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8)
- 2023(12182)
- 2022(10202)
- 2021(9707)
- 2020(7987)
- 2019(18624)
- 2018(18152)
- 2017(34206)
- 2016(18201)
- 2015(20279)
- 2014(19630)
- 2013(19101)
- 2012(17446)
- 2011(15583)
- 2010(14840)
- 2009(13046)
- 2008(12132)
- 2007(9962)
- 2006(8329)
- 2005(7230)
- 学科
- 济(74646)
- 经济(74577)
- 管理(53868)
- 业(45624)
- 方法(37473)
- 企(37039)
- 企业(37039)
- 数学(34201)
- 数学方法(33753)
- 中国(21410)
- 环境(19453)
- 财(19032)
- 农(18095)
- 贸(15511)
- 贸易(15502)
- 易(15258)
- 学(15064)
- 业经(14484)
- 划(12774)
- 制(12371)
- 和(11958)
- 农业(11852)
- 务(11806)
- 财务(11764)
- 财务管理(11737)
- 地方(11243)
- 企业财务(11219)
- 银(10866)
- 银行(10843)
- 融(10599)
- 机构
- 大学(246054)
- 学院(242122)
- 济(109252)
- 经济(107591)
- 管理(97757)
- 理学(85860)
- 理学院(85029)
- 研究(83643)
- 管理学(83484)
- 管理学院(83042)
- 中国(65488)
- 京(51302)
- 科学(49440)
- 财(47049)
- 中心(39592)
- 所(39499)
- 财经(38747)
- 研究所(36436)
- 农(35994)
- 经(35814)
- 经济学(35249)
- 业大(34782)
- 北京(31981)
- 经济学院(31943)
- 江(31877)
- 院(31214)
- 范(29616)
- 财经大学(29374)
- 师范(29304)
- 农业(28239)
- 基金
- 项目(177154)
- 科学(142327)
- 基金(134887)
- 研究(127593)
- 家(118706)
- 国家(117874)
- 科学基金(102443)
- 社会(84998)
- 社会科(80900)
- 社会科学(80884)
- 基金项目(70412)
- 自然(66364)
- 自然科(64886)
- 自然科学(64871)
- 省(64232)
- 自然科学基金(63720)
- 教育(57446)
- 划(56016)
- 资助(55484)
- 编号(48487)
- 部(40777)
- 重点(40030)
- 国家社会(37821)
- 成果(37765)
- 发(37686)
- 创(37101)
- 教育部(35464)
- 科研(35129)
- 创新(34910)
- 人文(33818)
- 期刊
- 济(104193)
- 经济(104193)
- 研究(66852)
- 中国(42914)
- 学报(36622)
- 财(35801)
- 科学(35348)
- 管理(35091)
- 农(30719)
- 大学(29099)
- 学学(27389)
- 农业(21664)
- 技术(20919)
- 融(19711)
- 金融(19711)
- 教育(19013)
- 财经(18641)
- 经济研究(18404)
- 经(16114)
- 业经(14812)
- 问题(13971)
- 贸(13580)
- 统计(13256)
- 业(12982)
- 世界(12799)
- 资源(12331)
- 图书(12074)
- 国际(12009)
- 技术经济(11648)
- 策(11561)
共检索到343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1952—2007年的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支持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位于1319元。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与人均收入呈单调递增关系,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单调递减关系。而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分别位于3304元和44049元。目前除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他各省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位于上升阶段。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氧化碳排放 碳减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文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常是用来描述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1980~2011年中国环境质量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构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呈现"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消费 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伯强 蒋竺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拐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认识和中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十分重要。迄今国内还没有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和预测的研究。本文利用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模拟与在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的基础上预测两种方法,对中国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做了对比研究和预测,发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和STIRPA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解析差异原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2)除了人均收入外,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都对二氧化碳...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能源强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动态变化和地区差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2-2009年)和省际面板数据(1995-2009年),分别以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碳强度等三类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弹性在0.10%-0.12左右。(2)静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地负的影响,弹性为0.19%,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燕斐 王小斌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省域FDI与CO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FDI和CO2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高值集聚区。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FDI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中国的CO2排放量,"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卢现祥
文章分析了公众和企业在二氧化碳减排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减碳治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计算整理了1997~200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众以信访的形式参与环保对于降低中国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政府与公众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对于碳减排的作用比较有限;另外,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与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均体现了倒U形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家庭平均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
关键词:
公众参与治理 集体行动困境 二氧化碳减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寿富
首先仅考虑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如果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对外贸易、科学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ARDL模型进行检验,则发现我国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过拐点的人均GDP非常高,达到9.5×1012元,遥不可及。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作用尤为突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现祥 张翼
本文认为政府与社会间的分权有利于政府关于二氧化碳减排治理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强化,基于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地方政府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通过完善司法体系来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公众参与政府的环保治理均有利于促进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的降低,通过精简政府规模以及加强政府的腐败治理也有利于提高减碳治理的效率,而现行的环境管制工具对于激励企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已不明显。
关键词:
政府分权 公众参与 二氧化碳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卫国 刘颖 韩青
改革开放对中国政府体系最突出的影响就反映在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这种分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已是一个研究共识。在当地消费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本地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当地的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中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投资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偏差与CO2排放偏差显著正相关。同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中国CO2排放具有倒U型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初期促进了CO2排放,而随着地方政府投资的逐渐增大,CO2排放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礼辉 张朕 朱磊
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GMRIO),在充分考虑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差异和行业化石燃料氧化率差异的基础上,对2003—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及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不同GVC嵌入方式与CO_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行业前后向GVC嵌入度总体波动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M"型变化态势;(2)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总量逐步增长,其中电力燃气热力及空调系统供应业、基本金属制品业等四个行业CO_2排放量占比高达73. 64%;(3)基于前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呈U型关系,而基于后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4)前后向GVC嵌入度对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上述结果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关键变量替换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参与度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腐败 二氧化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腐败 二氧化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娟 佘群芝
文章考察了气候援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路径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气候援助的实际减排效果。将气候援助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建立包含气候援助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内的动态最优化模型,找到气候援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路径。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气候援助整体上缓慢地增加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关键词:
气候援助 二氧化碳排放 减排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德 张媛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形势下,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矛盾日益突出,考虑到这三者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反馈作用,本文基于1990-2011年全球6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含经济增长方程、能源消费方程及二氧化碳排放方程在内的动态联立方程组,运用系统GMM的计量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间的动态关系,并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这三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世界整体、高等收入国家和低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存在由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单向因果关系;对于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