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10)
2023(19504)
2022(16355)
2021(15223)
2020(12676)
2019(29017)
2018(28389)
2017(54617)
2016(29066)
2015(32467)
2014(32253)
2013(31957)
2012(29798)
2011(27105)
2010(27375)
2009(25737)
2008(24562)
2007(21505)
2006(19301)
2005(17957)
作者
(80253)
(66943)
(66567)
(63559)
(42916)
(31930)
(30322)
(25967)
(25849)
(23967)
(23138)
(22495)
(21374)
(21296)
(20929)
(20919)
(19712)
(19426)
(19363)
(18906)
(16992)
(16192)
(16178)
(15522)
(15350)
(15154)
(14689)
(14368)
(13430)
(13131)
学科
(138843)
经济(138697)
管理(82040)
(79804)
(63224)
企业(63224)
方法(55229)
数学(49501)
数学方法(48974)
中国(42498)
(35737)
(33514)
地方(32360)
(30865)
金融(30864)
(29849)
银行(29828)
(28817)
业经(28795)
(27912)
(26668)
贸易(26645)
(25896)
农业(24134)
(23113)
(19683)
财务(19616)
财务管理(19572)
环境(19039)
企业财务(18649)
机构
学院(409354)
大学(408867)
(188641)
经济(185123)
管理(157402)
研究(144862)
理学(133879)
理学院(132484)
管理学(130511)
管理学院(129748)
中国(119201)
(88367)
(86401)
科学(80456)
(71515)
财经(68768)
中心(67559)
研究所(63976)
(62580)
(61420)
(60441)
经济学(59946)
北京(55611)
经济学院(53756)
业大(52949)
(52254)
(52074)
师范(51784)
财经大学(51005)
(48943)
基金
项目(263117)
科学(209762)
研究(196549)
基金(194123)
(167239)
国家(165881)
科学基金(143563)
社会(129350)
社会科(122941)
社会科学(122916)
基金项目(100501)
(99638)
教育(89671)
自然(89048)
自然科(87029)
自然科学(87011)
自然科学基金(85519)
(84162)
资助(81112)
编号(78287)
成果(64277)
(60416)
(59949)
重点(59160)
国家社会(54787)
课题(54687)
(54513)
教育部(52486)
创新(51062)
人文(50984)
期刊
(213275)
经济(213275)
研究(132348)
中国(86236)
(67717)
管理(61015)
(57374)
金融(57374)
(55461)
科学(54125)
学报(53964)
大学(43365)
学学(40832)
教育(40803)
农业(37127)
技术(36802)
经济研究(35962)
财经(35427)
业经(32467)
(30578)
问题(27447)
(24880)
国际(22808)
世界(21907)
技术经济(21484)
统计(21414)
(19933)
理论(19371)
(19089)
商业(18402)
共检索到646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松  周虹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为正,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新时期货币政策应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此外,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财政政策及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后并不一致。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基于1990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FDI通过其资本积累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有随时间而强化的趋势;金融发展具有放大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但目前来看这一影响还比较小;"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金融抑制"现象已有所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莎  王军  
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证劵和保险3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选取普惠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3个维度的11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民间金融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及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民间金融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金融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民间金融主要通过第二产业影响经济增长,而对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发展并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民间金融主要通过对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长,其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将民间资本引向了中小企业,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璐璐  
基于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影响对外贸易的不同融资渠道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对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具有明显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放大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银行信贷可能由于过多流向低效国企而削弱这种正向作用;融资渠道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在信贷依赖型地区,银行信贷与外商直接投资是相互替代关系,在外资依赖型地区,二者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沈琦  
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政府参与背景下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即处于倒"U"型右半部分;随着各类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财政支出与包容性金融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交叉效应,说明现阶段的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在财政支出下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弱化。据此,提出要适时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并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对政府支出的力度进行调整,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扬  李云海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私募风投(PEVC)融资额/GDP3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为门限变量且变量值超过门限值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以PEVC融资额/GDP为门限变量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当风险投资方向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时,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金花  熊学萍  
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是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2004~2012年期间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在金融深度方面,货币化程度、证券化程度和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曲线关系;在金融宽度方面,金融从业人数和保险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N型关系,金融机构密度与经济增长则呈正向线性关系。以上结果说明,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非完全一致;在不同阶段保持适度的金融发展规模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晓玲  张毅  
基于30个省份199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VAR估计模型,对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并没有显著地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但较大地推动了其自身的发展;经济增长推动了金融发展、产业升级及其自身的发展;产业升级对金融发展及其自身有着推动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晓玲  张毅  
基于30个省份199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VAR估计模型,对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并没有显著地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但较大地推动了其自身的发展;经济增长推动了金融发展、产业升级及其自身的发展;产业升级对金融发展及其自身有着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