中游仍处于城市群初级阶段,城市的中心性指数低,城市间联系强度低。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刚  王光辉  刘勇  吴清  
立足区域多维联系的网络视角,建立了多维网络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空间结构、关联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网络空间结构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具有明显的极核特征,层级结构比较显著,网络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地理衰减规律;2)在网络整体结构方面,城市多维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区域的网络分布态势,具有显著的“局域网”和小世界特征,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和叠加效应还需加强;3)在网络中心性方面,五大城市群信息联系网络的外向程度中心性>高铁联系>科技联系>资金联系,高铁联系的内向程度>科技联系>资金联系>信息联系;4)在网络相似性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整体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群与不同维度网络间的关联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5)在影响因素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均不同程度受地理空间、经济差异、制度差异、认知差异的影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大小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翔  韩杰  黄征学  刘光成  
探讨城市群间土地供给经济绩效的时空效应特征,特别是研究土地供给空间效应的城市群差异,不仅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也可为土地供给政策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在城市群经济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比分析城市群土地供给的直接效应及城市间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表现出显著的经济空间相关性;五大城市群中土地供给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土地供给量更为显著;传统"一刀切式"的土地供给政策需要结合不同城市群间土地供给经济绩效的差异进行改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冬  李健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选择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正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人口总量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影响较小。在城镇化发展早期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而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控制人口规模,降低能源强度,均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崔新蕾  白莹莹  
经济转型期间“以地谋发展”模式得以延续并驱动城市创新发展对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9年数据,利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评估工业地价补贴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工业地价补贴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既促进创新数量的增长也促进创新质量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投资效应会降低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效应,工资激励效应则会提升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的促进作用。(2)工业地价补贴显著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2012年及以后显著促进创新质量提升;在创新环境较差城市对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显著提高南方城市的创新质量。(3)拓展分析发现,工业地价补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数量、可持续创新均存在双门槛效应。因此,实行“以地引资”式的工业用地补贴关键是“因城施策”,政府应重视投资和激励政策对创新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经济长足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理  徐雷  钟坚  
本文选取2000~2018年中国五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方法,揭示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同时对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敛散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在全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五大城市群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表现出"板块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在城市群间、城市群内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间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Markov链来看,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等级状态之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保险密度的流动性多表现为向上等级的转移,保险深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概率也较大。考虑空间效应后,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绝对β空间收敛、条件β空间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特征,并且影响各个城市群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主张在明晰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具有地域分异特征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空间动态关联,提出缩小保险业发展差距、助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张晓萌  刘玉鑫  仲崇阳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日益增大,提升绿色TFP已经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3—2016年城市数据采用DEA的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五大城市群的绿色TFP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城市群绿色TFP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绿色TFP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绿色TFP差异均呈整体扩大趋势,技术效率差异的扩大是其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分布都呈现出右拖尾和极化趋势。(2)除成渝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群绿色TFP增长均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金融发展、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均没有显著拉动低水平城市绿色TFP提升,导致低水平趋同现象显著。随着绿色TFP指数的提高,各影响因素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3)城市群绿色TFP指数转移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低水平的邻域会阻碍本地区绿色TFP增长,而高水平的邻域对本地区绿色TFP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青山  卢彦瑾  
使用Dagum基尼系数、描述性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国五大城市群R&D资本存量差异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五大城市群R&D资本存量差异大,但呈缓慢下降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城市群之间;不同城市群内部以及不同城市群之间R&D资本存量差异大小及其演进趋势具有显著差异。R&D资本存量向五大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五大城市群内部R&D资本存量分布特点及演进趋势各不相同。鉴于此,揭示了中国五大城市群R&D资本存量差异与分布特征,从而为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及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华军  孙亚男  
本文基于2003~2013年城市金融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论如下,五大城市群总体、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中游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最大,长三角与长中游城市群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趋势不一致,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也不一致。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梯度效应,呈现两极分化或多极分化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鑫  傅凡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