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0)
2023(17357)
2022(14885)
2021(13807)
2020(11437)
2019(26542)
2018(26266)
2017(50872)
2016(27212)
2015(30511)
2014(30323)
2013(30314)
2012(28347)
2011(25871)
2010(25948)
2009(24042)
2008(23374)
2007(20467)
2006(18419)
2005(16881)
作者
(78862)
(65470)
(65215)
(61962)
(42114)
(31344)
(29589)
(25685)
(25017)
(23518)
(22524)
(22175)
(20974)
(20957)
(20378)
(20166)
(19386)
(18735)
(18728)
(18697)
(16561)
(16175)
(15753)
(14979)
(14807)
(14689)
(14458)
(14181)
(13288)
(12864)
学科
(131717)
经济(131584)
管理(74738)
(71657)
(56611)
企业(56611)
方法(52328)
数学(45717)
数学方法(45348)
中国(36877)
(32323)
地方(30393)
业经(27361)
(27098)
(25493)
(24419)
贸易(24401)
(23596)
农业(22226)
(21639)
(19577)
银行(19528)
(19505)
金融(19504)
(18847)
环境(18731)
(18133)
地方经济(17498)
理论(17341)
技术(17209)
机构
大学(394609)
学院(391020)
(172020)
经济(168689)
管理(151357)
研究(141948)
理学(129971)
理学院(128456)
管理学(126512)
管理学院(125808)
中国(107688)
(85679)
科学(83697)
(76919)
(71811)
研究所(65037)
中心(62140)
(61882)
财经(61259)
(57106)
(55821)
北京(55367)
业大(54945)
经济学(53523)
(52252)
师范(51802)
(51194)
经济学院(48054)
农业(48034)
(46016)
基金
项目(259148)
科学(204595)
研究(191222)
基金(189483)
(164787)
国家(163421)
科学基金(139877)
社会(123462)
社会科(117121)
社会科学(117094)
基金项目(99546)
(98278)
自然(88433)
教育(86725)
自然科(86372)
自然科学(86352)
自然科学基金(84864)
(83106)
资助(78867)
编号(76341)
成果(62679)
(58811)
(58383)
重点(57975)
课题(53234)
(53173)
国家社会(51695)
教育部(50455)
创新(49666)
科研(48900)
期刊
(195789)
经济(195789)
研究(125397)
中国(79113)
学报(59169)
管理(57617)
(56566)
科学(56191)
(56113)
大学(45155)
教育(42471)
学学(42358)
农业(39350)
(38167)
金融(38167)
技术(33670)
经济研究(32869)
财经(30899)
业经(29899)
(26615)
问题(25191)
(21353)
(20880)
技术经济(20676)
世界(20028)
图书(19507)
国际(18937)
理论(18501)
商业(17708)
现代(17601)
共检索到599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印成  高杰  
当今互联网已经与社会、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深度融合,互联网为促进网络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分析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在构建计量经济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回归模型结论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以促进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张家平  惠宁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连刚  王树锋  
文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对金融政策改革以更好的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晓辉  
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1—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科技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1991—2005年间,科技中介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88%,表明科技中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俞立平  
本文认为,在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龙头,对其进行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初级应用、互联网高级应用等四个方面选取8个二级指标建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为测度我国及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互联网及信息化发展政策,分析各地区互联网发展差距,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松  周虹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为正,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新时期货币政策应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此外,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财政政策及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后并不一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继生  
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我国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边际贡献随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调控国家预算内投资和国内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它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就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各地区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边际贡献依经济发展水平和东中西部地理位置差异近似呈“倒U型”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立威  景峰  
根据2003—2011年9年间我国31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实际GDP的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建立了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互联网扩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2007年以后逐渐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0%,人均实际GDP提高大约1.38%;由于各地工业化水平等发展基础的差异,互联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建立滞后效应模型发现,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在第5年达到最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国平  袁孝科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采用我国1952—2007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并进一步分析了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响应。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