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8)
- 2023(13638)
- 2022(11734)
- 2021(10875)
- 2020(9418)
- 2019(21944)
- 2018(21427)
- 2017(41028)
- 2016(22213)
- 2015(25089)
- 2014(24364)
- 2013(24269)
- 2012(22979)
- 2011(20870)
- 2010(20741)
- 2009(19627)
- 2008(19417)
- 2007(17445)
- 2006(15064)
- 2005(13425)
- 学科
- 济(101787)
- 经济(101705)
- 管理(63556)
- 业(62713)
- 企(50719)
- 企业(50719)
- 方法(46759)
- 数学(41862)
- 数学方法(41539)
- 中国(28436)
- 农(26479)
- 财(23296)
- 地方(22749)
- 业经(20833)
- 贸(20603)
- 贸易(20591)
- 易(19995)
- 技术(19429)
- 学(18055)
- 农业(17847)
- 制(17709)
- 银(15532)
- 银行(15502)
- 融(15482)
- 金融(15480)
- 行(14849)
- 环境(14541)
- 和(14280)
- 务(13672)
- 财务(13651)
- 机构
- 大学(317135)
- 学院(315081)
- 济(140171)
- 经济(137571)
- 管理(123572)
- 研究(110359)
- 理学(106614)
- 理学院(105411)
- 管理学(103968)
- 管理学院(103347)
- 中国(84961)
- 京(66723)
- 科学(65152)
- 财(62020)
- 所(55330)
- 农(51135)
- 中心(50960)
- 研究所(50297)
- 财经(49687)
- 江(47401)
- 经(45251)
- 业大(44428)
- 经济学(44204)
- 北京(42196)
- 范(41254)
- 师范(40920)
- 经济学院(40018)
- 农业(40005)
- 院(39593)
- 州(37066)
- 基金
- 项目(211058)
- 科学(168107)
- 研究(155808)
- 基金(154593)
- 家(133932)
- 国家(132853)
- 科学基金(114412)
- 社会(101918)
- 社会科(96759)
- 社会科学(96728)
- 省(83365)
- 基金项目(81856)
- 自然(71674)
- 教育(71587)
- 自然科(70054)
- 自然科学(70031)
- 划(69431)
- 自然科学基金(68818)
- 资助(62990)
- 编号(61314)
- 成果(49459)
- 部(48306)
- 创(48171)
- 重点(48013)
- 发(46854)
- 创新(44402)
- 课题(43281)
- 国家社会(42807)
- 教育部(41603)
- 人文(40254)
- 期刊
- 济(150366)
- 经济(150366)
- 研究(94537)
- 中国(64313)
- 财(47228)
- 学报(45895)
- 农(45245)
- 科学(44866)
- 管理(44575)
- 大学(34872)
- 教育(33031)
- 学学(32575)
- 农业(30895)
- 融(29852)
- 金融(29852)
- 技术(28040)
- 经济研究(25271)
- 财经(24861)
- 业经(23405)
- 经(21444)
- 问题(19999)
- 业(18693)
- 贸(18070)
- 技术经济(18022)
- 统计(16673)
- 策(15995)
- 科技(15780)
- 世界(15337)
- 资源(15182)
- 国际(15072)
共检索到470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常玉 薛莹洁 吴泽巽
针对中国互联网创新现实情境,结合互联网创新特点,从互联网创新环境、互联网创新投入和互联网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中国互联网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第三方客观数据,运用改进灰色关联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域互联网创新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互联网创新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东部沿海省域互联网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省域;河北、辽宁、安徽等省域存在创新维度间发展不均衡现象,制约着互联网创新发展。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互联网创新现状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静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中高速增长及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发展需求,这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基于此,首先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和实践状况、西咸新区科技创新机遇,进一步通过对西咸新区"互联网+"科技创新现状及其SWOT的分析,提出西咸新区"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建设实施路径。研究表明:激发创新活力,打响"创业在西咸新区"的品牌;注重对创新核心要素扶持,实现创新领军人才集聚;积极与行业协会对接,打造两类内生型创新企业;修炼高级生产要素能力,"有力度"但"有选择"设计招商政策的四大建设路径,能够更好地发挥西咸新区自身资源优势,把握好发展机遇,能够让"互联网+"为西咸新区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平 何维达
依据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182家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研发投入强度作为技术创新的替代变量,从市场规模、盈利能力、营运效率视角,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实证研究技术创新对于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1.52%,呈逐年提高态势。研发投入强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互联网公司的市场规模增速与资产营运效率。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可能存在促进作用,但未得到大部分时期数据支持。因此,要统筹协调促进研发资源聚合,引导有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加强数据存储、信息传输与高性能计算等基础层技术攻关,促进基础层资源云化,以辐射更多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公司成长 研发投入 互联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磊 杜宝贵
为了探究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我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选取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产业、基建、政策7个条件变量,从条件组态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构型和发展路径。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并不能通过单个变量达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而是通过条件组态形式发挥作用;技术、市场、产业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条件,三者的变化组合分别在不同条件组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5条,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技术+市场+产业驱动型、技术+产业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技术+市场驱动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诗伟 朱业
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16个省市2009~2013年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构建空间Dubin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产业集中会加大区域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加剧了金融风险溢出;金融业规模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抑制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开放与政府干预也是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琦 柴亮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加强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实证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婷 王玮蓉 姚昀辰
