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2)
2023(14758)
2022(12003)
2021(11347)
2020(9427)
2019(21401)
2018(20792)
2017(39559)
2016(20993)
2015(23134)
2014(22456)
2013(21885)
2012(19810)
2011(17854)
2010(18024)
2009(17081)
2008(15902)
2007(13725)
2006(11872)
2005(10972)
作者
(58004)
(47943)
(47865)
(45519)
(30401)
(23136)
(21728)
(18844)
(18591)
(16975)
(16480)
(16065)
(15178)
(15128)
(15056)
(14848)
(14320)
(13974)
(13850)
(13728)
(11824)
(11755)
(11667)
(10945)
(10937)
(10864)
(10465)
(10265)
(9559)
(9401)
学科
(82643)
经济(82556)
(56907)
管理(55701)
(44846)
企业(44846)
方法(40326)
数学(36737)
数学方法(36152)
中国(31583)
(28763)
金融(28762)
(27575)
银行(27542)
(26561)
(22139)
(21523)
(19510)
(19441)
贸易(19424)
(19085)
业经(18443)
(14506)
农业(14446)
(14407)
理论(14382)
财务(14368)
财务管理(14344)
地方(13836)
企业财务(13667)
机构
大学(286116)
学院(284930)
(124449)
经济(122213)
管理(109576)
研究(96254)
理学(94698)
理学院(93741)
管理学(91962)
管理学院(91497)
中国(85013)
(59887)
(57419)
科学(56290)
(47618)
(47123)
中心(46610)
财经(46323)
研究所(43205)
(42544)
业大(41453)
经济学(40417)
(39636)
北京(38201)
农业(37616)
经济学院(36658)
财经大学(35062)
(34446)
(33708)
师范(33246)
基金
项目(193472)
科学(152493)
基金(143597)
研究(137820)
(126748)
国家(125761)
科学基金(107810)
社会(90666)
社会科(86252)
社会科学(86230)
基金项目(74642)
(72440)
自然(69674)
自然科(68217)
自然科学(68197)
自然科学基金(67039)
教育(63937)
(62102)
资助(60009)
编号(53375)
重点(44023)
(43745)
成果(42171)
(41369)
(40521)
国家社会(39158)
创新(38761)
教育部(38011)
科研(37667)
课题(36946)
期刊
(124879)
经济(124879)
研究(86815)
中国(56649)
学报(45228)
(44634)
金融(44634)
(42936)
(42294)
科学(41516)
管理(40673)
大学(34973)
学学(33251)
农业(28070)
教育(27469)
技术(24316)
财经(23164)
经济研究(22982)
(19903)
业经(18780)
(16436)
问题(15952)
(15648)
统计(15245)
国际(14798)
(13995)
世界(13849)
技术经济(13695)
理论(13185)
(13143)
共检索到424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洪珍  
2013年被誉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传统金融界从资源到技术、从人才到模式、从市场到权威,全方位地面临着互联网力量的蚕食。"颠覆"与"创新"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重塑了金融产业的参照和坐标——"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2P"、"众筹"、"金融普惠"等纷繁复杂的词汇扑面而来。新一代金融产业参与者面对欣欣向荣的市场格局同时,更多地则是内心难掩的忐忑不安。如果将"互联网金融"视为一个"新大陆",能够越过风浪平稳着陆的毕竟是少数,现实中昙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目前国内存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支付清算、互联网信用业务以及网络货币等四大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影响整体较小,对银行部门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可能较为深远,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但目前极为有限。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两面性,目前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了风险的内在关联性。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伟  崔万田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实体产业经济和真实金融交易而产生的新型金融业务活动,可以通过对借贷资金的计划、控制以及合理分配盘活金融参与主体的流动资产,提升产业链内参与主体的运作效率。近年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因资金链断裂或者金融欺诈行为而导致供应链金融崩塌的事件频发,对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文章认为,有必要通过健全互联网金融发展机制、制定行业标准以及建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应急机制,加强对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以促进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念  王海军  赵立昌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的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尽管国内外学者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而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活动来看,其主要的模式就是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众筹以及比特币等五种形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拓展市场交易边界以及节约人的劳动时间等四个方面,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在推动实现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交易脱媒、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对中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文波  
引入互联网金融,提出"众筹+PPP"和"P2P+PPP"两种模式,为有效开拓PPP项目资金来源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思路和现实可行的方案,可供PPP模式推进过程中借鉴和进一步探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庆  王越  
互联网作为一种颠覆性力量,已经将音乐、图书这些传统行业彻底颠覆,而当其将触角延伸到金融业时,整个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互联网的逻辑想要真正理解互联网金融,首先要弄清楚中国互联网的逻辑。互联网逻辑之一:用户比收入重要。周鸿祎在谈到互联网本质的时候借用过毛泽东这样一句话: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地就是你的收入,人就是你的用户。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用户为王,用户利益要大于商业利益。有人认为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互联网理财产品高收益率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公司自己在掏腰包补贴。但这却是符合中国互联网逻辑的,早期赚钱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这才是关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颖  张友棠  
当下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中,金融机构储存的数据日渐庞大,客户数据爆发式增长。为改善客户体验、提高系统运算与处理能力,云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风险包括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三方面,其中商业风险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的日常经济交易和事项息息相关,是云金融视阈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从自身角度可以进行预警与防控的。文章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风险所包含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基于云金融视阈从风险预警管理视角出发,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商业风险进行研究,详细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模式、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及预警结果分析,引导行业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预警管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霍兵  
互联网连接模式从2007年以前的等级模式演进到现在的聚合模式,导致互联网金融中的参与者有更多的连接方式且更隐蔽。由此,针对互联网金融外生的交易系统风险和内生的交易特性风险,政府应从物理层次、逻辑层次和内容层次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建立信任、成本、效率、多方等多维度的监管原则。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洁  
区块链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将信息数据以块状存入区块链系统内不同节点,各节点则通过一定的次序规律进行连接的公开交易数据记录技术,其特征包括:去中心化、去信任、信息数据可靠性及系统的共同维护性。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属性与金融属性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相契合,都是通过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升级,因此二者在理论上可以进行融合发展。文章从区块链技术特征角度入手,提出"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底层架构方式,为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产业相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总结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发展策略和风险防范策略角度提出了"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路径,即健全我国区块链法律法规,为"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提供最优环境;拓展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技术与手段,以金融监管创新的形式规范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奇超  
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比较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好地判断和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因此只有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才能更好地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通过金融发展理论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金融结构的比较得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通过"连接"对传统金融的深入、广泛、灵活和方便的升级和改造,是金融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庆炜  张晓锋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初,便备受关注,它的草根性、低门槛和接地气使老百姓趋之若鹜,国内互联网金融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其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整套制度、规范和监管,其运转过程中所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性展开分析,进而剖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所在,探索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之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丁玉  卢国彬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爆炸式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监管却处于滞后状态。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和金融"二重"属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比传统金融机构更突出,法律合规风险突出,并具有独特的信息技术风险,"长尾"效应加剧和扩大了风险的外部性和破坏性。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风险的复杂性基础上,从功能监管、互联网技术、金融风险、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和监管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念  王海军  
在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及"普惠金融"政策启动之际,金融的互联网与互联网式的金融交互发展,集中爆发,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而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活动看,其主要模式是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众筹以及比特币五种形态。互联网金融将对中国实现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产生深远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