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0)
2023(9782)
2022(8240)
2021(8076)
2020(6621)
2019(15707)
2018(15664)
2017(28877)
2016(15274)
2015(17376)
2014(17277)
2013(16715)
2012(15186)
2011(13902)
2010(13959)
2009(12873)
2008(12540)
2007(11195)
2006(9668)
2005(8797)
作者
(41116)
(34129)
(33878)
(32361)
(21671)
(16341)
(15374)
(13211)
(12890)
(12265)
(11656)
(11490)
(10991)
(10888)
(10568)
(10384)
(10176)
(9819)
(9705)
(9674)
(8524)
(8159)
(8141)
(7851)
(7668)
(7596)
(7497)
(7453)
(6803)
(6798)
学科
(63542)
经济(63470)
管理(46613)
(44961)
(38185)
企业(38185)
方法(30638)
数学(27343)
数学方法(26807)
中国(20735)
技术(17142)
(15825)
(13858)
贸易(13843)
(13617)
(13590)
业经(13381)
技术管理(12317)
(11934)
理论(11370)
(10759)
银行(10755)
(10450)
(10352)
农业(9938)
(9621)
金融(9620)
(9027)
(9018)
地方(9016)
机构
学院(213567)
大学(213007)
(93956)
经济(92264)
管理(84343)
理学(72566)
理学院(71826)
研究(70634)
管理学(70489)
管理学院(70084)
中国(56886)
(45113)
(41580)
科学(39914)
(34052)
财经(33212)
中心(32356)
(31028)
研究所(30705)
(30383)
经济学(29855)
北京(29310)
(27080)
(26884)
师范(26864)
经济学院(26819)
业大(26445)
(25483)
(25006)
财经大学(24775)
基金
项目(139750)
科学(112172)
研究(105955)
基金(102697)
(88671)
国家(87954)
科学基金(76680)
社会(68896)
社会科(65396)
社会科学(65384)
(53453)
基金项目(52931)
教育(50103)
自然(47747)
自然科(46808)
自然科学(46801)
自然科学基金(46020)
(45021)
资助(42875)
编号(42073)
(34609)
成果(34240)
(31834)
重点(31599)
创新(31481)
课题(29953)
(29902)
国家社会(29347)
教育部(28097)
大学(27506)
期刊
(101451)
经济(101451)
研究(66555)
中国(46853)
管理(34967)
(32024)
教育(28656)
科学(28186)
学报(26605)
(24363)
技术(22374)
大学(21681)
学学(19920)
(19321)
金融(19321)
经济研究(17628)
农业(16924)
财经(16610)
业经(15369)
(14484)
问题(12724)
技术经济(12607)
(12355)
统计(12329)
(12012)
科技(11558)
世界(11210)
(10809)
国际(10702)
图书(10347)
共检索到32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旭理  胡文根  
老年社会学中的脱离理论和嵌入理论、角色理论和活动理论、年龄分层理论和交换理论以及认同理论和老年亚文化理论,分别为互助幸福院、守门人、时间银行和合租互助等互助养老模式提供了学理依据。互助养老是对我国现行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持的养老体系的超越性补充,较好回应了家庭照料功能式微、政府承载能力有限与市场养老逐利倾向等难题。创新互助养老,既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助养老治理格局,也要建构有规有为有度的互助养老方略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强  王浩  敦帅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随技术革命、创新模式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兴起更替。本文在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演变路径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以伦敦、纽约、首尔和东京为例,分析总结了其在科技金融互补、创新生态优化、公民创新共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模式、路径与特点,并进一步结合我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提出着力营造创新型社会氛围、广泛吸纳创新主体意见需求、协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并及时调整社会治理政策响应科技变革等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海  孔莉霞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海  孔莉霞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施勇峰  
本文以善治理论为指导,以杭州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在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和责任,并具体探讨了杭州市科技管理部门在推进孵化模式创新中的做法和体会,供大家交流探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蔡鹰  李思东  杨磊  黄娜  吴湛霞  
在认真考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时代背景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传统模式和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中的优点进行融合,重新设计实验教学教案结构和要求,充分发挥手机APP和"种子学生"的作用,调整教师的定位,形成"融合式"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修方  
高职体育教学要与专业职业需求紧密相连。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本质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四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模式的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滨  李平  朱光  
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良性互动,可以极大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科技创新和金融的角度,对一些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进行研究,梳理了4种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互动的典型模式,分别为面向科技创新的金融创新模式、将金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模式、利用闲置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模式、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融合发展模式。针对每一种模式给出相应范例城市,总结其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成功因素。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些典型模式的共性,及其对我国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相关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樱  古继宝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现象。论文通过归纳法给出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自然、历史、居民、政府等四大要素是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所在。论文选择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作为典型,通过将区域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对三大模式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发现模式之间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差异化的一面。从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角度分析得出,我国模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趋同的力量与各自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力量同时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各自探索、形成区域特色的力量更为强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丽娟  邱梦华  
文章以上海市互助养老的"时间银行""老伙伴计划""为老服务志愿组织"三个典型的模式为范例,从模式的运行过程角度出发,以维持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作为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对三种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城市互助养老服务运行中的困境,认为应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资金筹集和使用、组织内部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评估与反馈指导等方面,完善城市互助养老模式运行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康  李放  
从"村庄本位"角度提出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关键在于自主治理。美国"村庄"互助养老的本质特征就是"老年群体本位"自主治理,其通过"在地化养老"目标统领、自主组织引领、适应性规则供给、以老年人为基础的资源供给、全过程监督等保证互助养老福利的合作生产与有效供给。深化中国农村互助养老自主治理,需要树立人本主义与合作生产理念,建构以自治基础的合作治理体制,培育自主组织引领的参与式治理方式,完善资源保障、制度供给与多元互助的长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内外协同、上下互动的"发展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志强  王凤芝  
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河北省首创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已在全省推广。在市场经济主义泛滥的现代社会,以熟人社会邻里相助为依托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由于农村文化和社会结构冲突下农村社区互助文化基因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是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实际的理性选择,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养卉  龚大鑫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甘肃农村养老保障典型模式的调查研究入手,集中分析了甘肃农村现行的养老保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甘肃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