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8)
- 2023(12061)
- 2022(10053)
- 2021(9254)
- 2020(7454)
- 2019(16769)
- 2018(16457)
- 2017(30416)
- 2016(16156)
- 2015(18264)
- 2014(17748)
- 2013(17401)
- 2012(16574)
- 2011(15355)
- 2010(15456)
- 2009(14162)
- 2008(13934)
- 2007(12408)
- 2006(11328)
- 2005(10254)
- 学科
- 济(75236)
- 经济(75168)
- 管理(40543)
- 业(36425)
- 中国(28266)
- 企(26460)
- 企业(26460)
- 方法(23770)
- 农(21998)
- 地方(21605)
- 数学(20650)
- 数学方法(20497)
- 业经(16857)
- 贸(16278)
- 贸易(16262)
- 易(15803)
- 农业(14679)
- 财(14000)
- 银(13688)
- 银行(13676)
- 制(13607)
- 融(13502)
- 金融(13500)
- 行(13441)
- 发(13352)
- 学(12622)
- 环境(12464)
- 地方经济(11550)
- 和(10543)
- 发展(10045)
- 机构
- 学院(225185)
- 大学(222771)
- 济(101227)
- 经济(99316)
- 研究(87380)
- 管理(79078)
- 中国(68828)
- 理学(65883)
- 理学院(65049)
- 管理学(64026)
- 管理学院(63597)
- 京(49625)
- 科学(49567)
- 财(45394)
- 所(43751)
- 研究所(39264)
- 中心(38980)
- 农(35341)
- 财经(34768)
- 江(34365)
- 范(32646)
- 北京(32632)
- 师范(32364)
- 经济学(32339)
- 经(31745)
- 院(31702)
- 经济学院(28952)
- 业大(28619)
- 州(27978)
- 农业(27181)
- 基金
- 项目(143144)
- 科学(113234)
- 研究(110745)
- 基金(102500)
- 家(88760)
- 国家(87988)
- 科学基金(74578)
- 社会(72006)
- 社会科(68198)
- 社会科学(68189)
- 省(54824)
- 基金项目(52385)
- 教育(50680)
- 划(46444)
- 编号(44949)
- 自然(43728)
- 自然科(42701)
- 自然科学(42692)
- 资助(42137)
- 自然科学基金(41931)
- 成果(37722)
- 发(37349)
- 重点(33145)
- 课题(33086)
- 部(32311)
- 发展(30992)
- 国家社会(30503)
- 展(30477)
- 创(29820)
- 中国(28905)
- 期刊
- 济(122991)
- 经济(122991)
- 研究(76836)
- 中国(55626)
- 农(35024)
- 财(32887)
- 管理(32205)
- 教育(32075)
- 学报(30843)
- 科学(30833)
- 融(25974)
- 金融(25974)
- 农业(24594)
- 大学(24135)
- 学学(22128)
- 经济研究(21459)
- 业经(20556)
- 技术(20483)
- 财经(17656)
- 问题(15832)
- 经(15498)
- 贸(14899)
- 世界(13785)
- 国际(13720)
- 业(13583)
- 图书(12388)
- 坛(11257)
- 论坛(11257)
- 技术经济(10824)
- 商业(10153)
共检索到369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韬钦
"智力丝绸之路"建设强调了文化科技与商贸合作的互补关系,文化的交融能够指引带动国际商贸合作,国际商贸合作也必然消除贸易摩擦实现区域整体繁荣,这种协同关系也是各国在价值观上增进理解互信的过程。因此,中国互利共赢的均衡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智力丝绸之路"的搭建,更符合沿线国家的整体利益。本文以中国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视角,研究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探讨"一带一路"智力共享共建平台建设重点及难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何伦志
新疆口岸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沿,其发展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疆口岸建设发展严重滞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口岸建设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投资者和受益者严重分离抑制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铁路口岸数量少、中方外贸企业处于被动状态等。为此,应改革地方与中央利益分配制度,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口岸建设,使口岸建设投资者和受益者一体化,尽快启动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中蒙经塔克什肯铁路口岸、中哈经巴克图铁路口岸建设,实现铁路货物联运的多元化等。同时,还应加大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鞠劭芃 黄德林
通过构建中国新疆和中亚5国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对中国新疆农业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单产的降低会对未来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GDP、CPI、投资、就业、工资、进出口的下降。从农业部门来看,小麦、水稻、玉米、畜牧业的产出、产出价格、出口、进口、投资、就业全方位下降。但若考虑CO2肥效作用,产量会略有上升。因此,建议政府从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国荣
<正>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懈耕耘,“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14年成立以来,丝路基金始终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初心使命,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运作原则,稳妥把握合作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雅楠
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这个连接欧亚、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口的资源聚集区备受关注,被称作"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提高西部的产业层次、深化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韦有周 赵锐 林香红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作业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渔区,契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方向,在能力和空间、制度框架、国际合作基础等方面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但远洋渔业发展也面临着整体布局缺乏、企业能力不足、管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外部约束增强等挑战。国家应从战略定位、全球布局、战略支点、企业能力、管理和协调、两岸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仁
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应统筹"物"的开发与"人"的开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应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稳步发展新疆高等教育,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内涵建设,优化结构,加大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的供给,提高新疆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 新疆 丝绸之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侯敬媛 王江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以及民心相通。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雅楠
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这个连接欧亚、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口的资源聚集区备受关注,被称作"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提高西部的产业层次、深化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震元
语言是用以表达人的观念的、由符号所组成的系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道路上,语言的社会功能更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丝绸之路沿途地区,存在着缤纷繁杂的传统文化和多彩丰富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和影响,可以说在语言这一特定符号工具的带领下,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得以传播、交融、发展。同样的,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中,语言的形式也伴随着发生重要的变化。所以语言和文化二者间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
语言学 文化学 丝绸之路 应用 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 邹向阳
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初步建成,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空间。新丝绸之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作用为目的的中国—中亚跨国带状经济合作体。目前,中国—中亚各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初步建成,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现已初具规模。合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化解全球化风险,实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机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智库概述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海丝院")系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财经智库,落户广西财经学院,并作为其独立建制的专门研究机构。海丝院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广西重点建设的特色新型智库。目标定位海丝院以服务国家、广西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定位为打造开放性、国际化高端智库和学术高地。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学科综合优势,整合、协同两校内外战略和政策研究的队伍与资源,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和广西区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着力在科学研究、咨政服务、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基地建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业斌 高慧彧 郭磊
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既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新发展格局下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生动实践。其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的同时,也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形成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数字丝绸之路”丰硕建设成果的取得在于坚持党中央的全面统一领导,在于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积极性,也在于对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尽管目前“数字丝绸之路”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这表明,在未来的建设中,各参与主体应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主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挖掘特色优势和贯彻合作共赢理念等方式充分释放数据潜能,持续巩固与拓展建设成果,推动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不断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