以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BM-Malmquist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测算并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中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最高的十大省(区、市)进行重点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效率较低,但有向好趋势,区域间呈现出“西部>东部>中部”的态势;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拉动作用抵消了技术效率衰退的影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最高的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出现科技创新投入冗余和技术进步不足的问题。为实现我国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需从区域协同、技术进步、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婧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使用1998~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数据,研究中国区域创新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结论包括:Theil熵值和MoranI值及Moran散点图表明13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及其相对增长速度存在空间不平衡性,区域间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别对创新的中间产出、专利和最终产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R&D经费对专利产出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产出均有显著影响,而R&D人员投入和GDP对专利产出有显著影响,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影响并不显著。考虑空间因素后,模型的拟合效果改善,进一步验证了创新发展的空间依赖性。
关键词:
区域创新 集聚 空间相关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茶洪旺 左鹏飞
本文在利用熵权法构建互联网资源指数的基础上,应用扩展的Co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资源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互联网资源对于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劳动力因素,而弱于资本因素;(3)资本、劳动力与互联网资源三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资源 面板数据 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婷
文章选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提供的2000—2017年季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根据数据性质分别建立VAR和VECM模型,采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会提高现金漏损率,降低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支付的发展会降低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扩大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银行的使用会提升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缩小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霞 范德成
为了研究中国各省区当前的投资环境状况,本文通过建立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中国的31个省(包括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托《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43个指标首先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各省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最后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德力
颠覆性创新是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市场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时理想的选择,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创新实例蕴涵的规律性东西的提炼和发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淘宝网以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格局,成功地培育了中国网络购物的大市场。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占领市场份额,并探讨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的创新条件、路径及其后续持续性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青青 仲伟周
文章试图从人力资本角度来解释不同地区互联网使用对科技创新水平影响效果的差异性,基于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互联网使用、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人力资本门槛,而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使用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果显著增强,同时上述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也得到了较好地验证。
关键词:
互联网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门槛回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亮 史晋川 李仙德 张海霞
创新发展是国家及区域间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属性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结合2005—2015年互联网及创新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的时空关联及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可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网络高效分工下的多重正反馈循环机制,属于新经济结构下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的新路径;(2)中国省域互联网的发展已形成明显的"沿海—内陆"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非收敛性特征和多重轴—辐结构,区域间"数字鸿沟"现象更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王素云
文章探讨在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互联网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的影响。文章指出互联网可以通过信息成本节约效应、溢出效应和异质性作用三个路径提升一国的对外贸易量。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修正了引力模型,利用各省市互联网用户数作为代理变量,考察金融危机后互联网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增长,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文章考察了互联网对货物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样本检验了互联网对货物贸易中初级品、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之间的影响差异。数据表明,在货物贸易的结构分析中,互联网对消费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互联网人数每增加1%,消费品进口额则增加1. 469%,这种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也显示出我国消费升级与国内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